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国门安检科技创新背后的“破局”与“新生”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5-09-05 17:12:00

七、八月的北京,热浪翻涌。首都机场机坪的地表温度悄然攀升至62℃,监护员程如鑫的额角不断滚落汗珠,砸在滚烫的水泥地上。

他目光如炬,正对看护区的航班入位情况进行巡视。“航班即将入位,请监护员按时到位保障!”对讲机里的指令清晰传来。突然,他的眼神骤然一凝,敏锐地发现所处机位的后方滑行道上空,有疑似氢气球的空飘物。作为常年坚守机坪的监护员,他一眼便知,此类物品属于机坪严令防控的FOD外来物,他深知其潜在的巨大风险,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事故,后果不可估量。

“报告班长!发现疑似氢气球的空飘物!”程如鑫的反应迅捷而精准。班长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上报飞行区管理部,后经飞行区管理部人员到位处置,将其成功截获。“多亏你发现得及时!要是再晚一会,后果不堪设想!”

这不是电影片段,而是今年暑运期间首都机场安保一线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微小的切片。在旅客看不见的地方,无数和程如鑫一样的国门安检人,正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默默守护着“中国第一国门”的平安。

汇暖成流——个性化服务打造“温情通道”

暑运,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出行期盼,也是对民航保障能力的年度大考。据统计,2025年暑运期间,安保公司两场累计保障航班13.7万架次检查旅客1101万人次检查行李2420万件检查货物邮件4.9万吨。面对持续攀升的客流,如何统筹安全与效率,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课题。

答案在于创新与精细。走进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安检现场,一条条功能各异的通道成为亮丽风景线。3号通道是“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优先通道”,彰显着崇高的敬意;4号“爱心通道”前,维序员随身携带的“爱心帮帮帖”成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旅客的温暖标识;11号“晚到旅客专用通道”为行色匆匆的旅客开启绿色通道;清晨5:30-7:30的高峰时段,14号通道则化身“无行李旅客快速通道”,并与13号通道联动形成“双快引擎”,极大提升通勤旅客效率。


温情通道工作掠影

“您好,需要帮您指引通道吗?”身着橙色马甲的维序员李静看到一位带着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正焦急张望,立即俯身上前询问。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主动接过婴儿车:“我带您去爱心通道,那边人少更方便。”从前端维序到通道检查,温馨服务在岗位间无缝传递。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携带小动物乘机的旅客,安保公司也制定了专属保障方案。“我们会将旅客引导至3号通道,如遇特殊情况立即启动转场预案,确保每一份出行需求都能得到妥善安排。”安保公司西区安检部三科副科长王祎介绍道。这场通道升级不仅是流程再造,更是一次浸润温度的服务进阶。每一个“服务坐标”背后,是对多元出行需求的精准把握与体贴回应。

便捷无感——智慧安检开启“畅行时刻”

“真没想到这么快!从进入通道到完成检查,只用了不到三分钟。”在北京首都机场,经常出差的旅客王先生体验完“易安检”服务后连连称赞,“以前过安检至少要十分钟,现在刷脸认证、自动传送行李,整个过程流畅得超乎想象。”

王先生的惊喜体验,源自2022年1月起在全国41家年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落地的“易安检”服务。这项中国民航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正在以科技赋能安检模式创新,推动民航安检向“精准安检”高效安检"转型升级。


T2航站楼易安检(2号通道),开包员正对判检三维图像进行安全确认

走进T2航站楼2号通道,“易安检”专属区域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手提CT机、毫米波人体门、自动回筐系统、人包绑定系统、人脸识别闸机等智能设备一应俱全,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智慧安检生态。

“请您看向摄像头。”在安检员的指引下,旅客李女士仅用数秒就完成了身份核验。“太方便了!以前要反复出示登机牌和身份证,现在刷脸就能通过。”她笑着说。

“易安检”通道的智能化设备各司其职:手提CT机可多角度扫描物品,毫米波人体门实现无接触人体检查,自动回筐系统大幅减少旅客弯腰搬运的劳累,人包绑定系统确保行李与旅客准确匹配。这些高科技设备的协同作业,使安检过程既严格又高效。

