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报道:5月22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贸仲)丝绸之路仲裁中心与西北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航空航天仲裁大会,在西安索菲特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作为我国首个覆盖全空域产业的商事仲裁会议,此次大会吸引了近 300 位国内外法律专家、企业代表及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行业争议解决的新趋势与挑战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法治建设与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图片均由会议举办方提供)
随着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及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商事纠纷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复杂化。本次大会紧扣行业发展痛点,重点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交流:在国际化仲裁应对策略方面,与会者深入剖析跨境航空制造、适航认证等领域的法律合规要点与仲裁实务操作,为企业跨境经营提供法律路径参考;针对低空经济法律挑战,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新兴业态的争议解决机制成为讨论热点,专家们就如何构建适应新业态的法律框架提出前瞻性建议;在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领域,会议致力于推动中国仲裁机构国际化进程,为提升涉外仲裁人才储备量谋划布局。
近年来,中国仲裁机构在全球舞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北京、深圳首次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五行列,深圳国际仲裁院规则更是成功入选全球十佳仲裁规则,彰显了中国仲裁的专业实力与国际认可度。值得关注的是,珠海国际仲裁院通过服务中国航展,与国内外航空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积极推广“仲裁+调解”创新机制,为航空航天领域争议解决提供了多元化路径。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突破 5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万亿规模,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大会分论坛上专家普遍认为,低空经济企业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合规运营及仲裁解纷机制建设,以此有效应对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航空航天仲裁大会的召开,不仅搭建了行业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更推动了中国航空航天争议解决体系与国际规则的深度融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在航空航天法律争议解决领域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促进中国在国际航空仲裁规则制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世界航空航天产业的法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