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南航举办智慧出行开放日,关闭广州白云机场2号航站楼内的普通值机柜台,仅保留特殊旅客服务柜台等特殊柜台,让旅客体验智慧出行的便捷。智慧出行是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方向。民航各单位正努力以智慧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竞争优势。其中,作为民航市场服务供给主体的航空公司,是民航智慧发展、产业变革由技术到实践,由设想到现实的重要践行者。
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将为未来的民航出行提供无限可能。依托新技术,民航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便捷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也将实现跨越式进步。这与千千万万旅客的出行体验密切相关。例如,前不久华为公司预测,到2021年,中国50%的机场将在所有接触点提供诸如人脸识别的一站式服务,将极大地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航企依托新技术,可以推动标准化的航空产品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形态转变,为旅客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定制化的服务。近年来,国内航空公司以“智慧”为抓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国航升级电子商务数字化平台,建设智能服务中心为旅客提供高效服务;南航积极搭建“南航e行”一站式移动平台,已经覆盖50%的旅客,App月均活跃用户超过300万人次;东航自今年1月起在上海、武汉、香港的航班上启用了新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实现行李全程跟踪,并在90架宽体客机上加装了空中Wi-Fi设备,为旅客实现从地面到空中的互联互通。
在智慧应用实践中,航企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在新技术的浪潮中,所有行业都面临传统与未来的碰撞,这既会迸发火花,也必将伴随矛盾。民航作为链条长、结构复杂、系统性强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如何实现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技术生态的融合?航企作为直面旅客的服务提供商,如何化解高科技出行场景与旅客接受程度的矛盾?若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能做到“身在最高层”。必须以长远眼光,结合智慧发展趋势,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适度超前谋划新技术的应用和落地。与此同时,应充分考虑旅客的接受程度,做好传统出行方式与智慧出行的衔接。南航此次智慧出行开放日活动,不失为将智慧民航成果介绍给旅客,并实现新技术“软落地”的可借鉴途径。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先机,对于民航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航空公司从旅客体验出发,当好智慧民航的建设者,将无愧于新时代行业转型升级的领头雁、排头兵。(《中国民航报》评论员 王诗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