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中国机场
走进高高原机场:通往童话世界的云端之桥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6-08 22:43:00

 

水清如明镜,斑斓生五彩。走进九寨沟,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然而,童话虽美,想要到达却并非易事。在2003年之前,从成都到九寨,开车最快也要近10个小时,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而随着建在海拔3500米高山上的九寨黄龙机场(简称九黄机场)2003年建成通航,天堑变通途,从成都飞到这里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为不到1个小时。童话世界从此不再遥远。

航务部设备室员工前往北远台恢复通信设备

机场带来了好日子

九黄机场所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川西北高原,离省会成都有450多公里,但由于路况复杂,交通不便。“民航的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一些国际游客非常愿意选择民航。”九黄机场副总经理曾勇说。

九黄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九寨沟与世界的距离,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几年,我们当地人都不种地了,土地都承包给了别人建赛马场和薰衣草庄园,每年有租金和收益。我们家还建了旅馆,平时都出租出去。一年光租金就能收六七万元。”家就在机场附近的行李搬运工格色尼玛的喜悦溢于言表。

“一名航空旅客给九寨带来的直接收入就有2000元,还不包括间接收入。在九黄机场通航前的2002年,九寨沟景区的进沟人数为125万人次,2016年增长为500万人次,其中七八十万游客是通过民航过来的。阿坝州的旅游收入也从2002年的15.8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8.44亿元。”曾勇说。

“近几年,我们机场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我们精心打造了以成都、重庆、西安等短程航线为支点,以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郑州、武汉、南京、长沙等中长航线为增长极的航线网络结构。”曾勇说。

去年九寨沟地震对机场的影响很大。随着九寨沟景区的关闭,来九寨的游客骤减。在今年4月之前,九黄机场处于停航状态。4月18日,九黄机场逐步恢复了成都—九寨航线,目前,达到了每天一班。但是由于航班较少,进出九寨沟的机票基本处于一票难求的状态。接下来,无锡—九寨、西安—九寨的航线都将陆续恢复。

后勤保障部维修队正在修水沟

生命通道是如何打通的

“在去年九寨沟地震发生后,我们只用了50分钟,就做完了各种设备确认工作。机场连续6天持续实现旅客零滞留、救援保障零迟滞的‘双零’目标。”地服部调度配载员胡晋涛说。

如今的九黄机场,已经成为应急救援的重要空中通道,在阿坝州历次自然灾害抢险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九黄机场在关键时刻靠得住!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震中通往成都的地面交通全部中断,九黄机场成了灾区通往外界的唯一空中要道。那时候,我们连续奋战了7天7夜,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紧急疏运滞留旅客近15000人次,转运危重担架旅客20余人次,运送救灾物资85吨。”曾勇说。

危急时刻的应急有道,源自他们心中坚守的信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造”这5个“特别”。

碧草无垠满眼绿,远山含黛云锦簇。九寨之美,让每一位初见者都忍不住赞叹。虽然这里如诗如画,但在这里工作却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长期在高高原地区工作、生活,导致机场各年龄段从业人员普遍患有慢性高原病,如窦性心律不齐、心肺增大等。一线工作人员克服了大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机场的顺畅运营。

当记者见到后勤保障部维修队队长李言的时候,他正站在一条深1.5米、宽2.5米、长达3.8千米的排水沟前。排水沟里堆了一些大石块,在平地上想要搬起来都很困难。可在3500米的高原上,他们两个人二话不说就把大石块搬走了。

高原上的太阳好像离人更近,在没有遮挡的地方站一会儿,就有一种灼烧的感觉。可维修队员们头顶烈日,一干就是一上午。在高原上干活儿,人特别容易感到疲惫。李言他们干上一会儿,就有些喘不过气来。李言只好招呼大家休息一下再继续干。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藏族人,格色尼玛已经在机场工作10多个年头了。“我是2005年5月12日来到机场的,当时我才37岁”。10多年过去了,对来机场的日子他依然记忆犹新。

九寨的天气变化多端,刚刚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儿就下起了雷阵雨。“有时候,突然来了一阵雨,我们自己来不及穿雨衣,赶紧把行李盖得严严的。”格色尼玛说。

夏天多雨,冬天多冰。航务部设备室主任张忠值向记者讲述了冬季巡检的经历。九黄机场空管设备众多,其中有两个台站分别位于海拔4300米和4020米的高山上。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经常坐一段汽车,骑一段马,最后徒步登顶。“冬天山路上都是冰,汽车没法开,我们只能骑马,每次屁股和大腿都被颠得生疼。有一次,我骑的马惊了,还好最后被控制住了,但是从那时起每次骑马我都心有余悸”。

王景辉在抢修爆裂的水管

“九黄机场就是我的儿子”

从机场出发,汽车沿着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颠簸了10多分钟,来到了位于机场以北3公里处的一条深沟里。当地人叫它塔子沟,九黄机场的供水站就坐落在这里。

寂静的山沟几乎没有人烟,而供水站职工、九黄机场唯一的全国劳模王景辉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

供水站在一个幽静的院落内。院落外,几头高山牦牛正在悠闲地散步吃草;而院落内,伴随王景辉的是深深的寂寞。

15时,记者一行到达供水站,王景辉和“小虎”一起出门迎接。小虎是王景辉养的一只小狗,是他唯一的伙伴。

王景辉上身穿着工作服,下身穿着一条洗得发旧的牛仔裤,脸庞是微微的古铜色,说话时有点儿喘。“27天是一个极限。一个人如果能在这山上待27天,那就表示他能适应山里的环境了”。

“如果问我寂寞不寂寞,那肯定是寂寞的。但10多年来一直待在山上,我早已经习惯了山里的环境,每次下山反而觉得不习惯。作为机场的一名员工,首先要爱机场,尽己所能把工作做到最好。”王景辉说。

当我们见到王景辉时,他还没有吃午饭。“今天山上停电了,我得等一会儿来电了再做饭。现在供水站的条件已经好多了,我刚来时就住在泵房旁边,在充满机油味儿的机房里做饭”。

沿着由王景辉一个人一级一级铺设的砖头小路,我们来到了供水站的水源地。王景辉在前面带路,步伐矫健,如履平地。而记者跟在后面,没爬几级台阶就已经喘不上来气。

没多久,只见一条小河欢腾地跳跃着,宽的地方有十几米,窄的地方只有几米。“我现在主要的任务是防汛,到了冬天,就要担心河水被冻住。塔子沟的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6摄氏度,我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来凿冰”。

和王景辉一样默默坚守在机场的还有300余名九黄机场员工。对于九黄机场,他们都怀有同样的深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九黄机场就是我的儿子。”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曾勇的眼圈微微泛红,“从选址、筹建到建设、运行,我亲眼看着这座机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陪着它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这座机场倾注了我们很多人的感情,我们一定会继续在这里奋斗下去!”

零点时分,我们的飞机穿过层层浓云飞离九寨。起飞后不久,一阵密密的雨点砸过来。飞机稳稳地穿过雨幕,安全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第二天,这架飞机将继续搭载更多的旅客,飞入童话世界。(《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

本文刊发在《中国民航报》6月11日第一版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