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
赖小明:通航一直是我的执著梦想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7-02 14:48:00

 

探矿灭虫义不辞,空中西子美如诗。

一生唯有通航梦,冷暖其中只自知。

20180702_004_02_112.jpg

赖小明,男,广东梅州人,1953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应征入伍成为民航义务工,被分配到民航浙江省管理局从事搬运工工作。1974年1月,到民航浙江省管理局办公室从事专业航空工作。1995年3月,担任浙江东华通用航空公司总经理。2004年12月,担任浙江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总经理。2013年10月,退休,随后被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返聘任总经理至2016年6月。2016年7月,被湖南株洲通用机场聘为顾问,直至2017年11月底正式离开通航岗位。

从1974年到2017年,赖小明为通航发展奉献了43年的芳华。这是中国通航经历从兴旺、徘徊到现在大发展的43年,也是他踩着通航前辈的臂膀奋力拼搏、追逐梦想的43年。从最初学通航出“洋相”,到后来筹建东华通航、辞职下海建通航机场,赖小明对通航的梦想始终执著,没什么“豪言”,但有很多“壮举”……

4月23日晚,在广东梅县老家探望87岁高龄的母亲后,赖小明搭乘南航航班飞行80分钟赶回浙江杭州。一下飞机他就给记者打电话说,第二天的采访计划不变,心里有很多话要说。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壮丽画卷中,如果驻足凝视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篇章,那么赖小明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表面带“壳”,木讷寡言,但一提及通航就像提及自己的孩子一样饱含深情。“我这一辈子工作只干了一件事,就是通用航空。”他说。

20180702_004_02_60.jpg

(杨庆/摄)

学通航出了两次“洋相”

1974年2月,高中文化的赖小明被民航浙江省管理局选送到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全脱产学习。“尽管学得很认真、很辛苦,可到用时还是出了两次‘洋相’”。赖小明说,第一次是到台州黄岩机场执行地球物理探矿飞行任务。机长要求他每天5时向部队气象台索取测区各市(县)的天气实况。然而,在记录气象情况时,赖晓明不会用规定的符号,只会用文字来记,所以速度慢,在部队同志面前出了“洋相”。第二次是到宁波海航部队航管部门联系协调浙东地区航空摄影任务,接待的参谋问他“执行航空摄影任务飞机的航行诸元是多少”。他满脸通红,憋了半天一个字答不上来。

“干了两次专业的活儿都出了‘洋相’,丢人啊”。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学习,人生开始有了梦想:“要把专业航空作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事业,让专业航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发展壮大起来。”

1977年,浙江在国内率先进行农业“全盘机械化试点”工作。赖小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大半年时间里吃住在农场,行走在地头田间。那时候,飞机播种水稻的定量盘要经过多次调整才能播撒出比较接近设计的亩用种量,不仅耗时,也不精确。赖小明就开始琢磨,如何对定量盘进行改造。经过反复试验,他试制出可以播种亩用量6种规格的机上固定定量盘,可以按不同用种量要求快速地更换,既节约时间,又能达到要求。

在往后的岁月里,赖小明以浙江省为主战场,为当时中国民航的各型飞机来浙江执行地球物理勘探、地图测绘、航空遥感、飞机播种造林等数十种作业飞行提供飞行保障。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1994年,赖小明仅在农林作业方面组织保障防治松毛虫及其他农林病虫害作业飞行超过3000小时,防治面积600多万亩次。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浙江省林业厅厅长程渭山评价说:“赖小明不拿林业部门工资却干着林业部门的事。”

纷繁的飞行作业项目给了赖小明极好的学习和历练机会。“出‘洋相’的事之后就没有发生过,要学的航空知识太多了,梦想要成为现实需要久久为功。”他感慨地说。

“改革开放就要大胆创新,我不怕争议”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出生于广东的赖小明两次在全国的“开先河之举”引发了很多争议。

1984年4月~9月,赖小明做了一件“惊天之举”:先后租用军方里2飞机和中国民航第十八飞行大队的伊尔14飞机在杭州西湖上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每人次收费20元。《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进行了报道,海外媒体评论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上天游览了”。

“飞机每天在西湖上空游览飞行,少的时候七八架次,多的时候十三四架次,每天有数百人排队参加游览活动,一天收入三四千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赖小明坦言,当时压力大啊!他清晰地记得,活动开展的第二天,浙江省公安厅3个人直接驱车赶到杭州笕桥机场,找省局有关领导“问罪”。一见面,他们就劈头盖脸地责问省局有关领导:这一活动有没有经过批准?空防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谁来负责?活动必须马上停止。当时省局领导一一作了耐心解释:一是活动经过了局里同意;二是群众参加活动都经过严格安检,飞机性能确保安全;三是群众参与热情很高,浙江民航要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闯出一条路子来。最后,浙江省公安厅领导甩出一句话:“出了事你们民航负责!”

