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大地的天际线间,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简称“西北货航”)八年来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为使命,深耕航空货运领域。
数字浪潮席卷全球,这家本土货运航空企业因势利导,以信息化为羽翼,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智慧化发展之路,为西北地区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西北货航供图)
数智融合的发展根基
竞争激烈的航空货运行业,信息化早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保障稳健发展的核心要素。
自2017年成立,西北货航便将信息化建设视为战略重点。2024 年,公司果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信息化部门并入规划经营部,这一举措不仅打破了部门壁垒,更彰显出推动信息化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决心。
部门融合后,规划经营部迅速发力,自主研发的航班生产报表系统首先成为亮点。以往,数据统计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出现误差。而新系统上线后,数据统计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数据精准度也显著提升。凭借实时、准确的数据分析,决策层能够更科学地制定战略规划,为公司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航班收支结算系统一期的成功开发同样意义重大。过去,财务结算流程繁琐,数据传递存在延迟,影响了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新系统上线后,财务结算流程大幅加快,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得到显著提高,为公司财务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这一系列信息化举措,犹如精密的齿轮,相互配合,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运营效率。
智能守护安全飞行
安全,是航空货运企业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对于西北货航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保障航班安全运行的关键力量。尽管与大型航空公司相比,西北货航在信息化架构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航班安全运行的要求上,始终保持着始终如一的严苛标准。
为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西北货航设立了A0C(航空承运人运行控制中心)席位信息化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无论白天黑夜,信息化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坚守岗位,随时响应业务部门反馈的软硬件故障。关键系统突发故障,值班人员可以迅速行动紧急抢修,从而恢复系统运行,保障次日航班的正常起降。正是这种时刻待命、快速响应的工作态度,使得西北货航的核心信息系统近年来持续稳定运行,未发生一起因系统故障导致的航班延误,为航班安全运行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线。
自主创新,引领技术变革
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西北货航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对于定制化需求高的系统,公司没有选择外包或购买现成产品,而是组建专业团队,自主研发。从航班信息查询系统、生产报表系统,到机组作风养成系统、机组排班系统,再到危险天气梯级预警系统、航班收支结算系统等,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陆续诞生。
其中,危险天气梯级预警系统堪称典范。每当危险天气临近,签派放行席电脑便会自动响起警示语音播报。该系统自2023年7月上线测试运行,截至2024 年12月31日,针对正式运行航班共计弹出预警11007条,其中预报报文预警1237条,实况报文预警8497条,特选报文预警1273条;黄色预警7073条,红色预警3934条。这些精准的数据,为机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使公司对危险天气的风险管控能力显著增强。
2024年11月28日,该系统成功入选“2023 年智慧民航发展论坛优秀案例”,成为航空货运行业智慧化解决方案的标杆。
新的历史起点上智绘新篇
西北货航对未来信息化建设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宏伟的愿景。公司明确提出“巩固安全基石、深化智能应用”的进阶目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2025年以来,西北货航计划部署基于人工智能语义分析的下一代 Web(万维网)应用防火墙。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能力,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坚实的保障。还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在生产运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更可以实现人工智能优化航线规划,降低运营成本,以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八年风雨兼程,西北货航在信息化的浪潮中稳扎稳打,从网络安全屏障的筑基者成长为智慧民航建设的探路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息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的发展逻辑。在航空物流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西北货航将继续以技术为笔、创新为墨,在航空货运领域不断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书写新时代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篇章。(《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