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东北民航行业文化建设侧记(图)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6-07-27 15:37:13

  我国东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坐拥千里沃野,茫茫林海,尽览山河之美,冰雪之秀,物产富饶,英才辈出,被誉为新中国工业摇篮和共和国粮仓。多年来,东北民航不负众望,以黑土为基,蓝天为业,安全为本,服务为先,在白山黑水间架起一条条天路,为东北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7月20日,坐落于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的东北民航职工教育基地经充实调整改造再次面向全辖区干部职工开放,成为东北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又一有力抓手。自1964年民航沈阳管理局成立,东北民航开始独立执管飞机以来,几代东北民航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铸就了东北民航的坚实基业,也积淀形成了东北民航独特而光辉的行业文化。

  “回顾50年的奋斗历程,东北民航养成了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守土有责、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练就了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勇于争先、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结成了恪尽职守、密切配合、勇于担当、荣辱与共的真挚情谊,这就是东北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崔晓峰说。

  行业文化建设将民航大家庭的思想和行动紧密统一在一起。作为东北民航行业政府以及东北民航行业文化工作的主导引领部门,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在统筹和指导辖区行业文化建设上长期坚持、成果不凡。

  找准文化建设抓手  营造和谐奋进氛围

  东北民航职工教育基地恢复展出当日,便吸引了不少驻沈单位的员工前去参观学习。“我在民航工作有2年了,在参观这个展览之前,不知道东北民航还有这么深厚的底蕴。参观后,我深觉作为一名东北民航人的自豪,也更激励我为东北民航的发展贡献力量。”参观展览的深航沈阳分公司安全员潘云峰道出了文化建设对一线职工的无形精神支持力量。

东北民航单位员工参观东北民航职工教育基地

  该基地2013年列入全民航职工文化建设试点项目,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系统介绍东北民航发展壮大光辉历程的平台。改造后的职工教育基地分为总体概括展区、发展历程展区、专题片展区3个板块,包括历史回眸、改革历程、跨越发展、航空安全、群英荟萃、领导关怀、寄语8个部分,突出以东北民航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事件、重要转折、重要成就、重要荣誉为主线,以文字、图片、实物、模型、沙盘、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东北民航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多年来,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为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和宣传,着重抓好'五个一工程'。除了东北民航职工教育基地外,我们还有四个重要抓手。”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占峰说。

  一是一刊,即《东北民航》杂志。自2014年10月创刊以来,该杂志集中、及时、系统地宣传东北民航,促进辖区各单位工作交流,展示东北民航发展建设成果。目前已刊发13期,8000多册,刊发稿件700多条。二是一台,即东北民航电视台,近两年来,编播的东北民航新闻被辽宁省以及沈阳市广播电视台采用。三是一网,即东北民航微信网。通过微信及时传递行业政府声音,报道辖区民航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等信息。目前在网用户近1200多个,开网一年多来,共发布东北民航各类信息近2000条。四是一窗。即“东北民航视窗”多媒体播放平台,工作日期间滚动播出“东北民航新闻”“东北民航专题”“东北民航杂志”等视频节目,目前已经播出70多期共300多条。

  同时,在东北地区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东北民航各单位的行业文化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东北空管局利用通勤班车的影音设施设立了“班车文化”专栏,创办了《东北空管》杂志并建立了微群、微信平台,不断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南航北方分公司充分将企业文化与区域文化深度融合,积极联合地方政府举办突出行业特色的主题演出、公益活动。黑龙江机场集团、吉林机场集团精心打造的“经哈飞”、“金达莱”服务品牌,进一步丰富和活跃了东北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航油东北分公司将企业文化标识制作并张贴各单位,并建设“读书角”“文体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提高了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打造特色行业文化  增强东北民航凝聚力

  行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契合行业的发展,要彰显东北民航独特的文化个性,更要发挥文化在增强民航行业系统性,增强凝聚力方面的独特作用。东北地区管理局始终将思想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作为行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建设是行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逐步构建“政府主动搭台,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持续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活动。2015年组织了《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安全民航、法制民航宣讲活动,今年在辖区开展了“知底线、明底线、守底线”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论文220篇。

