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飞机出行时,你有多久没有打印过纸质客票了?
在智慧民航建设加快推进的今天,航空出行正变得更加智慧化、数字化、轻量化。旅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轻松订票,也可以在手机上完成里程兑换、餐食预订、代客泊车等多样化服务,更可以凭一张身份证实现全流程畅行。
这些便捷服务的实现,离不开民航产业链的协同配合和海量订单的快速处理。随着航空公司加快向“综合零售服务商”转型,建设高效、智能的结算体系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一关键节点上,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求变,携手腾讯云构建面向未来的智慧结算体系,推动自身从行业“账房先生”升级为服务民航业高质量发展的“数据与金融赋能者”。
在近日举办的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卫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将持续以新技术构建智慧结算体系,助推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高效流转,为企业运营和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商业活力。
核心业务上云:支持航企向“综合零售服务商”转型
在民航领域,一场商业变革近在眼前。
今天,智慧民航建设正在全方位重塑行业形态与发展格局。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关键期,航空公司在业务层面也加快由“运输服务提供商”向“综合零售服务商”转型。
作为民航运输领域的专业结算服务提供商,中国航空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结算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张卫群告诉记者,数字化转型正在有效激发航空企业的创新活力。但与此同时,业务的多元化和订单化也让清算与结算愈发复杂。
以航空公司为例。长期以来,航空公司的主要职能是承运旅客和货物。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单一角色”已难以满足用户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早在2012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就提出了新一代分销标准NDC(新分销能力),旨在降低对传统GDS(全球分销系统)的依赖,为航司提供直连代理商、OTA(在线旅行社)和企业客户的能力。然而,受制于理念、技术和消费习惯,NDC推进一度缓慢。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航空公司逐渐具备了重构客户交互的技术条件。越来越多航企在向“出行生态运营商”转型的同时,也希望将自有App和小程序打造为“出行电商平台”。在这些平台上,除了机票,选座、行李、休息室、机上Wi-Fi,以及机酒套餐、度假套餐等都已被纳入出行产品体系。
订单化趋势进一步提升了清算和结算的复杂性。对此,张卫群指出:“民航结算业务需要从传统的票证管理,转向以订单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解构和自动清分能力,以支持航空公司实现零售转型和精准营销,而这需要应用了先进技术的新数智化底座作为支撑。”
为此,结算公司及时作出“上云”战略部署。2024年,公司携手腾讯云共同打造民航结算专有云平台,不仅构建起安全可控、弹性高效的数智化技术底座,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入实时结算模型:大大缩短清算和结算周期
对于产业链条长、产业结构复杂的民航业来说,创新并非易事。近年来,航空公司不断推出灵活出行、服务打包等新产品,给旅客带来更多选择。然而,这些产品在发售之初,其商业价值能否持续往往难以下结论。
其中,清算与结算的复杂性是关键原因。以中转航班为例,该业务涉及多家承运人,客票收入需按不同规则分摊,通常要等待数天甚至数周才能确认,还容易出现余额不匹配。再叠加退改签、跨航企、跨国交易等因素,以及每日产生的海量客票,航空公司难以及时获得准确收益。
这种滞后性直接影响了营销的灵活性和创新效率。“推动业务模式转型,必须匹配与零售化发展相适应的清算体系”。张卫群指出,在零售化背景下,每一笔集合多元业务甚至跨行业消费的订单,都需要在庞大复杂的结算网络中高效核算,确保资金在航空公司、机场、代理商及各类服务商之间顺畅流转。
在数字化时代,“上云”不仅是技术架构的更新,更代表着业务能力的跃升。2023年,结算公司历时四年打造的第三代客运收入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第三代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依托腾讯云的数智化底座进行了云原生优化,并设计了基于订单的结算模块。张卫群表示,第三代平台既支持OMS(订单管理系统)销售模式下的NDC(新分销能力)和ONE Order(统一订单)标准,也兼容传统PSS(旅客服务系统)销售模式下的ET/EMD(电子客票/电子杂项单)标准。这意味着,无论是依赖票证的传统航空公司,还是全面实现了订单化、无票化的新型航空公司,都能通过这一平台高效完成清算。
更重要的是,依托实时结算模型,第三代平台实现了“关舱门即知收入”,大大缩短清算和结算周期。“这是航空公司非常重视的能力”。张卫群告诉记者,在实际应用中,这一功能让营销部门对结算数据的依赖明显增强,“如果财务部门没有提供数据,营销部门会主动来要,因为这些数据直接影响航线调配和产品优化”。
除了实时分账,第三代平台还具备事前预测和收入洞察功能,使航空公司在航线调整和产品创新上更加敏捷。同时,结算公司也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民航产业链支付中的应用,以降低高昂的结算成本。张卫群强调,随着业财融合加快,结算系统已不再只是后台财务工具,而正在成为营销端的重要支撑。通过将数字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相结合,结算公司正在通过区块链共享验证、API自动化流程等手段,帮助机场、航空公司以及代理人等上下游企业盘活沉睡资产、提升融资效率,进而增强整个产业链的韧性。
优势互补合作:打造行业级“云合作样板间”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重构业务流程和逻辑,更依赖坚实的技术底座。
“我们选择腾讯云主要是出于安全、技术和可持续三个方面的考虑”。张卫群告诉记者,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结算公司的传统IT架构已难以满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要求,必须建设适配未来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新一代基础技术平台。经过综合评估,结算公司认为腾讯云在技术先进性、架构弹性和成本方面均有优势,并且拥有完善的生态和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为专有云平台提供长期的技术、资源和性能保障。
“民航结算专有云平台是公司未来的核心基础架构,将支撑民航清算和结算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腾讯持续的科技创新成果将不断赋能这一平台,帮助我们保持竞争力。”在张卫群看来,这是一次典型的优势互补合作。一方面,腾讯云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结算公司深耕行业多年,业务场景清晰、工作经验丰富。“我们希望将各自最强的能力结合,形成可推广的行业级方案,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切入民航领域的重要一步,腾讯云高度重视此次合作,仅用一个多月就高效完成了项目交付,并且获得了业界肯定。今年5月,民航结算专有云平台入选2024—2025年度央国企数智化转型典型案例,这意味着该平台不仅满足当前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契合未来发展方向。
张卫群表示,在智慧民航建设加速推进的当下,航空公司零售化转型是民航业数字化的前端驱动,民航结算体系的升级是保障转型落地的中枢支撑,腾讯云的加入则提供了技术底座与创新动能,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行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随着民航运输服务向订单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算业务将不再只是后台支撑,而是民航产业链创新与协同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王艺超)(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