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保障
东航技术虹桥基地工程师姜俊杰:给飞机做好“精致”体检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09-18 10:45:00

在机务维修行业有这样一个工种——无损探伤工程师,它不仅是一个高精尖技术工种,也是航空业内的稀缺人才。来自东航技术虹桥维修基地定检维修部的姜俊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08年进入东航的他通过公司多年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现已成长为一名专业、资深的无损探伤人员。多年来,他以身作则、不怕吃苦,抓实抓细工作质量和细节,一丝不苟落实岗位职责,多次获得东航贡献之星等荣誉。

无损探伤 航空业的稀缺人才

无损探伤对于民航维修工作起着重中之重的作用。特别重要的如A330配备的Trent700发动机,在飞行小时达标后必须进行无损C超探伤,探查发动机叶片是否存在细小的裂纹等损伤。在一些特殊的飞行过程中产生的部件损伤,比如飞机遭遇雷击、鸟击等情况,维修过程中均要求进行无损探伤检查,以防止存在肉眼无法察觉的重要部件的缺陷。

姜俊杰凭借着多年的努力,考试通过了涡流、渗透、超声、磁粉航空业四大类职业评定证书,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无损探伤人员。由于航空器涉及人身安全,上述四张证书的取得,都需要从民航无损检测委员会指定的机构取得,其通过率以严苛闻名,要求高、取证难度大,是权威性最高的无损检测证书,因此,专业的无损检测人员一直都是各大航司不可多得的稀缺人才。

不忘初心 始终坚守岗位

几十年来,如姜俊杰这样的一批民航人凭借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各类重要保障工作中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在定检维修工作的一线,包含波音737双发叶片榫头、A330的Trent700发动机反推函道结构梁检查在内等多项航空器重要部件检测中均有着姜俊杰的身影。

12.jpg

东航技术虹桥基地工程师姜俊杰(平翀/摄)

探伤工作如同其他航线保障工作一样,需要在机坪上冒着严寒酷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姜俊杰时常需要在航班结束后才能开始进行作业,有时甚至要等到凌晨。多年来,凭借着对探伤工作的一腔热爱,姜俊杰积极参与各项检测工作,先后多次完成重要探伤任务,获得了基地定检维修部上下一致的好评。航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飞机上最为精密、复杂的系统,在维护工作中,发动机的重要部件都必须经过可靠的无损检测。如在进行A330Trent700发动机叶片探伤工作时,根据无损检测的要求及工作量,必须至少进行8小时的探伤工作,每一片叶片都必须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可以说这样的工作对每一名探伤人员都是一种考验,只有真正做到安全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才能高质量完成任务。

敢于奉献 多次参与重大排故

8月,某架外站飞机左侧机翼发生损伤,急需派出无损检测人员对损伤程度进行界定。当日恰逢姜俊杰排班休息,但得知消息的他主动要求参加排故工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到达义乌机场后,经过与现场带队工程师沟通,姜俊杰对支撑框和副翼进行了涡流和超声探伤,并根据探伤结果对维修方案进行了调整。由于义乌机场缺少专业的探伤设备,姜俊杰选择在义乌继续待命以配合团队完成后续的检查工作。直到第二天晚上抢修工作结束,姜俊杰才携带着工装设备乘车返回上海,此时已经是凌晨。但每当想起飞机恢复运力从停机位推出的那一刻,姜俊杰写满了疲惫的脸上总会露出笑容,他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专业技能过硬,工作态度认真、责任意识强烈,在姜俊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航机务人引以为豪的匠人精神。作为一名无损检测人员,姜俊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充分诠释了技术型工种的重要性以及身为机务维修工作者的使命感,他是万千坚守岗位、敢于奉献的东航机务人的缩影,在幕后默默为飞机安全起落、航班准点运行保驾护航。(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黄潇)

责任编辑:zhangtong 000
推荐新闻: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全电食堂”改造项目...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成功协...
壹通无人机公司签署多边保险服务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召开航空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阿斯塔纳航空广州—阿拉木图航线增至每...
锡林浩特机场暑运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技术进阶助推航空保障升级 宁夏机场承接...
山东东营机场安检:筑牢安全防线 + 升级...
易斯达航空恢复运营以来客运量累计突破1...
东航江苏公司2025年职工子女暑托班圆满结业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