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民航大学发展:以高水平人才支撑民航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12-19 14:15:00

2018年秋季校园双选会、“我心中的当代民航精神”演讲比赛、第17届“十佳大学生”评选、中国民航大学第4届媒体嘉年华、月末音乐会民乐专场、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天津赛区基层赛、首届“青春大学习奋进新时代”2018年社会实践青春故事汇……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超过3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在中国民航大学的校园内轮番亮相,从德智体美劳不同方面给冬日的校园平添了生机与活力。朝气蓬勃的青春在这里挥洒,自信担当的心态在这里树立,探索创新的学风在这里锤炼。

坚持内涵发展,坚持特色办学,坚持传承创新。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到2006年具有优秀本科教育工作水平的中国民航大学,再到2017年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三方共建高校,40年来,中国民航大学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核心,牢牢把握“人才培养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是永恒主题”的办学思想。

“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如今的中航大,工、管、理、经、文、法6个学科门类呼应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要;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1个本科专业、6个高职专业覆盖了民航主要的业务领域;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点的获批准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也让中航大实现了全层次的贯通培养。

中航大用老牌院校的品质坚守着办学的承诺,以先行者的担当为行业、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向时代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纵到底横到边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石

今年初,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表彰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的决定》,其中中国民航大学获得第1届“天津市文明校园”称号。这是对一所学校思想道德、教师队伍、优美环境等要素的一次全面考核,更是对中航大“纵到底横到边”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的一次褒奖。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发展历程中,中国民航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当代民航精神为抓手,着力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贴近师生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相互配合,各单位齐抓共管、协同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教书育人,育人者先育己。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中航大在2015年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形成了涵盖教师职业道德、学术规范、教学方法、手段、艺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术前沿等在内的培养体系。教师岗位资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思政教育有形或无形地贯穿于每一堂课之中。

“学生在哪儿,思政教育就要延伸到哪儿”。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高校辅导员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学生宿舍办公,在学生宿舍生活,中航大的辅导员没有“上下班”,只要在学校,就是工作时间。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些辅导员不仅距离学生近,在心理辅导等方面也有知识储备。不论是学习上有困难还是生活中有困惑,学生都可以依靠、依赖这些辅导员。中航大还年年召开辅导员交流座谈会,让大家共同交流工作中有效的方式方法,做好学生工作。

飞行技术专业课程安排具有特殊性,飞行学员在通过2年理论培训后,将全部暂离大学,进入国内外各大航校进行12个月~18个月的飞行训练。对于身在校外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怎么抓?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表示,学生在校外尤其是国外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放大为中国青年乃至国家的形象,影响深远。学生党员在国外保持党员本色,在思想上、政治上符合党员标准,更加需要严格要求。

中航大引导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飞行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飞行技术学院党委决定,在学员受训的国外各航校建立党小组,隶属国内年级党支部,结合国内外实际分别开展活动。国外党小组与国内年级党支部定期联络、相互交流,党小组组长每月向党支部汇报。同时,国外预备党员的培养和考察工作不滞后。针对国内航校,则通过“走过去”或“请进来”的方式,扎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纵到底横到边”的要求体现在中航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中航大探索出了一条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路径。这条路径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该教育什么”“怎么教育”“谁来教育”“谁来考核”的问题。从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都可以通过这条完备的路径,及时抵达每一名学生心中,做到入脑入心。

不论是基于“四个课堂”的全时空思想政治工作育人体系,还是“青年领航工程”“青年启航工程”“青年助航工程”,都为中航大与时俱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一代代学生在中航大这片沃土成长、成才,踏上新起点,飞向新征程。在这里,有通过自己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天津市王克昌特等奖学金的王思翔、翟福驰;有前往西部山区开展支教活动,以投身社会公益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的雷雯……他们是中航大学子的优秀代表。

“立德树人是中航大的根本任务,以整体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为考量”。在景一宏看来,一代代中航大人以实际行动为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让“严实、向上”的校风和“笃学、精博、严谨、创新”的学风根植在全校师生心中。

深化教育改革

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适应行业发展、支撑行业发展到引领行业发展,在40年的发展轨迹中,中航大始终扎根民航,围绕满足行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活力的释放。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民航业日益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航大提出了教育教学的“五强”计划,分别为加强基础课程教育、加强“两课”教育、加强英语教育、加强计算机教育以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看来,这些教育思路与行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此后,伴随着“五强”计划的不断深化,中航大完成了部分机构的改革、资源的整合。在办学品质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中航大的办学层次也在不断丰富。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航大为硕士授予权单位,设置“导航、制导与控制”和“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两个硕士点。

在适应经济社会和民航事业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中航大不断明确办学思想、调整定位、凝练办学思路和改革路径。“我们始终坚持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以服务我国民航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我们始终坚持‘崇尚严实,致能致用’的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民航高级专门人才,强化应用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中国民航大学校长董健康表示。

过去,工程训练中心和基础实验教育中心只是中航大两个不同学院的教学配置。2003年,这两个中心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完成了蜕变,成为全校师生增强核心基础能力、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平台。这是中航大在2003年出台的《十年中长期教育规划》中明确的路径。

行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中航大教育教学改革的指挥棒。从大学生成长为民航强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间需要过渡的“桥梁”。中航大将“创新”与“实践”摆到了人才培养重要的位置上。2009年,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在这里启动。CDIO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该模式是通过构建以CDIO项目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等综合能力。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只是中航大通过校内实践培养人才的方式之一。在探索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中航大在部分民航特色专业开展了分类型、分层级、分方向的“立体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包括以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为代表的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以机务、空管、飞行等6个专业实施的“卓越计划”为代表的国内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等。

