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民航智库>智库专家>顾胜勤
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 圆民航强国梦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2-27 16:43:00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新机场建设的消息披露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当天下午航空股直线拉升,民航人更是期盼佳音。过去许多民航人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够看新闻联播,但在23号晚上许多民航人翘首以待完整地看完新闻联播。可见,民航人多么朴实,这也说充分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或梦想,期待民航业的腾飞,早日实现民航强国!对于北京新机场的建设,早在前几年,北京新机场立项正式对外公布时,北京的一些媒体就对北京建第二个新机场一下子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建设这么大的规模来采访我。当时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一是,从以往机场建设的情况来看,尽管我们对新机场建设的规模,一般会提前到3-5年,但投入使用以后就发现机场还是太小不够用,其主要原因是航空运输发展太快,导致机场建设会落后于民航业整体发展水平状况。二是,北京新机场之所以投资多规模大,媒体的视角不能仅仅停留在民航身上,应该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待,这是京津冀发展大战略的需要。这次总书记考场新机场,对新机场能够提升北京航空枢纽能力表示赞许。笔者认为,总书记的肯定,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民航在国家大战略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是期待民航业能够更快的发展,这既是对民航人既是鼓舞也是鞭策。作为民航人,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来圆民航强国梦。今天民航业来讲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一方面是恰逢国家推动企业转型,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另一方面,互联网与智能化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机遇。本文从互联网与智能化的角度来探讨,作为民航业的两个大头航空公司与机场肩负着民航强国的重任,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华丽的转身,实现民航强国的梦。

一、 航空公司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企业的战略转型 

大数据与互联网给人类社会的冲击远远大于工业革命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如今有些专家与企业领袖提出: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我们感叹世界发展太快了,又觉得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却是事实,今天我们对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不再陌生,这些都标志着更新的智能化浪潮将袭来,它的来临无疑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冲击。为此,世界各国都在抓住这一机遇在进行转型。例如,美国白宫发布了万众瞩目的《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计划》报告,整个报告长达58页,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AI)的研究及现状、规划、影响,以及对于美国政府如何应对AI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可见,世界各国已经准备与筹划迎接智能化浪潮的到来。

作为民航业的主力军航空公司身负民航强国重任,应该与时俱,抓住互联网与智能化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进行转型,也是我们实现民航强国的机遇。

1、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对自己产品进行转型

任何企业的转型都是通过产品转型来实现。航空公司的产品表现在客货两个方面。在客运方面,航空公司一直是旅游产业链的重要支柱。以前由于通讯手段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整个旅游产业链中航空公司仅仅承担点对点的运输而已。但今非昔比,在互联网的条件下,互联互通改变了时空的界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把彼此联系起来。因此,航空公司应该抓住互联网这一特征,充分利用互联互通与智能化的技术,站在整个旅游产业链的高度来重新进行产品定位。①可以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改变以往单一的产品结构,将产品重新定位,把自己的产品延伸旅客的吃住行,甚至可以延伸更广的领域,进行一条龙服务,使自己成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龙头。②充分利用互联网+APP进行销售渠道上革新,一方面及时地推荐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把客户成为自己的资源。③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的手段,对旅客实施真正意义上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做到服务好今天的旅客创造明天的市场。另外,在货运方面同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产品转型,即从纯粹的货运向真正的物流转型。

2、航空公司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企业的战略转型

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行业的界限模糊,行业的相互渗透或改变成为企业发展的常态。由于互联网与智能化的出现彻底改变行业的隔阂,以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今天都成为现实。比如,以前没有人敢挑战银行,今天马云做了,支付宝代替银行的某些功能。随着支付宝的运用,现在又出现更新更方便、更快捷的微信支付等等,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思考:新事物不断地产生,社会在裂变,民航业应该何去何从?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航空公司高层管理者具备互联网思维,站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资源,运用互联网智能化来对企业进行战略上的转型。东航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表率,他们首次大胆地利用飞机WIFI进行各类线上、线下产品及服务资源的整合,挖掘一张机票以外出行产业链的延伸价值,开发符合客户“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医、险”各类出行需求的集成产品。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航空公司的形象。东航的这一转型他们利用互联网作为发展的新引擎,在为自己下一步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