“当时,局里有不同意见,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赖小明说,虽然单位和个人压力很大,但空中游览活动还是坚持了好一段时间,后因军民航飞行矛盾而停止。

几乎在同一年,赖小明还做了一件同样引发争议的“大事”。上世纪80年代前后,全国很多林区松毛虫泛滥成灾,需要飞机进行灭虫作业。其中,飞行由民航负责,飞行作业按飞行小时收费;地面加药、配药和作业区信号、施药后杀虫效果检查则由地方林业部门负责。空中飞行时间机组自己掌握,与作业效率没有直接挂钩。地方林业部门更是山上山下两头都要雇人干活儿,“两头都要有人操心管理,碰上天气不好更加堵心”。看到这种情况,赖小明就思考,要提高作业效率,最直接的动力是调动机组人员积极性。他提出飞行作业按面积收费的建议,很快被省局采纳。1983年秋季,杭州、金华、丽水发生大面积松毛虫灾害,经与林业部门协商,采用按面积收费的办法,飞行作业从9月29日持续到11月11日,取得了圆满成功。

“直到现在,全国农林飞行作业都是在改进的基础上沿用按面积收费的做法”。赖小明现在提起这件事还有些激动。他说,当时这一改不得了,民航收入成倍增加。省局除了按规定支付飞行大队小时费外,其余承包增值部分留在了省局,并直接从中提取了部分奖励机组人员。但执飞的飞行大队有意见,认为是他们在飞,省局凭什么在中间收费?这不成了“二道贩子”?后来,这件事“闹”到民航局下派一个调查组全面调查。最后,调查组充分肯定了省局的做法,才平息了争议。

两次创举使赖小明成为全国民航专业航空的“明星人物”,同样也是“争议人物”。但不管怎样,他认定了的事就要做。用他自己的话说:“改革开放就要大胆创新,思想不能因循守旧,我这个人不怕争议,就怕没争议!”

勇于担当,筹建东华通航

在1995年之前,国内主要运输航空公司基本上都有通用航空的职能,但后来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开始不平衡。东方航空公司决定把合肥、济南的全部运5飞机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家自主经营、独立承担安全生产责任的法人企业。在考虑新组建通航企业负责人人选时,东航领导首先想到了赖小明。1995年初,赖小明从省局抽调出来负责筹建新通用航空公司,公司注册地定在浙江。民航总局于1995年6月发文批准正式筹建浙江首家通用航空公司,即浙江东华通用航空公司,并确定该公司作为民航总局“把通用航空从运输航空中分离出来的试点单位”。

筹建东华通航的难度大大超出了赖小明的想象。摆在他面前有三大难题:首先是公司基地问题。不仅要有机场同意进驻,还要地方政府解决航空器停放、维修、人员办公和生活的土地供应问题,同时又要考虑浙江台风多,不能太靠近海边等。其次是人员问题。虽然东航借出6名机务和4名飞行员支持筹建通航公司,但是当时东航安徽、山东分公司共有12架运5飞机要转入新公司,这借来的飞行员和机务人员仍满足不了新公司需求。最后,最要命的是没有资金。当时的思路是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可民营企业资金迟迟没有到位,造成东华通航从部队航校淘汰停飞学员中招聘的6名飞行员刚从合肥培训取得运5飞机驾驶执照回来,就集体跳槽到山东某航空公司。“尽管困难很多,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接受了任务,再艰难也要担当”。赖小明很坚定。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民航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公司基地落地义乌机场。可培训、飞行、机务等难题怎么解决?赖小明提出了“只要驾驶执照,不要学历”的培养运5飞行员的想法,由浙江东华通航按照民航飞行员的条件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送民航飞行学院和“大改驾”学员一起上航空理论和飞行培训课,培训期满经考试合格后发给运5飞机副驾驶执照。这样一来,取照时间从原来的3年缩短为1年,也只需支付飞行培训费。培训方式解决了,人呢?赖小明打听到当时的浙航正在衢州、丽水、温州地区招收运输飞行员,而且通过了政审、体检和高考,合格人数比浙航计划招收人数多出18名。在时任浙航总经理罗强的支持下,赖小明从中挑选了12名学员送民航飞行学院培训,培训结业后有11人取得了航空器驾驶执照。

为引进机务人才,赖小明又想到一个“金点子”:通过东航找到一份近两年从部队退伍的机务人员名单和联系地址,然后根据这些地址逐一写信给他们。通过这种方法,赖小明从江西、湖南招收了12名机务人才,解了公司发展的燃眉之急。

筹建东华通航,赖小明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到2002年底,公司有9架运5飞机和2架运12飞机,飞行员24名,飞机维修持证人员28名,飞行签派员3名,公司飞行作业足迹南到深圳明斯克航母测绘,北到黑龙江三江平原,以及临近的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作业飞行近万架次、5000多小时,从未发生过一起严重不安全事件。

辞职下海建机场

在通航领域摸爬滚打25年的赖小明在体制内继续干下去已“顺风顺水”,可一次特别的谈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的人生芳华又开始新的绽放。

