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郑州航空枢纽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4-02-27 23:04:00

1月17日,瑞雪降临中原大地,河南机场集团文化中心内却一派热火朝天。

2024年刚开年,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创新现场会在郑州机场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专家、民航业内外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河南机场集团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发布,共同研讨探索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河南机场集团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以先行者的使命感和不负时代的紧迫感,吹响了以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先行一步 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郑州路径”

创新发展已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的主旋律、最强音,已成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鲜明标识。

2024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指出,提升航空物流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功能,支持传统货运企业向航空物流上下游延伸,鼓励航空物流企业加强与先进制造、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产业对接,引导企业加快海外航空货站布局建设,提升航空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近年来,河南机场集团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坚持把创新摆在枢纽发展的核心位置,先行一步、敢闯敢试,积极建立新模式,广泛应用新技术,重塑枢纽发展新动力,再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郑州航空枢纽建设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开放通道能级持续提升,闯出了一条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河南民航向来具备创新发展的基因,河南机场集团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民航局要求部署,紧紧围绕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的目标,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聚焦航空物流数字化发展,积极探索枢纽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即以机场为核心平台,高效集聚整合航空枢纽各类资源要素,深入推进海外货站、异地货站、电子货运、空空中转等创新项目,初步建立了以数字化为特征、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新一代竞争模式,形成了空陆网一体化的产业链保通保供新实践、新方案,商品和资源要素能够以更加便捷、高效、经济的方式,通过郑州航空枢纽在更大范围、更大市场上实现流通、配置,有力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长期以来,河南机场集团高度关注科研创新。2022年11月16日,联合中国民航大学、航科院等4家行业顶尖科研院所,成立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加强临空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前瞻性研究,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合作平台,为枢纽发展注入新理念、新动能。

在此次科研创新现场会上,河南机场集团创新发展迎来了又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河实验室主任王复明领衔组建的“坝道工程医院民航分院”揭牌。该分院是在全国建成的100多个分院中首个场道及地下管网病害防治的机场分院,由中国民航大学、同济大学、河南机场集团等单位参与联建,未来将共同探索推动航空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节能低碳等发展。

如今,河南机场集团已经完成了蓄势腾飞的前瞻性布局,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了从0到1、从无到有的新突破,中原大地上“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处处涌动,河南机场人在科研创新的路上步伐愈发坚定,更加自信。

走在前列 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提供“郑州模式”

2017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任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这为郑州航空枢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河南机场集团锚定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目标,坚持“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的“三为先”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郑州机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航空枢纽,逐步培育形成了网络覆盖性、通关便利性、设施完备性、保障高效性、集疏运便捷性五大核心竞争优势,构建起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

郑州机场货运量由2013年的25万吨增至最高2021年的70.5万吨,稳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货运机场40强。创造了多个“首批”和“唯一”:2019年,郑州获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航空电子货运项目获得民航局批准,郑州机场成为全国唯一的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2021年,海外货站项目获得民航局批准,被列入首批提升航空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试点。同年,河南机场集团被评选为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标杆企业。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诠释了河南机场集团的实干与担当。

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成为行业标杆,郑州机场崛起的密码是什么?答案是“创新驱动+数字赋能”,这是河南机场集团最亮眼的底色。

眼下,河南机场集团锚定高质量发展,正向郑州航空枢纽建设3.0阶段迈进,即建立以数字化为引领、以平台经济为依托、以商业模式创新为抓手的新一代融合发展模式,推动郑州航空枢纽从航空货运单一通道向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相互竞争向模式创新转变。

如今,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成为中国“标配”。自2020年成功获批准全国民航业唯一试点以来,河南机场集团全力推进航空物流全操作链条的标准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在技术、流程、系统、机制等方面创新先试,全面推进航空物流数字化发展,已经实现了航空运单、安检申报单等一系列航空货运单据的电子化,形成了以机场为中心,串联航企、货代、海关、报关企业、卡车公司等航空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链,最大限度消除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重复填报、多头申报等痛点问题。

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郑州机场航空货运电子信息化入选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该项目在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荣获二等奖。

目前,航空电子货运平台应用企业有260家,基本涵盖了全部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航空物流企业,平均每年可节省纸质单证超100万份,提升数据传输时效20%以上。

走进年货邮保障能力位居中部第一的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多辆无人叉车正有序将货物平稳运送至货架;在不远处16米高的立体货库内,整板货物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出入库。这一幕幕自动化、智能化场景,是河南机场集团积极探索智慧货站建设的重要缩影。

近年来,河南机场集团加快推进航空物流数字化转型,以航空物流数字化为引领,积极探索“电子货运平台+智慧货站建设”新模式,将电子货运平台作为郑州机场航空货运数字化转型的主线,为智慧货站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2022年9月,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正式投运,全面应用电子货运试点项目成果,引入DWS自动称重扫码系统、ETV立体货库、AGV无人叉车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备,与电子货运试点软硬融合,以电子货运平台为“心脏”、智能化物流设备为“四肢”,由平台管理航空货运全流程业务数据,发出各种业务指令,智能化物流设备将执行结果和过程数据反馈给平台,形成完整的智慧货站数据闭环,为航空物流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的运行场景和完善的应用模式。

