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首都机场公安局于宝:点燃创新引擎的国门交警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11-04 17:23:00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的玻璃幕墙上,航站楼外已是车水马龙。身着荧光警服的于宝正在出发层疏导交通,不时俯身向旅客耐心解答问题。这是他守护“中国第一国门”交通安全的第19个年头,日均十余万辆次的车流、瞬息万变的警情,构成了他工作的日常。

于宝在航站楼前疏导交通(邓旭东/摄)

初心:从《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国门交警

1983年出生于北京房山区青龙湖镇的于宝,与警察这个职业的缘分,始于童年时期。“那时候全家围坐看《便衣警察》,我和姐姐总会跟着哼唱《少年壮志不言愁》。”于宝回忆道。歌词中“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信念,早早在这个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从警校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国门交警,这一干就是19年。

“交通这样的一线部门,不到20年,宝哥获得了5次三等功,真是不容易!”面对同事的赞叹,于宝总是谦逊地说:“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得再深一点、再细一点,加上一些创新的思维。”

守护:生命通道上的“三色机制”

在于宝的从警经历中,紧急救助的故事数不胜数。一次晚高峰,他接到群众求助:一名工人在作业时面部被切割机严重误伤,生命垂危。于宝立即驾驶警车开道,在拥堵的车流中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为伤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这样的经历让于宝深思:“如何让救援更科学高效?”在执勤队工作期间,他通过学习其他交通管理部门的先进经验,结合首都机场辖区特点,创新提出了“三色救护联动机制”。

这个机制根据紧急程度分为红、橙、黄三个级别:红色级别适用于生命垂危等最紧急情况,采取全程协调信号灯、警车护航并提前通知医院准备等措施;橙色级别针对病情较重但暂无生命危险的情形,由交警护送出辖区,联系友邻单位接力引导;黄色级别则对情况紧急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采取优化路径、优先通行等措施。

如今,这一机制已升级为“人为疏导+绿波通行”模式,救援效率显著提升。据统计,自2017年以来,该机制已为数十名急需紧急送医的群众开辟了生命通道。

坚守:风雨中的“人形椎筒”

“交警什么恶劣天气都见过吧!”面对这个问题,于宝的目光变得深邃。在他19年的交警生涯中,最难忘的是2012年“7·21”特大暴雨。

那天原本休息的于宝,看着窗外的雨势坐立不安。“警情就是命令,我必须回去。”在赶往单位的路上,他的车辆在积水中熄火。他果断把钥匙留在车里,转乘交通工具返回单位支援。

在能见度极低的雨幕中,他和同事们冒着齐腰深的积水,用摞起的锥桶标记危险区域,甚至手拉手充当“人形椎筒”。“具体在水里待了多久记不清了,那时根本顾不上累不累,就是怕有旅客出事。”

这场特大暴雨让于宝深刻认识到事前预防的重要性。如今,每年雨季来临前,他都会带着同事排查易积水点位,及时更新他那个皱皱巴巴笔记本上的风险地图。“基础工作想深一点、细一点,才能防患于未然。”

创新:科技赋能破解交通难题

站在如今秩序井然的三号航站楼出发层,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违停成灾。“过去我们用两条腿去撵四个轮子的违停车辆,效果不好还特别浪费警力。”于宝回忆道。

面对这一顽疾,于宝坚定地走向科技兴警之路。他带领团队反复勘查测算,历经无数次技术论证,“限时停车系统”终于在2018年成功上线。该系统通过精准计时和自动抓拍,有效震慑超时停车行为,彻底扭转了航站楼交通乱象。

2021年担任综合指挥室主任后,他进一步深耕“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针对日益隐蔽的涉牌违法行为,他牵头研发“异常车辆查缉布控技战法”,构建的智能识别模型实现重大违法实时预警率达到80%,该项技术还荣获了首届全国民航公安建模大赛优秀奖。

