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凤组员高锦玉为雷锋班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雷锋像剪纸作品。
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王川虎、陈茁 摄影报道:情洒蓝天廿余载,国航金凤乘务组把雷锋的名字镌刻在金凤成长的年轮里,爱国忠诚、大爱担当的理想信念始终不
变;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追求始终不变;学习雷锋、诚信友善的诺言始终不变。传承雷锋血脉,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融入服务理念之中,用服务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用行动谱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美丽华章,被誉为“蓝天上的雷锋班组”。在新时期、新常态、新环境下,金凤组怎么从雷锋精神中汲取新的人文内涵,不断经受时代的洗礼,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带着这些问题,金凤组走进了雷锋团、雷锋连、雷锋班寻根。

雷锋团李莹团长在国航司旗上题字“共同播撒雷锋精神种子”,与金凤组员们共勉。

金凤组员高锦玉为雷锋班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雷锋像剪纸作品。
初识:若只如初见
三月,乍暖还寒,细雨蒙蒙,车出沈阳机场,行近抚顺城外,路边的楼盘开发围墙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发源地”的字样,雷锋那张戴着冬军帽的脸出现在路边转盘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提醒着车上每一个金凤组乘务员:这里就是雷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驻地。
怀着一颗敬仰的心,金凤乘务组一行13人置身部队,立刻被一名名精神抖擞的战士们所触动,被军营严肃、整洁的作风所感染。
步入雷锋班宿舍,眼前简单整洁。细数室内的器物,紧靠四个墙角摆放着四张双层床。西南角,是老班长雷锋的床铺。床铺上,整齐叠放着雷锋生前盖过的军被,穿过的军装,戴过的军帽。每天,战士们轮流给雷锋老班长叠被、铺床;雷锋班编制8人,但只有7名战士,另一个是永远留给雷锋老班长的,因为“老班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西墙上,悬挂着雷锋班的班旗,左右各有三幅我们熟悉的雷锋照片。靠近北墙,摆放着雷锋塑像。雷锋塑像底座旁边,是雷锋班老“三件宝”:节约箱、理发箱和修鞋机。靠近南墙,摆放着雷锋班新“三件宝”:雷锋微博、数字化礼包、善淘箱。

金凤组员邀请战士们同台演示机上急救

金凤组员们在雷锋生前所开的运输车前合影留念
走近:在聆听与感受中动容
金凤组与雷锋班学雷锋故事分享会在雷锋班视频短片中拉开了序幕。台上与台下战士动情演唱《雷锋啊,我们的好班长》、《如果你是一滴水》、《雷锋团进行曲》三首雷锋团自行创作的歌曲,歌声响亮,气势如虹。时代赋予的雷锋形象俨然就在眼前,就在战士们歌唱的举手投足间。观众席上,外形硬朗的战士与身着各年代制服的金凤组员在嘹亮的军歌声声中,仿佛是那刚柔并济的音符,情感融入歌中,思绪好似回到雷锋老班长的时代,浓烈的时代情怀与庄严的历史感、使命感蔓延在整个会场中,播撒于在座每一名金凤组员的心间。
金凤组员们通过模拟航班,为战士们展示了国航乘务员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风采。从年代制服展示到头等舱摆桌服务;从餐巾花折叠到专业急救包扎;与战士们互动的同时,不仅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金凤组的高品质服务,更展示出国航金凤人工作背后过硬的优良作风。金凤组员用情景剧《蓝天上的雷锋班组》,为战士们讲述了一个航班中真实发生的故事,通过为旅客倾心付出的感人情节还原出了金凤乘务组平时工作的点滴画面。组员们的深情呈现,博得台下阵阵掌声。战士们感叹并为金凤人竖起大拇指:光鲜靓丽的背后,有着这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金凤组员高锦玉将亲手制作的雷锋像剪纸作品送给雷锋班班长毕万昌,表达了金凤组员对雷锋同志的敬仰。雷锋班将一樽珍贵的雷锋塑像回赠给金凤组。双方现场签署了“互学共进 携手同行”共建协议书,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共绘蓝图,也为金凤乘务组与雷锋班常青共建打下了基础。
金凤组员陈晓玲在交流中谈到:作为“蓝天上的雷锋班组”一员能够与“雷锋班”交流和学习,近距离感受和领悟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我们的一种荣耀,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与时俱进,继续传承下去,用爱心传递正能量,用真心传承正能量!
交流会后,金凤组员与战士们一同参观了雷锋班展厅及雷锋纪念馆。远远望去,纪念馆就像是颗巨大的螺丝钉,镶嵌在高尔山山麓,显然这种独特的造型是别具深意的。这座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军乃至全国人民的政治课堂。步入展厅,一件件物品、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讲述,令大家再一次被雷锋精神深深打动。大家被整齐码放的长长的一排信件深深打动,它们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信件。
看着这数万封信件和整理好的厚厚几沓的锦旗,大家再一次被震撼了。时过境迁,雷锋并没有被人们遗忘,雷锋精神仍旧激励着亿万国人不断前行。在战士的指引下,金凤组员们又来到了雷锋展览馆,从雷锋的幼年开始,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做了详细的了解。组员们对那些弘扬雷锋精神,践行雷锋行动的先进个人充满了敬意,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更好的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应部队首长邀请,金凤组员们来到雷锋连食堂与战士们共进午餐。在与雷锋班班长毕万昌交流的过程中,组员们感受到了部队的严格纪律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对雷锋团有了更深的了解。当金凤组员们返回礼堂时,大家再一次被打动了,金凤组员留在桌子上为战士们提供摆桌服务的餐巾布,竟然被细心的战士们叠成了一个个整整齐齐的“豆腐块”!原来,战士们看到一块块普通的机上餐巾布在金凤组员的巧手中化为一朵朵娇艳绽放的玫瑰花,这花朵也同样绽放在战士们的心中,这种做到极致的细节、用心雕琢的服务升华深深触动着战士,他们把手中的餐巾布细心叠起,精心捏出每一个笔直的棱角,与“金凤之花”和谐地构成一方风景,俨然是艺术品。方正如布,洁白如心--棱角间见标准,方正中出精细,这点滴细节足以让在场的人铭记与感动,感动于雷锋班与金凤组共通的价值标准:没有标准制定标准,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这是职业素养,更何尝不是服务的最高价值体现呢。