  东北民航各单位在管理局强有力的领导下,狠抓安全文化建设,让民航安全文化在东北这片厚土蓝天上深深扎根。东北民航各单位以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为契机,结合本单位实际,每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竞赛、知识问答竞赛、安全征文、安全辩论竞赛等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贯、塑造,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使遵章守纪成为自觉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文化是思想的源泉。多年来,东北民航坚持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三条底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也积淀形成了旅客高度认可的服务品牌。

  辽宁机场集团“U悦”品牌就是其中的代表。辽宁机场集团全力打造“U悦”服务品牌,重点推出U悦服务热线、U悦畅行、U悦天使、U悦易登机四个子品牌,丰富U悦惠行商业品牌,探索推出乐行体验性品牌,实现服务向体验性转变。同时,推动分子公司成立品牌建设工作室,开发培育有特色、差异化的精品服务项目。充分应用“掌上机场”及构建旅客服务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服务管理内外联动。以沈阳机场地面服务为例,服务品牌培育蔚然成风:以特色服务为主导的“U悦天使”,以安全为本、服务为魂理念的“翔云班组”以及以一流保障而闻名的紫霞班组、“龙之队”等多个服务班组致力打造高精尖团队,成为服务保障型团队的佼佼者,更成为东北民航真情服务旅客的典型代表。

  职工文化丰富多彩  提高向心力促发展

  如果说东北民航多年来的行业文化建设已让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等核心价值理念深植于辖区内各企事业单位,那么,东北民航的职工文化建设让东北民航人紧密联结在一起,共同协作、共同奋进,共同为东北民航的发展砥砺前行。

  东北民航职工文体活动增强了辖区内职工的凝聚力

东北民航职工文体活动增强了辖区内职工的凝聚力

  说教不是文化,身边鲜活的榜样才能真正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的进步和成长。东北民航多年来大力开展“学劳模、当劳模”活动,力图把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这一新时期民航精神在东北民航职工心中发扬光大。

  东北民航持久开展“向潘庆革同志学习”的活动。潘庆革来自东北空管局,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空管系统科技创新模范。近年来,东北民航将学习劳模典型活动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相结合,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潘庆革同志参与创建的沈阳空管技术公司,也在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民航局科研项目5项(其中1项为民航局重大科研专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民航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人才队伍建设是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东北民航各单位积极开展“匠人匠心”评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从而更好地推动东北民航事业大发展。

  东北民航是一家。为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职工紧密联系在一起,几年来,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廉政格言创作比赛,收到原创廉政格言警句67条,其中3人获民航局纪检组创作一等奖,10人获二、三等奖;组织职工书画摄影展等活动7次,展出作品110多幅;先后组织辖区职工各项运动比赛,今年将隆重举办辖区单位乒乓球赛和首届职工篮球赛。

  东北民航的“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未来的东北民航将借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的东风,严格遵循民航局“一二三三四”总体思路,始终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推动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坚持飞行安全、真情服务、廉政安全三条底线,构建机场、航线、运行监控三张网络,补齐空域资源、航线网络、服务品质和应急处置四个短板。东北民航人将齐心协力、共同奋进,行业文化建设也将不断开拓创新,助力东北民航事业快速发展、继续远航。(《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璐  通讯员李达、王玉)

责任编辑:李海燕 000
推荐新闻:
吉安井冈山机场开展防汛专项检查工作
乌海机场多举措做好滞留旅客应急转运工作
赤峰机场联合赤峰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民...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获评2024年度二星级“...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用科技塑一场与旅客...
二连浩特机场“五一”小长假客座率同比...
五一假期吉安井冈山机场迎送旅客1.18万人次
“五一”假期 乌兰浩特机场完成旅客吞吐...
江西航空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机上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合创劳模创新工作室:...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