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赣州机场驻于都县盘古山镇扶贫工作队春节暖心故事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03-04 09:54:00

大年初七,我驱车一个半小时,一大早来到于都县盘古山镇。自2012年5月22日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精准扶贫”工作,不觉间已有十个年头了,王阳明说“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我深以为意。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驻村帮扶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十年沐风栉雨,乡间地头,春来秋往,万千景象。这里虽没有城市的繁华,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水马龙,却已然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友情的地方。

回顾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攻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脱贫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攻坚难题,取得了许多具有历史性、标志性、趋势性的伟大成就。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进和平村的路口,村书记杨志勇带着口罩、红袖章在疫情防控卡点吆喝着,妇联主席郭美红带着一帮村民小组长在进山的各个路口设立森林防火管控卡点,村里的广播轮番宣传着道路交通安全、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在横城村部为民服务台,络绎不绝的村民前来领取房屋一体确权登记后的不动产权证书,村书记杨军华满头大汗一边发放着一边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还在家的黄金时间,逐个摸清家里劳动力务工意愿,收集用工信息,积极将有意愿的劳动力选送到于都各应聘点及重点企业应聘并达成意向尽快入职,做好疫情防控下“点对点”输出服务,协调落实务工补贴政策,留住返乡务工人员,抢占就业市场空缺岗位,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增收。据他介绍,年初五至今,和平、横城两个村村书记带队,共选送38人到于都工业园成功就业。2018年和平村人均纯收入6117.96元,2020年达到11950.05元;2018年横城村人均纯收入6173.31元,2020年达到10132.08。两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和平村建档立卡系统72户309人,横城村建档立卡系统34户185人脱贫成效稳固。

距横城村部200米远的老厅下组,18岁的高二女孩杨欢欢蹲在家门口自来水管旁用丝瓜囊在洗着碗,问她什么时候去学校,细声地回着元宵节后,艳阳高照中,脸红扑扑的。十年前她家家徒四壁的土坯房里,厨房阴暗,衣服就挂在靠墙的架子上。每逢下雨,土坯房就潮湿不堪,而今政府补助2万元建成了140平方的一层红砖房。杨欢欢家7口人,爷爷奶奶年老,父亲患重度精神病,母亲无业,下面还有弟弟妹妹,家里靠2.5亩地种水稻,再就是喂点儿鸡可以卖鸡与蛋,种点儿红薯可以卖,“如果没有精准扶贫,这个家我实在没有办法撑下去”,欢欢的妈妈“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而我等也早已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一片惘然。2014年识别为建档立卡户以后,我们重点关注她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宣传大病医疗等扶贫政策,帮助她家购买了被子、学习用点读机等物品,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每逢佳节都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对其鼓励打气,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得到了他们的尊重和欢迎,与他们结下了深厚感情。这些年,她家享受低保每年有1116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年有1200元,看病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缴住院押金,出院时医药费用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实际报销比例在90%以上,欢欢的爸爸每年还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享受一个月的免费治疗。村里还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欢欢的爷爷在村里做保洁员,每年有6000元,欢欢妈妈也在镇扶贫车间上班,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赣州机场援建横城村16.1亩的蔬菜大棚,仅2020年10月种茄子以来,至2021年2月,卖出茄子4.6万元,欢欢的奶奶有时去大棚里摘茄子一天就有80元收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里的2亩地土地流转给村里建大棚,一亩地一年也有340-400元租金收入。赣州机场还在横城村石角排组集体土地空地上安装60千瓦光伏发电站,产业扶贫项目所取得的收入以协议分成方式分配到贫困户手中,以提高贫困户的年可支配收入,实现脱贫。目前,欢欢在于都中学读高二,妹妹读高一,建档立卡以来,享受了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免学杂费补助,弟弟在于都四中职业学校,享受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补助,前两个学期都不用交学费和住宿费,因为是家庭贫困学生,还可以享受到每个学期1000元,一年2000元的贫困补助,另外还有国家的雨露计划补贴3500元。欢欢妈妈激动地说:感激共产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说句真心话:她的感谢是真挚的,扶贫的成效也是显著的。真正体现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2016年以来,于都全县通过教育扶贫共计资助贫困学生25.4万人,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和控辍保学机制,共发放教育资助资金5.6亿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5056.28万元,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学致贫,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对贫困对象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2016年以来,共补助住院贫困患者17.72万人次,补偿资金达7.89亿元,实际补偿比例稳定在90%的适度水平。对非贫困对象出台了全年自付住院费用超2万元以上部分也报销90%政策。为提高就业质量,开拓就业渠道,全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55万人,开发扶贫就业专岗6100余个,设立扶贫车间79个,7.5万贫困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贫困家庭全面清零。如今,城里有工业园,村里有产业基地、家门口有扶贫车间、村村还有公益性岗位,全县建立了多元化、互动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广大群众只要想就业,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从教育扶贫到产业扶贫,从家庭救助到就业帮扶,这样的一条线将真正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也是我们在这样一场扶贫攻坚中,感受到的最大的成就感。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长征精神的源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从于都集结出发,开启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撼天动地的长征精神。中央苏区时期,于都参加红军人数多达68519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参加红军最多的一个县,支前参战的人数超过10万人次,其中参加长征的有1.7万余人,解放后幸存的只有277人,绝大多数都牺牲在长征路上。

过去,于都人民用最后一斤粮食交给红军做军粮、最后一块棉布交给红军做军服、最后一个儿郎送给红军做战士,让他们踏上万里征程去为劳苦大众打天下,为中国革命和长征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赣南老区发展,多次就赣南振兴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亲自推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于都潭头村视察调研,与我们300位一线驻村扶贫干部代表面对面交谈,握手致意,指出“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是全国革命老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江西发展的一个缩影,我看了以后感到十分欣慰”。

2020年4月26日,于都县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9.12%、赣州4个摘帽县第一”的成绩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为赣南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做出了于都贡献。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许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探索创造的精准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将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中央认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又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耳畔依稀又传来唢呐声,是村民的笑语,永远内心的最深处,是《十送红军》里的如泣如诉如悲啼:于都渡口,山烟向暮,寒水待月,战马嘶鸣,唢呐呜咽。世界上没有哪一次出发,如此壮怀激烈,世界上没有哪一次出发,如此影响深远。一个古老的国家从此走向新生,一个伟大的民族从此走向复兴,一种精神,从此烙进中华儿女的灵魂血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倒觉得,乡愁其实就是历史天空下家国人文的耸隆蔚起。(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邱万柏)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于艳丽:不忘初心担使...
南昌机场综合管理场站3月8日开始试运行
民航华东局现场督导东航运行监控处置复...
桂林机场即将开通桂林—泗水国际航线
天津航空空地联动护送就医 旅客送来暖心...
乌海机场真情服务获赞誉
民航华东局机关服务中心党委召开党员大...
民航江苏监管局完成邮航南京维修系统年检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