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航>滚动新闻
翼龙-10成功执行海洋气象观测科研试验任务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11-27 15:15: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杨群峰报道:“放飞!”随着对讲机里传来的一声指令,11月27日9时,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翼龙-10无人机腾空而起,搭载毫米波测云雷达、掩星/海反探测系统等,经过几十分钟飞行后到达任务空域,与天基、海基、岸基气象观测仪器一起,对海洋上空云系、温湿廓线分布、以及海面风场等气象要素进行协同观测。

30.jpg

翼龙-10待命出征

在无人机气象保障服务指挥调度平台上,技术人员看着屏幕上一组组实时传输回来的试验数据很是兴奋,“这些数据用常规气象探测手段几乎无法获取到。”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翼龙-10各系统状态良好,任务载荷工作正常,此次飞行观测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31.jpg

保障人员为飞机加满油蓄满力

本次任务,翼龙-10无人机搭载多种气象探测载荷,涵盖了海洋气象多要素、多维度以及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测,开创了同一无人机平台多模式应急气象协同观测的先河。该任务是继2020年翼龙-10执行我国首次无人机台风探测试验任务后的又一次技术突破,是建设以无人机为主体的空基观测体系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为今后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海洋开发利用、防灾减灾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重要支撑,并为全球气象服务提供全新精准的技术手段。

32.jpg

出征前对翼龙-10进行检查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副总工程师张雪芬介绍,此次试验将在验证翼龙-10无人机平台、改进载荷的性能、观测方法、指挥系统、试验流程以及自主研制的掩星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的同时,为最终建立完善的无人机气象应急探测业务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海岸线漫长,以台风为代表的海洋气象灾害频发,每年给沿海居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预报误差改进明显,但是现有的空基观测手段无法对其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抵近式探测,对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精细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也是受台风(热带气旋)影响的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

33.jpg

技术人员在数据间做数据分析

利用无人机对台风直接观测是提高台风强度预报、路径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为此,2020年中国气象局联合中国航空工业实施开展“海燕计划”,对台风等海洋气象观测开展科研探测试验,本年度试验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开展机载气象载荷功能和性能测试。

“为更好地适配多型任务载荷,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对翼龙-10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确保了飞机能够高质量的完成此次科研试验。”翼龙-10现场指挥唐克兵说。

34.jpg

翼龙-10即将自主驶出

翼龙-10无人机是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无人机系统,具有航速快、飞行高度高、自主能力强、系统可靠、安全性高、部署使用便捷高效等特点,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35.jpg

翼龙-10准备执行夜间飞行任务(本文图片均由航空工业提供)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自然灾害,多次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航空装备研制生产的主力军,航空工业肩负大国央企的责任与担当,自主研制的多型无人机已在应急救援、人影天气、气象探测等多领域崭露头角。

未来,航空工业将根据国家和市场需求,聚焦关乎国计民生、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不断提升无人机的研发、制造、服务保障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能力水平,持续输出先进航空技术。基于有/无人飞机、机载系统与服务保障融合的体系化供应能力,打造新时代航空工业整体解决方案,为国家提供更多好用、管用、耐用的装备,确保关键时刻顶得上、靠得住,为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民生福祉贡献更多更大的航空力量。

责任编辑:chenhongying 000
推荐新闻:
呼伦贝尔机场与海拉尔边检站开展业务交...
井冈山机场召开班组建设推进会议
呼伦贝尔机场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
赤峰机场召开航空安保内部审计工作启动会
漠河机场召开不停航施工推进会
赤峰机场公司组织开展安全管理知识及值...
呼伦贝尔机场开展无线电排查治理工作
赤峰机场开展纪委书记下沉班组监督工作
赣州机场开展机坪外来物徒步检查活动
呼伦贝尔机场召开一季度外来物管理委员...
二连浩特机场开展大风天气后道面检查
呼伦贝尔机场召开一季度外来物管理委员...
二连浩特机场开启夏秋航季 新增航线顺利...
二连浩特机场组织合约商做好换季保障工作
乌兰浩特机场升级候机楼内卫生用纸
贵州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动力保障室开展U...
阿拉善机场地服获华夏航空“最佳合作单...
呼和浩特机场完成导航设备飞行校验工作
呼和浩特机场地服开展服务技能提升系列培训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统筹做好夏秋航班换季...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87387061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7387061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