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通讯员邓志强、崔峥 报道:“无人机准备完毕!”“RTK信号稳定!”“气象条件符合要求可以起飞!5月14日,随着中国航油广州管道中心的操作员通过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进行远程操控,远在87公里外的无人机瞬间腾空而起,沿着预设航线对航油管道展开全自动巡查。这场跨地域的“人机对话”,标志着中国航油在管道智能巡查领域实现了进一步的技术跨越。
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后台监控情况
作为中国航油首个投入使用的管道智能巡查无人机智能机巢,其部署于广州第二航油管道1号阀室。该智能机巢集成了大疆机场2高性能平台与前沿AI技术,设计轻量化且易于部署。可实现无人机自动起降与巡查、自动充电、气象监测以及AI智能识别,既是无人机的“智能公寓”,更是管道安全的“前沿哨所”。其配备的Matrice 3TD无人机,搭载了广角、长焦和红外相机,能直观呈现可见光和热成像画面,有效覆盖15km范围内的管道巡查。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开展无人机智能机巢使用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该智能机巢融入了先进的AI智能识别技术,有效解决了操作人员长时间监控视频画面产生的视觉疲劳问题,可实时精准识别烟火、建筑物占压、机械施工等管道周边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管道安全隐患,响应时效大幅提高,为管道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自2025年初投用以来,已累计执行166架次巡航任务,飞行里程突破1419公里,累计巡查时长达46小时。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查,智能机巢的无人机单次作业飞行时间可节省2.5小时,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强度,更显著提高了管道巡查效率。

远程操控无人机智能识别界面(本文图片均由中国航油广东公司提供)
近年来,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成果在日常工作中的转化应用作为重点,积极推动“长输管线智能巡查系统”“机坪栓井阀井无线智能渗漏监测系统”等项目成果落地实施。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释放,中国航油广东公司正以航油管道巡查无人机智能机巢投用为新起点,正加速推动数智技术与人工管理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深度融合,致力于为民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广东方案”。(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