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头条
今年上半年全行业保障通程旅客129.02万人 国内通程航班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7-16 11:52:00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李志星 报道 今年上半年,截止到6月30日,全行业保障通程旅客129.02万人,已超过2024年全年通程旅客规模。作为“干支通、全网联”重要载体,国内通程航班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帮助更多航空旅客体验到“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全程无忧”的高品质便捷中转服务。国内通程航班带动航线网络延伸至更多偏远地区支线机场,为深挖国内市场潜力提供更坚强支撑,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综合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程航班业务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在业务规模方面,1-6月,新增国内通程航班备案数量达3.33万组,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95.47%;日均通程航班执行量、通程旅客量和运输行李量分别为2213班、7128人、3824件,同比2024年分别增长2.42倍、1.94倍和2.02倍;新增城市对1599组,同比2024年增长24.05%;累计通达机场213个,占国内运输机场的80%以上。此外,上半年新增跨航司通程航班备案8240组,占新增通程航班航班备案29.22%,较去年同期占比增长36.4%。天津航、华夏航、海航跨保障航司通程旅客位居国内航空公司前三,武汉、库尔勒、西安保障跨航司通程旅客规模增速位居国内机场前三。

2025年1-6月国内通程航班保障情况

在助力枢纽建设方面,上半年,通程航班的枢纽辐射带动效应正逐步释放。枢纽机场依托高效中转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引流聚流”作用,积极构建国内通程航班产品,枢纽效能日益提升。西安、昆明、北京大兴、乌鲁木齐、北京首都机场保障通程旅客分别为17.75万人、17.29万人、14.8万人、12.81万人和10.08万人,位居全国通程中转旅客保障量前五名。经由恩施等非枢纽机场乘坐通程航班经武汉往返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的通程旅客保障人数同比2024年增长2倍以上。通过支线机场—区域枢纽—国际枢纽梯次布局的国内航线网络,国内通程航班将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航空枢纽协同发展,有力支撑枢纽建设。(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韩磊)

在品牌宣贯推广方面,国内通程航班标识发布为通程航班业务的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方航空、南方航空、长龙航空、华夏航空、海南航空等航司迅速响应,先后在公司官网、移动端App及小程序上线通程标识,便于旅客可精准识别通程航班产品。同时,各地机场聚焦值机柜台、中转柜台等旅客动线关键节点,以清晰醒目的标识为旅客提供指引。此外,航空销售网络平台也为国内通程航班推广作出重要贡献。1—6月,航空销售网络平台的国内通程客票销售量同比2024年同期增长154.51%,需求端对国内通程航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持续提升。从市场反馈来看,品牌标识的统一呈现和多渠道推广“组合拳”成效显著,国内通程航班的“辨识度”和“记忆点”不断增强。旅客在规划行程时,将更轻松地识别出通程产品,并快速捕捉通程产品优势,进而更愿意选择这种高效出行方式。

国内通程航班OTA端对客销售展示界面

在旅客体验提升方面,今年上半年,在民航局运输司指导下,民航局清算中心联合中航信,聚焦国内通程航班及自然中转逾重托运行李结算痛点,以实现“一次支付、实时清分、全程保障”为目标,打破传统结算壁垒,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业务流程,加速推进逾重行李结算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并于5月中旬在武汉、石家庄机场部分启动逾重托运行李新模式试点运行。通程或中转旅客在始发站办理托运时,无需在收费柜台和值机柜台之间来回奔波,可一次性完成全部航程逾重行李费用支付,中转机场无需提取行李,实现“行李直挂”;系统将依据预先设定的分摊规则,将费用精准分配至各相关航司与机场,既为旅客节省了时间与精力,也保障了航空公司、机场各方结算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随着试点工作不断深入,清算中心会同中航信将进一步推动新模式业务拓展,预计7月中旬实现在新模式现有试点范围内的通程和中转航线全覆盖、旅客自动识别保障,有逾重行李的旅客将一站式享受“徒手旅行”便捷服务。此举不仅提升旅客出行服务体验,减轻机场地服人员的工作压力,也为后续全国范围内推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恩施机场逾重行李托运结算值机柜台

今年上半年,国内通程航班业务以多点开花之势激活民航发展新动能,未来,有望构建覆盖更广、效率更高、协同更强的航空运输服务网络,助力民航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人民美好出行需求。(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彤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lijiwei 000
推荐新闻: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甘肃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塔台管制室单日...
内蒙古机场集团开通24小时航空公司服务热线
呼和浩特机场高效护航60人儿童团队
2025年华东地区民航空管(通导)岗位职...
“抛雪车”变身“撒药车” 巴彦淖尔机场...
吉安井冈山机场联合机场公安开展无人机...
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应对暑运持续雷雨天气
吉安桐坪机场启用飞行服务站
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合肥—青岛航线航班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