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如何在近两个月的假期里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不妨相约蓝天,参加一场独具特色的民航研学活动。自入夏以来,此类活动在青少年和儿童群体中广受欢迎,不仅是丰富校园生活的热门选择,更成为打破学科界限、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化身“小小飞行员”体验模拟飞行,还是以“安检员”的职业角色辨别各类机场违禁品,一场场与民航有关的科普之旅,正在为未来行业人才的培养夯实基础。
公益引领 点亮航空梦想
作为民航局主管的唯一一家全国性AAA级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以下简称“科普基金会”)长期以来紧密围绕民航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各类民航科普活动,并创新性地将民航公益科普工作与民航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科普助力文化帮扶的工作路径。
记者了解到,每年暑期,科普基金会都会组织全国80家民航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科普活动。其中,“放飞梦想·爱心启航”民航公益科普夏令营活动自2012年起已连续举办多届,成为科普基金会的品牌公益项目。截至目前,该活动已累计惠及15000余名青少年,收获了广泛好评。
而今年的夏令营活动同样精彩。7月8日~19日,第十三期民航公益科普夏令营活动将在北京、河北唐山、浙江衢州、江西赣州、湖北荆门、四川成都、陕西西安7地同时举行,主要面向革命老区、老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和民航定点支援地区、对口援助地区的青少年群体。
谈到今年夏令营的课程设置,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科普教育部部长白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充分考虑到营员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等因素,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科普课程和沉浸式体验项目。其中既有中国民航发展历程讲座、航空器气动原理及构造讲解等理论知识课程,也有民航出行知识竞答、民航职业体验、D级模拟机飞行体验、VR体验、风洞跳伞等实践活动。”此外,营员们还将参观机场航站楼、塔台、机库等民航核心运行单位,近距离感受民航的魅力。
对于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学员,科普基金会通过创新教学形式,不断优化民航科普课程体系,避免灌输知识式教学,取而代之的则是大量的沉浸式体验和强互动类职业扮演科普课程。例如在航空违禁品类科普课程中,让孩子们分别扮演旅客和安检工作人员,通过模拟安检过程,学习违禁品识别知识;在乘机出行类科普课程中,安排孩子们分别扮演机场、航企的地服人员和旅客,全流程体验登机牌打印、行李交运等出行环节,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民航知识和乘机常识,进而激发青少年投身民航事业的志趣。
回顾过往,2019年科普基金会曾联合多家单位,面向民航局定点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区策勒、于田两县和南航对口支援的皮山县的100名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开展公益科普夏令营活动。孩子们乘坐南航包机开启研学之旅,活动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民航职业体验、参观科技馆等,最大限度地把公益活动内容安排得丰富多彩。当年参加这项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主办方安排的活动节奏非常好,切切实实地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而科普基金会通过拍摄活动全过程的视频,同步宣传展示民航系统在新疆和田地区设立的“访惠聚”驻村工作组所取得的工作成果,间接助推了民航扶贫攻坚工作。
接触民航 不断拓展知识边界
航空公司和机场作为民航业的主要经营主体,近年来也积极投身暑期研学活动的开发与推广,以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孩子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民航运营的机会。
南方航空公众号刊文称,为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南航将在今年暑期推出多款航空军事夏令营套餐。与一般意义上的夏令营有所区别,在广州南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举办的这个夏令营,采用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融合国防军事与航空科普领域的知识内容,设置动态模拟舱体验等项目,让学员学习紧急求生技能,感受军事文化和航空科技的魅力。在北京地区举办的“掌上小明珠”航空科普研学营则安排参观南联航空食品基地,并组织亲子DIY、反恐精英课程等活动,让亲子家庭走进北京大兴南航城,实现沉浸式的游与学。
就在6月5日,库尔勒梨城机场迎来首批疆内航线研学团。来自且末县37团新苗幼儿园的25位小朋友在机场专业团队的全程保障下,搭乘华夏航空航班开启了一场集安全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航空探索之旅,标志着库尔勒梨城机场“航空+教育”服务模式正式进入深耕细作阶段。截至6月20日,该机场的研学活动持续升温。在6月18日~20日连续3天的活动中,已累计接待学生超过450人。学生们通过“小小飞行员”角色扮演、深入体验模拟飞行训练、观摩机场运行等特色项目,在实践互动中收获航空知识,激发科学探索热情。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库尔勒梨城机场在航空科普教育领域的创新实力和服务品质。
作为安徽省唯一获评“中国民航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用机场,肥东白龙机场自主研发了“航空科普+”研学课程体系,创新打造“认知学习—实践操作—职业体验”航空教育平台。该机场近日举办的一场航空科普研学活动吸引了近千名青少年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机场工作人员和飞行员为学生讲解航空知识,学生们还体验了模拟飞行,观看了精彩的飞行表演,在实践中感受飞行魅力,点亮航空梦想。
深度研学 链接职业未来
民航院校凭借专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民航研学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具深度和专业性的研学体验。
6月5日~10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携手四川省越西县开展2025年度“牧云之旅——共筑青年民航梦”研学活动。来自越西县的39名师生通过“理论认识+实践感知”双轨模式,深入感受民航高等教育魅力。在理论学习中,同学们得以了解网络安全、物联网、无人机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实践环节中,他们参与动态模拟舱逃生演练、体验模拟机飞行、观摩安保培训及模拟塔台指挥等,进一步明确了职业目标。此次研学活动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民航知识普及+思政价值引领+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模式,为越西学子打开了认识民航、向往民航的窗口。
今年暑期,中国民航大学也将在校园里举办“小小机长研学营”活动。此次研学营依托学校资源,设计了丰富的体验环节:在停机坪近距离观摩歼—5、波音727、伊尔18等20余架真机,专业教师将揭秘飞机背后的历史故事;走进飞机发动机教学中心,孩子们能亲眼见到不同类别的航空发动机,并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民航体验馆八大展区则通过互动装置科普飞行原理、民航发展历程等知识内容,六台专业模拟飞行设备更能让“小机长”体验波音737、塞斯纳飞机的驾驶乐趣。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依托中国民航科普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等四大平台优势,构建了系统化、专业化的航空研学实践教育体系。学校不仅建有先进的校内航空实训基地和现代化航空科普中心,还与民航相关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计划在今年7月15日~19日举办“放飞梦想·爱心启航”民航科普夏令营,并为9岁~15岁的中小学生设计了探秘中国“龙”战机科技大讲堂、民航职业沉浸体验营等主题活动,将通过职业形象塑造、航空服务礼仪、客舱服务情景模拟、航空器舱门操作体验等丰富内容,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服务意识和职业理想。
如今民航研学活动正以蓬勃发展之势,为青少年和儿童打开一扇通往蓝天的窗户。无论是科普基金会的公益之举,还是航空公司、机场与民航院校的积极探索,都在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将航空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场景,打破学科界限,激发青少年和儿童对民航事业的热爱,为未来民航人才的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信在这个暑假,又将有一批青少年和儿童踏上民航研学之旅,在蓝天梦想的指引下,探索未知,茁壮成长。(《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