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钱擘 摄影报道:1月18日上午7:10,坐在东航MU5137虹桥-北京航班41F座的一位旅客掏出手机,带劲地玩起了单机版《街霸》;又过了20分钟,乘务员们骤然忙碌起来,不断有旅客叫住他们,咨询如何用手机上网。对旅客和空乘来说,这些都是新鲜的经历,但以后则会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从当天起,中国民航跨入了机上手机开机时代,东航成为国内首批吃螃蟹的航司之一,《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也随机体验了开机时代的第一天。

手机时代上网用户多 预先申请更方便
东航是中国民航首家开通机上wifi上网功能的航空公司,目前已有74架宽体客机能提供wifi服务,是全国最大的空中上网机队。当天执飞MU5137的正是一架具备上网功能的A330客机,所以旅客不仅能在飞行模式下使用手机,还可以通过手机连上网络。
航班起飞仅仅半个多小时,航班客舱经理李石娜就发现,上百个空中上网名额基本预约完了,“过去只允许平板电脑等设备开机连接的时候,一个航班通常只有二三十人申请使用”,她告诉记者,旅客对航班手机上网的热情可见一斑。事先在地面上用东航APP预先申请了免费上网名额的记者暗自庆幸自己动手早。

安全须知已更新提醒 打开飞行模式
“飞行全程请将手机置于飞行模式”,伴随手机开机时代的来临,东航的起飞前客舱广播、安全须知也已经更新版本,一再提醒旅客务必使用飞行模式。

机上可以开机,并不意味着手机使用再无限制,安全始终是民航的底线所系,所以航空公司也给手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使用制定了完善的规则:东航旅客可在飞行全程中使用具有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规定尺寸内的便携式电脑或平板电脑、电子书、视/音频播放机和电子游戏机等小型PED设备;但需打开飞行模式,关闭蜂窝移动通信功能。
与此同时,不具备飞行模式的移动电话等设备在空中仍然禁止使用,超过规定尺寸的便携式电脑、PAD等仅可在飞机巡航阶段使用,在飞机滑行、起飞、下降和着陆等飞行关键阶段禁止使用。出于客舱安全考虑,在飞机滑行、起飞、下降和着陆等飞行关键阶段,移动电话、电子书等小型PED设备不允许连接耳机、充电线等配件。助听器、心脏起搏器以及其他不影响飞机导航和通讯系统、用于维持生命的电子设备和装置,可全程使用。
东航同时提醒,一旦在低能见度飞行阶段等特殊情况下,或当飞行机组发现存在电子干扰并怀疑该干扰来自机上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时,飞行机组有权要求关闭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旅客应听从指令关闭所有设备电源,并安全存放设备。
期待网络更给力 每座只限一个上网名额
比起手机开机时代前,只有几十台平板设备连接网络的情况,如今一架飞机的上百个上网名额动辄全满,在飞机所连接卫星出口带宽不变的情况下,上网速度可就没原先那么“爽”了。
发送文字、微信聊天固然没有问题,打开网页则从原来的几秒完成,变成如今得花上1、2分钟,如果有高精度图片和视频等大文件,就得耗时更久。不少旅客也表示,上网感觉有些“卡”,期待着今后随着技术进步,能有更加高速流畅的体验。
航空公司还提醒旅客,现在不少人有几台手机,或者同时带了手机、平板电脑等若干便携式电子设备,但为了保证更多旅客能用手机上网,每个座位只限一个上网名额,如果您为一台手机申请了上网服务,其他设备就只能单机使用了。
客舱体验见闻:
旅客使用很兴奋 手机新规熟悉中
在1月18日记者搭乘的MU5108北京-虹桥航班上,不少乘客是登机后才了解航班可以用手机的,得知这个消息,既新奇又兴奋。
记者看到,35排的一位女士在起飞前看到邻座依然使用手机,赶紧向路过的乘务员打听,当得知从今天开始,东航航班开放手机使用时,高兴地小声欢呼,马上也掏出了手机。
因为是第一天体验,不少旅客对新规定并不熟悉,临起飞时还戴着耳机、沉浸在手机音乐里;在客舱巡视的乘务员上前向他们一一说明,请他们起降阶段摘下耳机。而在飞机转入平飞状态、机上wifi开放后,许多人又忙着打开微信,聊天发朋友圈;地面用餐时常见的饭前手机拍照一族,也在万米高空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