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促使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系统形成降本增效、做精做优的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体员工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提高精细化调节管理水平,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部主动作为,聚焦“降本”目标,用精细化调节拧干能源“湿毛巾”。
统筹思想 科学部署 牵住节能降耗“牛鼻子”
为进一步统筹思想、科学部署,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部建立了以运行控制室TOCC为能源总调度部门的节能指挥中心,由总经理亲自担任总调度,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职责、层层落实到各能源系统。建立“3+1”节能运行保障模式,即定期会议研讨机制、精细调节过程效果优化机制、结果跟踪落实反馈机制及经验固化总结模式。实时关注航班动态及能源保障需求,精细化调节各能源系统用量。从数据上看,长春机场总电量节能35%,有效牵住了节能降耗的“牛鼻子”。
高效联动 目标突破 将航站楼能耗降至历史最低点
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部主动作为,担当责任。根据“会议研讨机制”,总调度亲自协调,通过能源节能调度指挥中心TOCC进行上下联动、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与航站楼管理部、设备管理部等用能单位协调协商机制。以节能降耗为目标,服务功能不减、服务标准不降为底线,瞄准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节能降耗大作战。在疫情初期,能源管理部时刻紧盯航班动态,在航班结束后及无航班保障区域与设备保障部联调联动,停摆空闲电扶梯、行李转盘等高耗能设备,确保不浪费每一度电。能源调度时刻关注楼内旅客情况,根据旅客人数及保障需求及时开闭热风幕、空调机组等大型设备。根据需求对航站楼内照明系统进行精细化调节,及时开闭无人区域,确保航站楼内能耗分配准确、高效。T2航站楼总电量减少了60.8%,确保航站楼内能耗分配准确、高效。
分级分类 按需分配 确保能源用量精准可靠
3月16日,在满足旅客正常出行的前提下,长春机场T2航站楼正式实施分区运行模式。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部根据“精细调节过程效果优化机制”,即刻调整能源供给计划。航站楼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分区规则,按照最优原则,根据第一班进出港航班需求将T2航站楼内照明分区、分时开闭,将负一层及地下连廊灯光全部关闭。同时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精细调节,减少灯光开启组数。T2航站楼照明电量减少从同比3月初减少55.4%,真正做到了照度不变、服务功能不减、服务标准不降。
整体谋划 精准施策 一体化推进节能降耗出实效
吉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部根据“结果跟踪落实反馈机制”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联调联动工作体系。以结果为导向,总结固化经验模式,坚持整体谋划、精准施策,一体化推进能源系统节能降耗出实效。
长春机场供热站根据目前天气状况及实际运行参数,制定小流量大温差的节能调控方案。利用能源管理系统所反馈的相关运行数据,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对供热站二次网循环泵的运行频率进行精细化调节,适度降低频率,又根据能源管理系统中各单体楼宇的流量和负荷情况对流量进行微调,达到降流量不降热量的目标,最大限度做到按需供热,在满足供暖标准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




航站楼暖通空调模块根椐天气变化随时调整各系统水泵运行台数,极端低温天气各系统采取双泵35HZ运行,室外气温回升时各系统采取单泵40HZ运行。每日根据航班信息对旅客登机区域进行航前1小时开启全新风运行航后1小时关闭。无航班期间空调机组关闭状态。按照冬季航站楼室内温度保障20℃±2℃标准,随时对供暖系统用能设备实时调控,保障楼内使用区域温度均衡。全面做好低能耗运行保障工作。
净水厂主要根据用水量及航班量的变化,生产运行模式由一期净水车间和二期净水车间同时生产转变为一期净水车间和二期净水车间交替生产,降低原水流量,减少生产的供水水量和消耗的药剂,以此节约生产用电和照明用电。
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航站楼管理部、设备管理部、空港服务公司、安全检查部、地服分公司、信息管理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节能效果显著。
下一步能源管理部将紧紧围绕吉林机场集团过紧日子思想不放松,长效化推广“3+1”节能运行保障模式,将此模式从特殊时期保障模式像常态化运行保障模式转化,巩固节能成果,探索节能降耗新方法、新路径,为吉林机场集团高质量发展和绿色机场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包一超、李洪君 、盛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