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发表文章,认为未来12个月对亚太地区航空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亚太是个多元化的地区,国家发展水平不一,未来将面临航空出行需求回暖与可持续发展等众多机遇和挑战。
发展基础牢固
亚太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基础比预期的要牢固。2022年,亚太地区受疫情影响严重,大多数重要航空市场都受到了某种形式的限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泰国开放了国际旅行,印度和新西兰紧随其后,韩国和日本两个主要市场也在2022年10月取消了旅行限制,再后则是中国。国际航协亚太区副总裁菲利普·吴表示,2022年下半年亚太民航市场复苏进程确实有所加快。
2023年3月,亚太航空公司协会(AA?PA)发布了2023年1月的初步客运数据。亚太航空公司协会表示,2023年1月,该地区航空公司的客运量同比增长7倍,可用座公里(ASKs)同比增长近2倍,客座率同比提高近40%。这是运力与需求相匹配的惊人转变,对航空公司的利润增长非常有利。
然而,只有与疫情防控期间相比,才能将2023年1月的表现称为“强劲”。亚太地区2019年1月的客运量为3220万人次,2023年1月为1720万人次,仅为2019年同期的52%。以可用座公里来衡量,2023年1月的运力仅为2019年同期的56%。这虽然有利于航空公司维持较高客座率和较高票价,但并不利于旅客量的快速增长。以客座率来衡量,2023年和2019年均为80%左右,但2019年的客运量是2023年的2倍。
菲利普·吴表示:“此前,外国航空公司每天都有很多飞往中国的航班,在中国境内的航点超过20个,所以就恢复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果其出境游市场加快恢复,那么2023年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有望实现三位数增长。”
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随着亚太民航市场航班运行逐渐正常化,可持续发展将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各地区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普遍不足,亚太地区也不例外。
可持续航空燃料可直接在现有基础设施和飞机上使用。与传统的化石燃料相比,可持续航空燃料可在生命周期内减少高达80%的碳排放。因此,可持续航空燃料在航空业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将减少65%的二氧化碳排放。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产量为3亿升~4.5亿升,仅占全球航空业燃料消耗的0.1%~ 0.15%。
但好消息是,世界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商芬兰纳斯特石油公司在新加坡的工厂有望于2023年第一季度末投产,亚太地区届时将拥有全球最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设施。这一耗资14亿美元的项目每年能够生产10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加上亚太地区的其他项目,可为亚太地区航空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动力。
尽管如此,亚太地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供应仍不够稳定,需要政府的紧急支持。菲利普·吴表示:“亚太地区各国政府必须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制定及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将恢复并增加很多航班,包括长途航班,我们需要更多可持续航空燃料。实施激励措施能够吸引私人投资者,从而增加供应,毕竟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性措施是没有意义的。现实情况是,亚太地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政府和文化,很可能出现多样化的举措。可持续航空燃料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必须提供更多帮助才能实现目标。”
日本的航空公司已经提前制订采购计划,以实现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替代10%的燃料组合的目标。新加坡航空已制定与新加坡的绿色计划一致的战略。澳大利亚航空和新西兰航空也致力于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
2022年,空客公司与澳大利亚航空计划联合投资2亿美元,用于发展澳大利亚可持续航空燃料业务。此前澳大利亚航空明确了目标,计划到2030年,可持续航空燃料占其燃料组合的10%,并向空客公司订购了数十亿美元的窄体和宽体飞机。
2023年3月,空客公司、赛峰直升机发动机公司和Microflite直升机公司在澳大利亚使用混合可持续航空燃料进行了示范飞行。这是澳大利亚第一架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飞行的直升机,这次示范飞行是可持续航空燃料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一步。
澳大利亚基础设施、交通、区域发展和地方政府事务部长凯瑟琳·金表示:“可持续航空燃料为航空业在中短期减少碳排放提供了切实的机会,实实在在的碳减排着实令人鼓舞。澳大利亚的飞机零碳排放委员会将与航空业合作,以便在澳大利亚看到更多类似举措。”
2023年2月中旬,波音公司宣布已经与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商纳斯特签署了采购协议,计划将可持续航空燃料采购量增长一倍,达到2120万升。采购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将与传统航空燃料按照30∶70的比例混合,供其未来机型使用。目前,绝大多数波音飞机及其引擎都可按照50∶5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与化石燃料混合比例运行。波音公司预计2030年其交付的飞机将实现100%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运行,届时亚太地区各国接收的新波音飞机有望大幅减少碳排放。
其他挑战并存
除可持续航空燃料外,亚太民航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面临其他挑战。
英国战略信息咨询公司欧睿国际指出,虽然在新冠疫情冲击下,亚太地区的开放速度较慢,但中国市场的重新开放将推动亚太地区旅游业加快恢复。现阶段已经可以看到各个市场正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高通胀将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地面和航空旅行成本上升也将对整个旅游业构成挑战。
航空运力供应必须满足激增的出行需求。有些机场在长时间的封控中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将2号航站楼关闭,进行大规模改造。目前该航站楼处于半开放状态,预计将于2024年全面开放。与此同时,越南也放眼未来,启动了多个新的机场项目。但各国情况参差不齐,其他国家也需要努力促进航空业恢复。
人员短缺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过去疫情大流行期间,整个航空领域都进行了人员裁减、停薪放假等,造成人员严重流失。亚太地区培养的飞行员人数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飞行员缺口最为明显。此外,疫情防控期间,许多飞行员的飞行任务变少,机务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减少,造成操作技能生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过,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或航空公司自身情况。幸运的是,较晚取消疫情管控措施意味着亚太地区可以从欧美国家吸取经验教训,从而确保民航业恢复不会受到不良影响。(本文由中国民用航空局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周明唯编译)
延伸阅读
亚太民航发展重在降本增效
目前,由于生产受到限制,可持续航空燃料成本较高,阻碍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提高可持续航空燃料接受度和应用率的关键是降低成本。
从长远来看,这需要投资先进技术以及开发可持续和可发展的原料,从而有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原料加工。然而,在短期内,除了行业承诺减少碳排放,也需要各国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通过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提供支持,加快可持续航空燃料开发。这种支持需要发展为长期性的框架,提振投资者增加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所需大量投资的信心。增加产量需要长期的政策确定性以减少投资风险,并注重改进生产技术以及创新可持续原料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应用。
亚太地区民航业在未来一年还面临许多其他挑战。向基于风险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运营安全审计(IOSA)过渡是提高安全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将与该地区尚未成为其会员的承运人联系,促进安全和其他行业标准制定以及会员权益保障。
与此同时,空域仍需要进一步优化。跨境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作在持续推进,但总体来说,交换数据能力提升将是重要驱动力。亚太地区所有空域调整都需要谨慎管理,如欧洲与亚洲之间重要的空中走廊,仍然容易受到外部或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
菲利普·吴表示:“成本可能是亚太地区航空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燃油价格高,员工等其他成本也在增加。与此同时,航班正在恢复,市场竞争也在加剧,航空公司收益的强劲增长将开始放缓。疫情大流行之后,亚太地区许多航空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投资可持续发展计划并促进社会和经济增长,需要航空公司有更好的财务基础。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对航空旅行设置任何障碍,还要制定激励措施以增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可负担性,确保航空业能够全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