于宝的创新从未止步。近年来,他又将目光投向信号灯智能控制领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首创基于网约车浮动车数据的智慧信号灯系统。“这个系统的创新之处在于,无需新增传统检测设备,而是借助相关车辆数据动态感知交通流,实现信号配时自适应调节。”于宝解释道。

破圈:让交通安全宣传“活”起来

“于主任,你们发传单、贴海报的宣传方式太单调了!”驻场企业领导的这句直言,让于宝开始深刻反思。

今年2月,他组建起一支由一线警力组成的“交通安全宣讲教官团”。这支平均拥有7年路面执勤经验的团队,带着6套标准化课件走进辖区单位。他们建立起包含28个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资源库,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特点和研究开车习惯,为不同单位量身定制课程。

在某次宣讲现场,大屏幕播放着因后排未系安全带导致乘客被甩出死亡的案例视频,台下员工看得屏息凝神。“这种直击灵魂的警示教育,每份课件都经过5轮以上实战打磨。”于宝介绍。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安全脱口秀”的创新尝试。民警先以“业内人士”口吻传授“秘籍”,当观众沉浸好奇时突然话锋一转,揭露侥幸心理的致命隐患。这种颠覆传统的宣讲方式,让参与者纷纷表示“听得进去”。

针对驾驶员提出的“占用休息时间听课”的痛点,教官团还推出“云课堂”模式。“小彭警官课堂”等短视频通过场景模拟演示复杂路况驾车技巧,24小时点击量破万次,成功打造出深受欢迎的宣教IP。

服务:打造“国门第一窗”暖心体验

在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一层的车管站,来自德国的旅客安妮深切感受到了便民服务的温暖。“我来自慕尼黑,这是我第一次申请中国驾照,根据网站提示准备好材料,一会儿就办完了。”

这座设在航站楼内的车管站,是于宝和同事们优化服务的一个缩影。针对外籍人员办理临时驾驶许可时普遍存在的语言不通、流程复杂等难题,车管站精准施策,工作人员熟练使用线上多语种智能翻译,支持护照、国外驾照等多类证件AI翻译,同时鼓励英语好的民警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帮助,将办理时长从平均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今年,于宝又提出了创新举措:协调首都机场集团紧急医学救援中心,把体检医生请到航站楼车管站办公,实现站点现场体检加换证的“一站式”服务。正在换领驾驶证的旅客岳先生赞叹道:“没想到机场公安把医生请到了航站楼里办公,现场体检加换证是一场新奇的体验。”

据了解,今年暑运以来,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车管站共办理228张临时驾驶许可,同比增长超过30%。这座国内首家开设在航站楼内的外国人临时驾驶许可办理站点,正以其优质服务成为展示中国民航形象的重要窗口。

夕阳西下,于宝的手机再次响起。他掏出随身携带的充电宝,一边充电一边处理工作。“我是综合指挥室的主任,很多应急的事情需要找我,手机不能关机。”他笑着说。

从清晨六点到日暮西沉,于宝忙碌的身影始终穿梭在航站楼的各个角落。《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旋律仿佛仍在回荡,这位国门交警用19年的坚守与创新,在无声处守护着交通畅通,让“荧光绿”成为大国安澜的动人注脚。(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寇松)(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创新推行“气韵五色”...
首都机场分局“和枫驿站”举办警民拔河比赛
呼和浩特机场开展消防技能比武竞赛
三亚民航2025年职工篮球比赛拉开战幕
乌拉特中旗机场开展安检设备“全面体检...
西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圆满完成新建南二跑...
赤峰机场顺利完成秋季设备换季维护工作
呼伦贝尔机场联合机场商贸开展中秋主题活动
东航江西分公司举办贵宾厅双节主题活动
首都航空:做优首乘服务 助旅客圆梦蓝天
深圳航空郑州基地:万米高空“镜”显真情
江西航空开展主题机上活动
中国航油山西分公司团委组织参观抗战主...
中国民航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研讨会在...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