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近日,嘉峪关酒泉机场官宣:2025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100万人次大关,较2024年提前48天实现这一目标,同比增幅高达16.23%,不仅标志着这座服务酒泉、嘉峪关两市的空中门户实现了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的同步跃升,更成为甘肃省民航事业2025年量质齐升的生动注脚——在“内网活、外联畅、国际通”的发展战略指引下,陇原大地的“空中脉络”正愈发畅通,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嘉峪关酒泉机场的跨越式增长,源于精准的航线布局策略。今年以来,机场紧扣“做大航班量、培育重点线”方向,在省内串飞与省外直飞两大领域双向发力:省内优化“兰嘉”航空准快线,实现往返兰州“早中晚”时刻全覆盖,每日最高6班的频次让“经兰飞˙如意行”中转体验更加灵活;省外则加速布局一线及准一线城市网络,夏航季引进第二架过夜运力后,新增北京大兴、上海虹桥等直飞航线,其中北京航线每日3班、上海航线每日2-3 班,均实现时刻均衡分布。截至目前,机场已开通22条航线,通达20座国内主要城市,形成覆盖核心枢纽、串联省会城市、辐射旅游热点的立体网络。即将到来的冬航季,海口-武汉-嘉峪关酒泉、成都-嘉峪关酒泉等新航线将陆续开通,敦煌航线也将加密至每日1班,进一步织密出行网络。
支线突破并非个例,而是甘肃民航“干支协同、支支串飞”网络建设的缩影。今年3月至5月,兰州—金昌—嘉峪关、兰州—张掖—敦煌两条省内串飞航线先后启航,每日1班的频次让“河西四郡”实现“1小时空中串联”。数据显示,仅兰州—金昌—嘉峪关航线就已累计运输旅客4.62万人次,为嘉峪关机场注入1.12万人次客流增量,更让“一天游两城、三日逛四郡”从梦想变为现实。在省会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半年来成效显著,同比增长5.39%。东航甘肃分公司在冬航季再添新动力,新增兰州至长春、呼和浩特等多条航线,将兰州—上海航线加密至每日7班,国际航线则新增兰州-昆明-曼谷航班,每周4班执飞,全省“内外联动、全域覆盖”的航空网络格局日益清晰。
航线网络的拓展,同步带动着运营品质的全面提升。嘉峪关酒泉机场在航班量激增的同时,联合文旅、交通部门在出租车内投放宣传折页,实现出行场景全覆盖;推出“航空+文旅”专属福利,旅客持登机牌可享方特景区85折、夜游关城立减20元等优惠,推动流量向文旅消费转化;开展“甘肃畅飞计划”企业宣讲,精准挖掘商务出行需求,更通过抖音直播、航空旅游集市等活动延长暑运旺季周期。
这种品质追求在全省民航系统一脉相承。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以 T3 航站楼投运为契机,实现服务效率的质的飞跃:靠桥率高达 99.54% 位居全国首位,智能安检通道将旅客过检时间压缩至3分钟以内,自助行李托运平均时间降至3分钟,L4 级别全自动登机桥对接时间缩短45%以上。从支线机场的“怡嘉行”特色服务,到枢纽机场的智慧化升级,甘肃民航正以细节服务彰显品质温度。
航空网络的完善,正深刻改变着甘肃的发展格局。在河西走廊,串飞航线将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张掖丹霞等文旅资源从“孤立景点”变为“联动线路”,与河西走廊石窟艺术长廊等3条国家级主题游径形成合力,有效破解了“旅长游短”的长期困局。这种“航空+文旅”的融合效应在数据上尤为明显:河西地区跨市旅游订单持续攀升,金昌的有色金属、张掖的高原夏菜通过航空物流加速外销,敦煌文创产品借便捷交通拓展市场,沿线餐饮、住宿等产业同步升温,实现了良性循环。
从嘉峪关酒泉机场的百万突破,到兰州枢纽的千万级跨越;从省内串飞的 “一小时生活圈”,到联通世界的 “空中丝绸之路”,甘肃民航正以显著增长夯实基础,以“质”的提升彰显价值。随着冬航季新航线的陆续开通和“1-2 小时航空辐射圈”的加速构建,丝路热土必将迎来更多空中来客,获得西北民航高质量发展新成果。(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