二、民航机场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经营战略上的转型 

客观的说,就目前机场运用状况而言不尽人意,我国目前运营的200多座机场中,至少70%亏损。民用航空局发布的《关于对2016年民航小机场补贴预算方案的公示》显示,2016年将有152个民用小机场进行补贴,总额13.277亿元。对于庞大的补贴,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对这绝不是长久之计,既不利于机场的生存更不利于自身发展。因此,某种程度上机场更需要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来进行经营战略上转型。

1、机场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向临港经济转型

对于机场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转型确实具有无限的遐想空间,但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机场实现真正的转型还是很艰难的,首先,在观念上,许多管理者的观念与社会发展步伐要滞后的多,大多还仅仅停留在机场为航空公司做好保障方面,做好对航空公司的保障这没有错,但今非昔比,机场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它需要机场管理者改变观念,更需要大胆革新。其次,就机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言,它需要进行二次脱身换骨,即从机场的单一功能向航空港的转身,再从航空港向临港经济的转身。实事求是说,这一转型说是容易,要实现还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先易后难来逐步实现。

其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向智慧机场方向的转型。

对于机场的转型,我们先从机场自身管理出发,即充分互联网与智能化为旅客出行提供各方面的便捷,舒适。比如,现在各机场都在运用自己的公众号在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在候机楼提供网上值机、自助值机、自助出港登机、自助行李托运等,这些方面的改善使得机场以智能化的面貌呈现在旅客面前,这既方便了旅客,也方便了我们。例如,银川机场新的T3候机楼在多个系统功能位居全国机场前列,它具有智能化的一些特征,候机楼里面装有新的自助行李托运系统,可以实现全自助行李托运,而且自由切换人工/自助模式。在安检方面,在验证系统上加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对旅客的识别率在99%以上,这是全国第一家全部配置使用双视角X光机设备的机场,可从底部侧面2个视角发射2个图像来判断识别违禁品,确保旅客的安全出行。还有更新的停机坪全景监控系统,实现无死角监控指挥等等。这些智能化的运用使机场的运营向智慧机场方面转型跨出坚实的一步。

其二,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向临港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型对机场来说是比较艰难的,因为不是机场单方面努力能够实现的,它需要地方政府把机场放在对推动地方经济的高度来认识,需要地方政府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实现。可喜的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机场建设都有兴趣,这对机场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问题的关键怎样实现机场成为临港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艰难的工程,它需要机场与政府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不过,互联网与智能化的浪潮是不可阻挡的,机场最终还是走向临港经济,这是机场发展唯一的道路。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进行经营上革新与创新

机场经营的主要在航空收入与非航空收入这两个方面。遗憾的是,民航机场大多数机场是亏损经营,一些机场把主要精力放在航空收入方面,而忽视非航空收入方面。岂不知,在这种亏损经营某种程度上是端着“金饭碗”在“要饭”,旅客在机场停留的“碎片时间”实际上是机场最大的资源与财富。据有关商场资料统计表明,如果顾客在商场里逗留时间超过30分钟就有可能在商场购物。如果以这一时间为标记,那么旅客是候机楼里逗留的时间要远远超过这一时间段,这对机场来说,旅客逗留的时间就是机场的财富。无奈的是,一些机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让财富流逝。而国外一些机场却非常重视非航空收入。据有关数据统计,新加坡樟宜机场每名旅客平均贡献117元人民币,而内地几大机场,上海机场最高约51元;深圳机场约29元,其它机场的惨景不言而喻了,有的机场旅客甚至不消费!对于旅客“碎片时间”我们提高到机场资源高度来认识,它是机场的“金矿”,应该充分利用机场自身的优势,千方百计地挖掘旅客的“碎片时间”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财富。例如,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机场已发展成为北美其中一个最大的零售中心,拥有百货公司、水族馆、恐龙博物馆等一系列游乐设施,周边的人星期天都会开车休闲或购物。中外机场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异,关键还是机场管理者缺乏对非航空收入发展思路或理念,同时也缺乏缺少这方面经营管理的人才。不过,困境与希望同在,对于机场目前状况而言,既短板也是未来的希望。机场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与智能化来增加非航空收入,比如,跨境电商、打造性价比的特色品牌、购物中心、休闲中心等等,引导旅客消费,通过旅客的消费增加非航空收入来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机场肩负着民航强国的重任,我们都应该抓住国家发展的大好时机与互联网智能化给我们提供的机遇,群策群力撸起袖子加油为早日实现民航强国而奋斗。(顾胜勤)

责任编辑:李海燕
相关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