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期间,东航地服部浦东装卸服务中心众志成城、逆行而上、共克时艰,截至4月12日,浦东装卸中心这支“橙装军团”已累计保障防疫物资航班超过460架次,运输防疫物资近4500吨。他们是防疫物资的“传输者”,是战“疫”路上的“坚守者”,守护家门的“参与者”,他们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硬核行动”诠释着“橙装”人的初心和使命。

突击队时刻待命,迅速就位
装卸员的日常,是弯腰、是搬抬、是运运运,“疫情防控、安全生产”是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最重要的任务,他们在旅客看不到的背后,默默为前往战“疫”运送着粮草和弹药。早在1月下旬,浦东装卸中心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通过突击队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带动一线员工全情投入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由于防疫物资运输经常由临时新增的包机执行,为确保万无一失,党员突击队时刻准备,一旦接到保障任务,人员、设备迅速就位。2月17日8:00,浦东装卸中心接到一项紧急保障任务:当天16:30有邮航9121航班防疫货物包机需要保障。航班起飞时间恰逢日夜班交接时间,东货区党员突击队队员们纷纷站了出来:“这个航班交给我们来做吧,这个时候就应该党员先上!”在旁的C1班组也在班组长张清的带领下,主动请缨:“我们也留下,我们3点下班,加班1小时没什么问题,特殊时期我们‘橙军’一起干,争取早点让它起飞!”
当天,邮航9121航班15:05停稳,15:17开始作业,在“橙军”的通力合作下,16:00,仅43分钟,12货板、8车散货,总重量15吨的防疫物资全部装卸完毕,比预定时间提前30分钟完成所有操作,为疫区应急医用物资运输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新模式全新挑战,默契协作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浦东装卸中心开启了“重型货机”等特殊保障模式,整个团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各项 装卸业务知识和车辆基本构造、精通各种特种车辆驾驶技巧、掌握货舱控制面板操控、攻克车辆排故“基础题”,还能完成开机头等进阶操作。他们因时制宜、及时调整、默契配合,顺利完成各项新保障任务。

3月20日,浦东装卸员开启了首次保障。当天凌晨,MU785航班需运送一批近12吨的防疫物资前往捷克。执飞这架航班的是空客330机型,但由于物资量大且体积高达135m?,超过了货舱的载量。为此,中心依托丰富的保障经验,创新操作模式,在货舱内完成超8吨的物资装载后,配合站坪工作人员合力运用残疾人升降平台车将剩余的超3吨物资运输至客舱,将货物装载于座椅和行李架后用网罩进行牢固捆绑,全流程仅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物资装卸保障。

3月22日,两架分别装载着27板、超53吨、26板、近47吨出港货物的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前往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机场。当天,执飞的航班AN124机型货舱尺寸为36M×6.4M×4.4M,没有区分上下舱,且正常装货通道间距比以往要小2-3米,现场的搬运操作复杂度高。中心迅速根据实际货物大小、货物形状和货机内部结构等因素制定了最适合的操作流程。80名装卸员,20名司机,10台牵引车,8台铲车,分两组同步开始2架航班作业,两辆铲车在机下分拆拖板,将拖板上的小拖板铲至机下,再由另外两辆铲车将货物铲入货舱堆放在货舱第一层,第一层拖板放稳后再由装卸员人力分拆托盘上的散件,并将散件放置在第一层的拖板上,在人工加机械的复合操作模式下,中心高效、顺畅地完成了这2架重型货机,超过100吨的物资装载保障任务。

超长时通宵保障,责任担当
面对疫情带给航空货运业的多重挑战,浦东装卸中心全员时刻准备,紧随航班变化灵活调整部署安排,以精细化的操作标准、先进的技术水平、熟练的装载经验、超强的责任担当,奋战在物资运输保障一线,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的保障。

4月2日凌晨4:00,上海浦东-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航班顺利搭载着超过15吨的防疫物资起飞。这是浦东装卸中心在历时16个小时的通宵努力下,完成的又一次超长时保障挑战。执飞此次航班的IL-76机型,对浦东装卸中心而言,这是从未保障过的货机机型,中心高度重视,班子成员立即研究部署,安排最精锐的业务骨干,配齐车辆设备提前到点、到位参与保障。13:02,航班抵达浦东机场,浦东装卸中心持续与货运库区保持沟通,协调协调打板、出货等事宜。同时,为确保安全装载,每装好一排物资,装卸员都用卷尺进行尺寸测量,以策万全。终于,经过20名装卸员通宵达旦的保障,成功完成了该机型货机18板,超过15吨物资的装机任务。
新形势下,货物运输保障不仅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浦东装卸人始终使命在心,责任在肩,以技术支撑,用数据说话,勇担起一次次的“硬核”保障!(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瑾、程一谷 图片:程一谷、俞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