“我们同步优化了旅客查验措施,提升智能化水平,扩大易安检服务的受众范围。”王祎表示,“目标是让更多旅客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的安检体验。”

自“易安检”通道迁移工作开展以来,安保公司通过精准识别有效传递、联动航司前置宣传、引导旅客现场预约等措施,实现了“易安检”服务效能的稳步提升。截至目前,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日均过检易安检旅客1000人左右,完成了最高过检人数“500-800-1000”的三级跳跃,较未调整前同期数据实现了五倍增幅。

国门焕新——国际安检通道“旧貌换新颜”

2025年1月22日,首都机场T2航站楼国际安检区域以崭新面貌迎来首批旅客。暑运期间,国际安检通道又完成了第二阶段升级改造并正式启用,以更智能、高效、温馨的服务,迎接暑运大客流考验。

此次升级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全面换代,更涵盖服务流程的系统优化。新通道引入智能旅客安检系统,集成双视角X光机、自动传送装置等先进设备,大幅缩短行李开检和人员复核时间。


改造完成的T2国际安检通道正式启用,迎接暑运大客流考验

安检员谢宇涵一边引导旅客有序过检,一边介绍:“现在哪怕遇到早高峰,单通道也能轻松应对大客流,基本上95%的旅客等待不超过十分钟。”

空间布局同样是本次改造重点。通道长度从原先10米扩展至17.5米,彻底告别以往狭窄拥堵的景象。“以前排队时经常觉得压抑,现在好了,整个区域通透多了,行李筐、自弃物品摆放也更合理,体验特别好!”一位正准备飞往东京的旅客称赞道。

为确保新通道平稳运行,安保公司提前组织开展多轮人员培训与压力测试,从判图技能到服务礼仪进行全面强化。“我们不但要快,更要又准又暖。”正在操作新设备的安检员王可艺笑着说。

据统计,暑运期间T2国际日均安检旅客量已达5600人左右,单小时最高峰突破900人——新通道的高效运转为此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安保公司将持续收集旅客反馈,进一步优化动线设计与服务细节。

指尖革命——货运安检驶入“数字快车道”

与旅客安检的熙攘不同,货运安检大厅则上演着另一场静默的效率革命。航空物流的迅猛发展,对传统货运安检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安保公司主动求变,将货物视为有着不同需求的“乘客”,开启了一场深刻的创新变革。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将货物科学分类并配备专属通道,设立‘一对一安检机制,让有限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安保公司飞行区货邮科党支部书记郝小丽介绍道。

其核心创新是“123”安检员梯队分级法:将四级及以上资质人员细分为三类,一类负责普通货物,二类承担航空邮件、快件、电商及危险品特货任务,三类则执行重要及特殊保障货物检查。这种基于资质、考核和任务属性的精准分级,实现了“人、货、通道”的最优匹配。


货运安检员正在核对货物类别,便于进行分类安检

针对高峰拥堵、资源稀缺等“肠梗阻”问题,安保公司打造了24小时“一键包揽”线上服务平台,集成业务咨询、问题投诉与通道预约功能。创新的“5分钟通道预约开启机制”允许货代根据货物类型合理预约通道和时段,彻底告别“人形排队”的传统。

此外,安保公司深入推广《让货物说话》案例,创新运用“以物引物”联想工作法,通过外包装标识、材质等特征,结合庞大案例库预判风险,实现危险品的主动防控。针对疫苗等特殊货物,还前置安全操作流程,开辟快速过检新路径,为航空货运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视野无界——区域监护布设“天罗地网”

回看首都机场机坪,监护员程如鑫和他的同事们正经历着监护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传统的“一人一机”固定值守,升级为“室内集中监控+现场区域值守+流动巡查”的区域监护新模式,这是航空器监护工作的一次质的飞跃。

GIIS、“PE+”、A-CDM系统让航班动态与保障进程一目了然;“空地一体系统"和高清摄像头织就全覆盖、无死角的天罗地网;廊桥侧梯升级“面相+刷卡”双验证门禁,有效防止非授权接近航空器。人防与技防深度融合,构筑起立体安全防护网。


