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景泽 报道:付振伟,呼伦贝尔机场的一名运行维修电工,在机场从事电工工作13年来,一直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踏实工作的同时,他抓住内蒙古机场集团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机会,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发无人机智能巡检项目,并获得集团公司2021年度科技创新一等奖。
埋头苦干,练就过硬本领
作为一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付振伟深知要胜任岗位,就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十分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来到呼伦贝尔机场后,他一直勤勤恳恳,学习各种供电和助航灯光相关知识,并且在日常的各类抢修任务中,总是不声不响的冲在前面。谈到付振伟,电站的同事这样说到:“付哥就像老大哥一样稳重,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经常自己在办公室研究供电专业知识,有抢修任务的时候自己带着工具就投入到抢修工作中。”

付振伟在技能比武比赛过程中(张景泽/摄)
2018年,付振伟积极报名了参加集团公司技能比武,遗憾的是并没有取得名次。比武的失利给了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过他并没有气馁,他痛定思痛,给自己制定了训练计划,在练习中,他模拟各种供电故障情景进行排故处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突发故障处理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沉淀,付振伟在2021年证明了自己,先是在2月成功被聘任为三级运行维修电工,又在6月的机场公司首届技能比武大赛中技能比武中斩获一等奖。
言传身教,打造一流队伍
2018年至2021年期间,付振伟一直担任电站分队班组长一职,积极配合分队长完成日常工作,并且十分重视班组的内务管控,对班组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所在班组在2020年10月机场公司标杆班组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电站分队是一个年轻的队伍,付振伟作为分队中年龄较长的一员,主动担任电站分队理论及业务培训讲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刚来到这里工作的时候,分队里大部分都是年龄稍大的老师傅,经过几年的锻炼我出师了,他们也都退休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接过他们肩上的担子,成为分队的顶梁柱,带好电站分队这个队伍。”付振伟在谈到分队逐渐年轻化的时候这样说到。

付振伟开展培训(郭浩/摄)
担任讲师期间,付振伟参与编写了呼伦贝尔机场助航灯光专业教材并主持编写了呼伦贝尔机场助航灯光试题库,定期开展重点岗位理论和实操培训,针对每个人的薄弱环节制订详细的培训方案,开展针对性训练、对症下药。通过付振伟的言传身教,2021年,电站分队两名年轻的员工成功聘任为四级运行维修电工。
把握时机,创新彰显风采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这是付振伟一直坚持的信念,除了练就了过硬的基本功,他还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思考,发现了户外巡检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巡检效率不高,针对这一“痛点”付振伟提出利用无人机完成机场两条供电线路巡检工作的设想。2021年集团公司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付振伟把握这一时机,作为项目负责人,组建团队申请创新项目。

付振伟做创新项目汇报(郭浩/摄)
创新之路并不好走,因为在民航机场周边使用无人机存在重重限制,为此,付振伟多方咨询,准备了10余项材料,向呼伦贝尔空管部门、地方公安局、西山空军三个单位进行申报,先后花费一周的时间,最终成功获得无人机飞行许可。
在选择无人机机型时,付振伟综合考虑巡检工作的要求和呼伦贝尔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了无人机的选取条件,为了选择适用性最高的机型,他每天和团队研究机型参数,了解无人机性能,他也从无人机“小白”成长成为了无人机“行家”。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从供电线路巡检到助航灯光巡检,再到净空巡视,经过团队近6个月的钻研探讨、反复测试实验,共开发出9项无人机巡检项目,对比人工巡检,大幅提升了巡视效率,每年节省人工成本及相关费用54.8万元。无人机智能巡检服务创新项目也被列为集团公司2021年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并荣获集团公司2021年科技创新一等奖。
“一开始我只是想通过无人机巡视供电线路,有了想法就开始做了,后来团队集思广益,想法越来越多,我们就逐一去尝试,也没想到全部实现了。下一步,我们要提高跑道巡检时无人机识别细小FOD的能力,还要深化测试植保机喷洒农药项目,方案基本确定好了,等开春长草时候我们就开始测试……”谈到创新项目的成功和下一步打算,付振伟眼里总是充满了希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付振伟把握住了时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彰显着民航人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