1999年12月28日下午,浙江建德市一位副市长专程赶到民航浙江省管理局,在与时任局长罗强的会谈中提出要建设一座机场。罗强马上想到了赖小明,对,就是他,他能行!于是,他向地方领导力推了赖小明。而此时,东华通航发展势头强劲,急需有座机场作为主运营基地,双方一拍即合。

第三天,赖小明就赶赴建德市寿昌镇查看备选场址。在与军方、民航等部门多次勘察评估后,机场选址定在寿昌镇,名称为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跑道前期规划500米,空域可用面积4500平方公里。

投资方商议决定,由赖小明负责前期项目审批工作,并希望他全职参与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工作。这意味着在体制内工作几十年的赖小明要辞职下海。去不去?赖小明很纠结:不去,有很多理由推脱,毕竟大半辈子在民航,感情很难割舍;去,势必要脱离体制,第二次进入通用航空创业大舞台。“通航一直是我的执著梦想,只要有需要我一定会前行”。2004年12月,赖小明辞职下海,任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总经理,完成了一次人生转身!

通用机场建设谈何容易,那时民航还没有一个通用机场建设的规章,通用机场建设标准、消防救援、安保空防、通信导航、气象等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都是参照运输机场规定,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场建设过程的困难,生活条件的艰苦,都被他们克服了。他清晰地记得一件事,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很大的雪,他和同事晚上就睡在机场旁边一个废弃的砖瓦厂宿舍里,窗户没有玻璃,大雪吹落到脸上。他们实在抵挡不住严寒,半夜跑到镇上买了个电热毯。

2006年10月,新机场建成取证后,忙完建设的赖小明又开始张罗机场运营发展的大事。机场收入靠航空器停场和起降。没有驻场公司,他就一家家登门拜访,一次不行就多跑几次。经过多年的努力,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引进了金汇、东方、白领氏等8家通航公司进驻,高峰时停场航空器超过30架,每天飞行上百架次。该机场从取证运营到2015年底未发生过一次因机场保障造成的不安全事件,并在2011年就实现了收支平衡。“通航机场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实现盈利太不容易了,个中甘苦冷暖只有自己知道。”说到这里,向来坚强的赖小明眼里闪出泪花。

与赖小明打过多年交道的民航浙江监管局原局长方春林说,赖小明对通航的梦想始终执著,没有什么“豪言”,但有很多“壮举”,他是通航一个时代的“符号”。

在记者与赖小明聊起这些往事时,一阵风吹过,阳光从窗外照到赖小明的脸上,温暖而平静。刚探亲回来的他说:“最要感恩的人是母亲,给自己传承的最大财富是不怕困苦,对梦想就要执著,直至照进现实。”(《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

寄梦蓝天

作为通航人,既要效益优先,又要安全至上。否则,安全不保,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好的既往一夜又回到了原点。中国的通航事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一代代通航人的不懈努力。2018年5月22日是新中国通用航空发展67周年纪念日。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通航人正扛着通用航空的大旗在洒满阳光的天地间飞驰。我坚信,在盛世阳光铺就的通天大道上,中国的通用航空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赖小明

20180702_004_02_125.jpg

图为1986年身穿早期民航灰色制服的赖小明(左)在浙江安吉县用叶绿素测试仪检测飞机对毛竹根外施肥后毛竹叶片叶绿素的变化情况。

20180702_004_02_106.jpg

1977年,浙江在国内率先进行农业“全盘机械化试点”工作。赖小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试制出可以播种亩用量6种规格的机上固定定量盘,可以按不同用种量要求快速地更换,既节约时间,又能达到要求。图为1978年的赖小明。

20180702_004_02_105.jpg

1984年,赖小明做了一件“惊天之举”:租飞机在杭州西湖上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每人次收费20元。图为1985年赖小明进行人工降雨作业的工作照。

20180702_004_02_104.jpg

赖小明以浙江省为主战场,为当时中国民航的各型飞机来浙江执行地球物理勘探、地图测绘、飞机播种造林等数十种作业飞行提供飞行保障任务。图为1992年赖小明(右)在浙江三门县调查20世纪70年代中期飞播的松林。

20180702_004_02_103.jpg

2013年9月28日,在浙江衢州江郎山国际旅游节期间,美国著名翼装飞行侠杰布·科里斯成功穿越江郎山一线天,赖小明为其提供了现场保障服务。图为赖小明与杰布·科里斯(中)合影。

20180702_004_02_102.jpg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一天,赖小明刚从广东梅县老家探望87岁高龄的母亲回来。他说,最要感恩的人是母亲,给自己传承的最大财富是不怕困苦,对梦想就要执著,直至照进现实。图为赖小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

栏目题字:李石文 题诗:孟进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赖小明提供

news-zgmhb-5653-20180702-m-004-300.jpg

本文刊登于《中国民航报》7月2日第四版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