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能否落实到位。2016年,中航大开始实行新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从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实施以分类管理为基础的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以分类评价为重点的人员考核体系、建立灵活规范的以人才培养为激励导向的薪酬体系、深化以提高人员队伍质量为目标的用人制度改革等五个方面入手。在这次改革中,有近800人的岗位发生了变化,1700余名教职工逐一签订了聘期岗位工作任务书与聘用合同。

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还要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这一方面,中航大通过建立“KPI+锦标赛”“日常工作+重难点工作”和“目标”考核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质量激励,建立了体现职责、贡献、质量和多渠道筹集、多方式发放的薪酬体系;引入了多元化教师发展评估体系,建立并不断强化多元发展性评价,形成了以教师岗位资质能力建设、岗位聘任与职称评聘制度为基础,以“蓝天系列人才计划”为核心的教职工全过程激励和以分类评价为重点的人员考核体系;探索了教师团队建设机制,首次实现教师团队聘任,将教学与科研融合,共聘任13个教师团队,130余人参加团队聘任。

自2013年至今,中航大共引进教师343名(博士226名、硕士117名),其中具有海外背景教师80名;聘任蓝天学者特聘教授6名、蓝天青年学者38名、青年骨干教师199名。自2016年以来,学校根据《关于进一步深化民航改革工作的意见》及《关于推进民航科技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了一支以赵嶷飞、郭润夏、周晓猛教授为代表,由空管领域、航空电子领域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组成的民航专家学者队伍。

借助行业院校优势,中航大构建起了“政、产、学”紧密耦合的机制,建立起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特色专业教师队伍。按照民航局“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培养要求,《中国民航大学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工作实施办法》出台。

自2013年至今,学校民航专业教师414人次到国航、首都机场等民航企事业单位一线进行企业实践,选派教师846人次赴国际民航组织、国外民航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和培训学习。目前,在学校师资队伍中,拥有民航相关岗位资质证书或具有民航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200余人、实验技术人员80余人。

得益于专业内涵建设的不断加强,中航大的声誉越来越好,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18年,学校的生源质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本科超一本线人数占比96.59%,本科超一本线70分人数占比达到34.30%,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57分。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航大的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了从大规模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深刻转变。

坚持特色办学

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核心竞争力

行业特色是中航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中航大坚持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专业优势,拓展专业方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凝练学科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分层建设,推进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协调发展,主动对接和服务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实现精准对接、精细服务,开放办学的思路是必不可少的。12月12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揭牌仪式在内蒙古扎兰屯市举行。内蒙古飞行学院由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内蒙古机场集团与中国民航大学四方共建,飞行学院按照“一院两场”的模式组织飞行训练,目前拥有训练飞机11架、在校学员100余人。飞行学院将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的通航机场群和转场航线的优质资源,实现年飞行训练8万小时的建设目标。

四方共建飞行学院,这是中航大开放办学、多方合作思路的体现。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中航大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更深层次地契合着行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深层次地融入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流,更深层次地感知国际高等教育的脉动。校政、校地、校企、校事、校校和国际等六方面合作的不断拓展,有利于学校发展、学生成才的资源有效地聚集与整合,形成中航大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以校企合作为例,2010年,中航大与天津航空公司合作共建维修实习基地,引企入校、引厂入校。每年至少有300名学生在基地进行每人不少于250学时的实习,包括利用进场企业现有的维修理论、实践总结材料和培训素材进行实习。这种实习将学校的实习教室与企业的生产现场“零距离对接”,中航大的学生在校期间即能直接深入企业进行工程技术实训,有效解决了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弊端。

当然,合作的桥梁一旦搭建,合作的内容就将不断得到拓展。

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上,开放合作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航大构建了“国家—天津市—学校—学院”四级项目资助体系,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和16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了“学校领导、专家指导、学生深度参与并自主运行”的创新创业体系。在众多的创新项目中,校企共建项目占比很大。一线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与企业紧密联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知识是需要传播和创造的,办教育要打破围墙,不断开放。国际化是中国民航大学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开放让我们更具有前瞻性的布局,形成更前沿的教育体系。”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于剑介绍说。

2017年,中航大正式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三方共建的高校。三方共建帮助学校扩展了专业化的支持渠道,为未来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民航局、天津市政府和教育部大力支持下,中航大获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将于2019年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工作。在天津市大力支持下,中航大又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计划,成为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航空宇航学科群与交通运输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

通过不断的对外开放与交流,中航大见了世面、涨了知识、入了主流,开启了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时代。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是交通运输行业最具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互联互通”过程中作用最为显著。站在新起点,中国民航走上了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民航高校之一,中航大开始思考,未来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综合素质、什么样的价值塑造。局市部共建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结合新校区建设和老校区改造,中航大将通过科学规划,高质量建成智慧校园、创新校园。

与学术为伴,与创新同行。循此回望,40年来,中国民航大学为行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成功的实践和坚守,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时代见证信仰,岁月砥砺初心。中航大将用责任与担当、梦想与勇气,为行业、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凝聚起新时代奋进的强大力量。(《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杨群峰 、韩磊 通讯员陈红叶)

责任编辑:shiying 000
推荐新闻: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民航华北空管局技保中心动力设备室顺利...
呼和浩特机场“经呼飞”保障首乘老人无...
计划新开3条航线 海航航空旗下乌鲁木齐...
新航季 秦皇岛机场新增广州—合肥—秦皇...
阿克苏机场迎来通程航班备案高峰期
乌海机场开展特殊天气廊桥应急演练
夏秋航季,桂林机场引入新航司
山东临沂机场全面开展“三超”行李进客...
东航打造智慧物流货站软件
加格达奇机场顺利完成2024年度首次定期...
管干院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江西监管局开展“凝心铸魂齐奋进,踔厉...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