雷锋团在雷锋塑像前宣誓(曹亮/摄)
寻根之魂:聆听时代回音 奏响铿锵和弦
榜样是旗帜,是标杆,是方向。金凤人发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跨越,多少人与事历经沧海桑田,雷锋作为中国青年的时代楷模始终屹立不倒,雷锋精神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普世价值早已深入人心,并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注入新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
2012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一则关于“捐献字典”的公益广告在雷锋班引起了强烈反响,战士们积极想对策响应这则公益广告。在当年2月份,雷锋班通过雷锋微博发起了“爱心字典进校园”活动,得到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募集一万多本“爱心字典”,并由班长毕万昌驱车2000多公里,专程送到甘肃少数民族学校,并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所“爱心书屋”。这一事迹被新华网跟踪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3年以来,雷锋班累计接待700余批次,2万余人次参观见学,外出做学雷锋报告近百场,有效传播弘扬了雷锋精神;同时,雷锋班着眼新时期青年人群特点,精心打造“雷锋班新三件宝”、“数字雷锋纪念馆”、“流动雷锋纪念馆”等新兴传播平台,使群众更真切的感悟雷锋精神;通过募捐,累计为善淘网捐赠旧衣物1000余件,为帮助残障人士做出了贡献;战士们通过撰写博客、参与论坛等形式,弘扬雷锋精神,引导社会舆论,通过雷锋纪念馆微博和“一加1爱心团队”,累计发布学雷锋信息1万多条,参与网上讨论3000多次,引来网民跟帖近十万条,对加强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
2014年年初,习主席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举办的军民迎新春茶话会上,亲切接见雷锋团政委吕新胜,勉励官兵“要把雷锋精神弘扬好”。两会期间,习主席再次接见雷锋团雷锋连政治指导员谢正谊,并作出了“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的重要指示。
金凤组将立足岗位学雷锋化为一种价值体认、一种内在的精神自觉、一种现代社会的公民素养、一种人之为人的文化观照,以蓝天为舞台,以客舱为阵地,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坚持不懈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扬着“钉子”精神,爱岗敬业,用心服务,不断超越标准,追求卓越,不忘责任,甘于奉献,使之成为金凤组能够奉献社会的最强基因。
雷锋离开52年,他的名字依然时时被人们提起。今天,穿越半个世纪的日升月落,一只金色的凤凰振翅展翼,把他的名字写在天地之间。雷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她可亲又可敬,平凡而真实。她以每一次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时的坚定沉着告诉我们,普通人心中可以蕴藏着何等强烈的精神追求;她以渗透在每一个平凡航班上的用心服务告诉我们,普通人身上可以传递出何等巨大的道德力量;她用20年如一日的执着努力告诉我们,雷锋精神在当代该如何传承。正如客舱服务部党委书记秦浩在交流中谈道:在这个思想多元,价值多样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依然没有改变对雷锋精神的追求与向往,反而更加感受到雷锋精神的弥足宝贵。没有哪一种生命比活在人们心中更长久,没有哪一种精神比存在人们行为中更宝贵。学习雷锋,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作为“蓝天上的雷锋班组”,雷锋精神将始终照耀着金凤乘务组健步前行。
踏迹寻踪,溯其本源,我们仿佛听到时代的回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那是“雷锋班”和“金凤组”奏出的和弦;那是两支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敢于担当的尖兵队伍演绎的鸣鸾金凤,意破苍穹;那是国航闪光的金凤文化与永葆青春的雷锋品牌战略共识的奏鸣曲;那是激发内生新动力,以变革创新姿态打造文化建设新常态的最强音。寻根之魂,使命之念,“螺丝钉”的精神熠熠闪光,镌刻在金凤的土壤一齐生根、发芽,一同成长。“雷锋”精神,犹如一粒种子,它将随着金凤的蓝天飞行长上翅膀,传播到五湖四海,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