除了为智慧货站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河南机场集团还依托航空电子货运试点的数据联通优势,充分提高海外货站运行效率,并结合海外货站构建连通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空物流网络。

2021年4月,河南机场集团与布达佩斯机场互设专属货站,这是国内民航首个海外货站,实现了跨境贸易货物在中欧之间的快速集疏运。该项目被评为第五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全球服务实践案例。目前,河南机场集团正谋划通过“资本+业务”方式,联合当地龙头企业和国内关联企业,共同打造混合所有制的布达佩斯货站业务运营商。2022年,民航局以郑州机场海外货站建设经验为基础印发了《海外航空货站建设运营指南》。

2023年,由河南机场集团牵头实施的“空中丝绸之路”中国—马来西亚航空货运枢纽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当前,河南机场集团正加速推进布达佩斯、吉隆坡海外货站建设,进一步增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在建设海外货站的同时,河南机场集团还布局建设国内异地货站,实现与海外货站相互支撑、联动发展,通过定期卡车航班连通郑州机场,集疏运异地货站周边货源。2023年1月,郑州机场首个异地货站在苏州揭牌运营。

超长、超重货物保障是航空货运发展的难点,也是检验一座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综合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有了“智慧大脑”,如今郑州机场超长、超重货物保障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保障货物中最长的有26米、最重的有43吨。2023年,郑州机场保障超长、超重货物约3000吨,这些货物主要是生产型设备,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郑州机场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日益深化,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速培育,航空公司、货代、大型物流集成商等要素资源加速汇聚,快邮件、跨境电商、生鲜冷链等新业态崭露头角,电子产品、时尚服装、机械配件等分拨中心渐成规模,逐渐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截至2023年底,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有30家、货运代理企业有160余家、卡车企业有60余家,还吸引了多家知名大型物流集成商进驻。中国邮政郑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计划开工建设,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有望落户郑州。东航物流计划建设郑州生鲜港和生鲜产业园,生鲜港项目计划开工建设。顺丰于2021年建成投用郑州航空快件转运中心。目前国际知名物流集成商正谋划在郑州机场发展布局。

勇攀高峰 数字化场景创新应用“遍地开花”

以智慧促进安全,以智慧实现绿色,以智慧体现人文……当前,河南机场集团全力把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河南机场集团以“智慧机场”理念为引领,加速郑州机场数字化转型,自主研发了航站楼旅客密度计量、防人员跑道入侵、中转旅客登机提醒等22个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常旅客小程序,以点带面提升智慧化水平。

同时,积极推进智慧中转、态势感知、智慧能源、智慧商旅、危险品监管、数字货运等应用,推广应用一证乘机、人脸识别等无纸化服务。在安检旅客人数分析与预测、开关舱门视频分析等场景中研究探索大数据、云计算、视频分析、自动驾驶、AI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编制机场领域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数据标准,挖掘数据价值,推进数据融合应用,使数据驱动业务、数据赋能业务。

可以说,在民航系统各项创新工作中,郑州机场已经进入机场行业的第一方阵。

在数字化应用全面落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的同时,河南机场集团着力建设绿色低碳航空枢纽,促进航空物流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物流体系。

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屋顶和空侧作业棚的广阔屋面铺设安装有先进的光伏发电组件,建设规模达10.7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11兆瓦,投用时是国内机场单体投建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自2022年9月投用以来,该光伏发电项目已累计发电约1200万千瓦时,约占郑州机场全年用电量的9%,等效节约标准煤15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000吨。

在运行保障方面,郑州机场配合空管部门通过灵活使用起降跑道,尽量安排货机就近跑道起飞、降落,自2022年9月北货运区投用以来节省燃油超500吨。此外,郑州机场APU替代设施使用率保持100%,完成蓝天保卫战项目并圆满通过行业验收,新能源车辆占比36.23%,电动化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郑州机场顺利通过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河南机场集团能源管理体系达到国际标准。河南机场集团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机场低碳战略研究,编制完成了《郑州机场低碳能源实施路径与建设方案》,争创全国民航首个碳中和试点机场。2023年,郑州机场获得中国民用机场协会2023年度“双碳机场”三星级评价,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攀过一山,再登一峰,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在新的征程上,河南机场集团将继续以“坐不起、等不起、慢不起”的紧迫感,勇闯前所未知的“无人区”、攀登人迹罕至的“高寒带”,加快构建新一代航空运输体系,以数字化场景应用为引领,争做数字时代行业标准的引领者,谱写平台经济、枢纽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和数字机场建设新篇章,开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交通强国建设民航新篇章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支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梁永军、冯智君 通讯员杨晓倩)

 
责任编辑:jinjieni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