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长宁,一家名为“启航站”的航空文化主题社区参与式博物馆“住进”上海虹桥机场新村。因为这里毗邻机场,它的历史与机场、民航的历史息息相关,曾经或现在仍居住于此的居民不少都是民航系统工作人员。博物馆大量展品由社区居民提供,在视听室放映的纪录片也都是对社区居民的访谈内容。上海民航人用家中的老物件和自己的亲历故事,搭建起这个特殊的社区空间,向公众展现虹桥机场发展的历史。
以博物馆的形式集中展现民航业的发展变迁,用参与的力量增强民众的认同感、提升人气,无疑为更好地传播民航文化打开了思路。新中国民航自成立以来,历经几十年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中凝聚了无数民航人奋斗的心血和汗水,也涌现出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是民航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守护和传承。与此同时,在这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从产业技术、硬件设施的变革,到民航服饰、品牌理念的变迁,无一不凝结成独特的行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社会变迁、国家发展的信号,这些都值得人们去了解、去铭记。但是,民航业因为其专业性,很多感人的经典故事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对于民航的认知。所以,需要用新的传播形式,以更亲民、“接地气”的方式讲好民航故事。
事实上,上海虹桥机场新村“启航站”社区参与式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据了解,虽然这家博物馆的面积只有88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展厅、视听室、互动区、展品区甚至文创展示区。并且博物馆还举办了“我们都是机场人”艺术展,用纪录片、手工模型等多种形式讲述机场新村自建成以来发生的故事,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包含对未来家园的畅想,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虹桥机场的历史、机场新村的变化以及当地居民的故事。博物馆“每个人都是策展人”的理念,更是拉近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听故事的主角亲身讲述,让过去的那段历史更加真实可感。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民航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创新传播形式,向大众讲好民航故事,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家的进步与发展。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机场正式投运,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工程建筑的雄厚实力,折射出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世界交往日渐密切的新气象。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首飞,标志着中华民族“大飞机梦”取得历史性突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制造的力量……民航业的发展是反映国家发展的一个横切面,透过这个横切面,我们可以更为直接地触摸到国家发展的脉搏。
“启航站”社区参与式博物馆的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居住于上海虹桥机场新村的民航人对职业的情怀与敬意。更重要的,它也是一次传播民航文化的有益尝试。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鲜活、感人的民航故事通过新的传播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孙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