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吴峥 报道:中秋期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南来北往旅客的目光。2023年10月6-7日,由河南省机场集团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智慧化中心联合打造的“同畅郑好 乐享非遗”河南非遗机场市集活动成功举办,开创了国内“非遗+航空”场景化运营新模式,为郑州机场人文机场建设与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创新范例。

传统文化赋能现代交通枢纽
郑州机场突破传统运营思维,将非遗展示、体验、消费全面引入航站楼公共空间。活动现场,一曲《坠美的月亮》唱响出发大厅。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南坠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庆林、马街书会书状元牛清栏与非遗国潮乐队现场将河南坠子与现代摇滚美妙融合,以现代音乐演绎传统韵味,一曲《坠美的月亮》为郑州机场的过往旅客送上最“声”入人心的节日祝福。登封窑携传统白瓷与文创产品亮相,向旅客展示传统制作技艺并赠送特制陶瓷茶盏;瘦金体书法传承人则将书法艺术融入生活美学,现场为旅客即兴创作,传递美好祝愿。商丘非遗“卢村长月饼”特别准备的260斤巨型五仁月饼,让千余名旅客共同品尝中秋团圆味。
“这不仅是一次活动,更是我们对‘人文机场’建设路径的积极探索。”郑州机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航空+非遗’的模式,让旅客的候机时间变得有趣、有料、有文化味。”

(本文图片均由郑州机场提供)
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
本次活动,突破了非遗传承的多重限制,让非遗文化从博物馆静态展览转向机场动态互动,从小众圈子传承走向大众视野传播,从传统文化展示升级为沉浸式体验。在郑州机场,旅客得以亲身体验传统制香技艺,欣赏汝瓷“雨过天青云破处”的典雅之美,还能搭配自己喜欢的创新汝瓷首饰,让千年技艺走进现代生活场景。特别推出的“柿霜咖啡”等非遗元素与现代饮品相结合的特色产品,更是将传统养生与现代味蕾体验创新融合。
构建“航空+非遗”发展新范式
郑州机场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空中门户,积极持续探索“人文机场”建设新路径。此次将非遗引入航站楼候机空间,是助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生动实践。将单调的候机时间转化为有趣的文化体验,让旅客的出行充满了惊喜和趣味;机场航空枢纽的集聚辐射效应,为传统文化“活起来”“走出去”构建了的新通道;“非遗展示+体验+消费”的完整生态更是激发了机场文旅的消费新活力。
此次活动不仅提升了机场的文化内涵和服务品质,更为传统文化提供了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让过往旅客在步履匆匆间,近距离感受郑州机场的服务升级,享受有温度、有内容、有文化的美好旅途。活动还得到搜狐河南、郑州市非遗保护与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商丘市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的大力协办。(编辑:李佳洹 校对:陈虹莹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