监护员在烈日下开展监护工作

环境优化同样不可或缺。崭新的视频监控室、岗亭、巡视车辆极大改善了作业环境。“暑运期间,公司在关心员工这块下了不少功夫,每日都有‘送清凉’,冰镇矿泉水、电解质饮料还有藿香正气水等,管够!我们还在现场固定点位及巡视车上备足了防暑物资,也能让大伙健健康康的!航空护卫科党支部书记饶砚飞笑着说。

流程再造,推动安全裕度再攀高峰。全场近机位被科学划分为15个巡视区域,视频监控、固定值守、巡视检查、应急处置四个岗位各司其职,“集中信息发布-现场固定值守-片区流动巡查”三级工作机制环环相扣。可以说,区域监护工作不仅提升了安全管控效能,更开辟了智慧安保与人文关怀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护航无声——特殊旅客的“专属守护线”

暑运潮涌中,老人蹒跚的步履、孩童雀跃的身影,始终是安检服务的牵挂焦点。

“急急急!距登机时间不足十分钟的!请找我!”维序员手举醒目指示牌,主动识别并引导至“晚到旅客专用通道”。这里配备双视角判图设备和业务尖兵,确保速度与安全并存。“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今天肯定赶不上飞机了。”一位差点误机的旅客激动地说。

针对家庭旅客,安保公司在“爱心通道”配备了定期消毒的婴儿车、尿垫等设施,并增设全岗放权的流动移交员,现场解决问题,让带娃出行不再手忙脚乱。

“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带两个孩子坐飞机,正发愁怎么过安检呢,幸好有你们帮忙!”一位年轻妈妈感激地说。

而在大兴机场,一抹亮眼的“兴悦橙”同样成为暑运中温暖的风景线。这支由青年团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服务“主动靠前”,穿梭在值机区和安检前端,开展贴心预检和乘机知识宣传。

“您好,充电宝容量超过160Wh是不能随身携带的哦。”“团队旅客请往这边集合,我带大家去专用通道。”针对首次乘机的旅客。“兴悦橙”队员耐心讲解流程、提醒注意事项;遇到亲子家庭,主动上前帮扶,协助处理违禁物品、快速引导通过相应通道,实实在在解决旅客出行中的“小困扰”,用主动、贴心的服务照亮旅客的旅途。

智序融合——AI赋能构建“安全新生态”

“我们现在判图不仅靠经验,更有AI当‘参谋’,危险品识别更准更快了!”在大兴机场安检现场,开机员小李一边注视着屏幕,一边介绍新上线的AI辅助判图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海量图像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能够自动标记可疑物品,大大减轻了安检员的工作压力,同时提升了查验准确率。不仅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开展了质控站点AI辅助判图技术的研究与测试,还系统性地建立了AI典型图像样本库,持续提升智能判图与质控能力。

与此同时,安保公司正积极推进智能旅客安检系统与高效通道的深度融合。“我们已完成项目方案的签署,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系统落地,打造更智慧的旅检通道。”赛瑞公司总经理芦志彤表示。高效融合通道将集成多种智能设备与系统,实现旅客安检流程的进一步优化,为广大旅客带来更顺畅、更舒适的过检体验。

在深化战略合作方面,安保公司积极推动民航安检四方合作机制落地,围绕9大重点任务持续发力。此外,安保培训中心建设也已提上日程,初步形成了以课程体系与讲师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方案。

“我们正在系统开发一批高质量培训课程,未来不仅服务内部员工,还将承接民航局及集团公司的安检能力提升项目。”安保公司培训部经理马静表示。这一举措有望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推动安保公司整体安全水平提升。

夕阳西下,机坪温度计仍定格在58℃。程如鑫和同事们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对讲机里传来新的指令:“今晚还有17架次航班,兄弟们加把劲!”他没有多言,转身走向下一个机位。

他的身后,是6900余名国门安检人用汗水与智慧共同编织的守护画卷。他们以创新为翼、以服务为帆,在暑运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安全与效率并重的优异答卷,为每一位旅客的平安出行筑起了最坚实的屏障。(首都机场供稿供图)(编辑:张彤 校对:张薇 审核:韩磊)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