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陈嘉佳 通讯员付薇、陈茁 报道:民以食为天。尽管旅客搭乘航班出行并非为了吃,但吃得舒服能让旅客有更好的乘机体验。然而,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评价结果显示,客舱餐食的得分经常最低。“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有更多旅客喜欢国航航班上的餐食”,汤兴燕很诚恳,“我知道这挺难做到的,毕竟众口难调,但仍希望尽可能多的旅客喜欢我们的餐食”。
汤兴燕是国航客舱供应室的一员。她所在的餐食管理项目单元共有14名员工,专门负责确定国航各条航线的餐食内容。每条航线上不同舱位等级的旅客吃什么、乘务组吃什么、机组吃什么都是由汤兴燕和她的同事们来确定的。
“考虑色、香、味只是选餐最基础的部分,我们还需要兼顾很多因素,如食材是否适合在高空食用、是否利于空中服务,汤兴燕告诉记者,航班上的每一样主食、每一种点心、每一款饮品、甚至是每一次餐食的呈现方式,都是她和同事们反复研究的结果。例如豆制品不适合肠胃功能较弱的旅客,所以在飞机餐中不常见;为保证旅客进食安全,肉类食材都尽可能不带骨头,三文鱼和龙利鱼的刺较易去除,这两种鱼就成为鱼肉食材的首选。
自2012年从事航线餐食管理工作起,汤兴燕就开始对“吃”格外留意。和家人朋友在外吃饭,饭菜一上桌,汤兴燕就先拿出手机将摆盘赶紧拍下来,这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如果味道不错,我就开始琢磨这道菜怎么在航班上呈现。”
她的工作从这个习惯中受益良多。2016年,汤兴燕负责提升日本地区的餐食,特别是要对东京及大阪两个重点地区的航线进行改餐。在北京—东京航线上,汤兴燕大胆选取了九宫格作为两舱正餐日式摆盘的主要呈现餐具,广受旅客好评。这个创意来自于日本新干线上贩卖的餐食。此前,汤兴燕和家人去日本旅行,她看到新干线上贩卖的餐食装在不同的小格子里,非常漂亮精致,就将它们都拍了下来。东京航线的配餐改进后,她又对大阪进行选餐,将餐具进一步优化,推出六飨盒。“北京—大阪的飞行时间较短,旅客用餐时间、乘务员服务的时间都更短,九宫格就不太适用了”。
6月7日,国航将开通北京—苏黎世航线。自今年1月起,汤兴燕就开始为北京—苏黎世航线的餐食确定而忙碌。第一步,要了解瑞士人的口味和瑞士当地特产;第二步,要了解苏黎世配餐公司的情况;第三步,提出需求,请配餐公司提供头等舱、公务舱、普通舱、机组4套餐谱,每套餐谱都要包含正餐、轻正餐、早餐和点心餐,“每套餐谱上百页”。第四步,实地考察选餐。“每一道菜我们都会先尝尝。”汤兴燕表示,几十甚至上百道菜品依次尝过,过程并不如想象的愉快,每次尝到最后“感觉都不会再爱吃了”。在选餐之后,他们还需要完成协议谈判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最后,还会邀请经常乘机的旅客、航食的厨师和负责餐食的同志共同投票选出旅客可能最喜欢的餐食,将其确定为该航线的餐食。
汤兴燕还曾经负责所有国航北京出港航班的餐食内容,对国内航线的餐食,她也同样用心。餐食管理部门从国航商委获得了每一条航线上的旅客信息。“我会分析每条航线上旅客性别比例、年龄段分布情况,再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确实餐食内容,力争餐食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符合季节特点。”
汤兴燕曾经是一名空乘,从空中乘务岗位转至客舱供应岗位上,是“服务从台前转到幕后”。以前是为旅客服务,现在不仅为旅客服务,也为服务旅客者服务。过去面对旅客,一身乘务员制服就让旅客知道她是国航的。如今,她希望旅客在吃到用心甄选的餐食时,也能想起国航,记起客舱中的“国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