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8日,东航江苏公司实现安全飞行30周年。公司运行指挥中心副指挥长王剑和其他各单位的29名干部员工共同被评选为公司安全飞行三十周年“安全标兵”。这既是认可,亦是激励。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王剑说:“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非要说的话,我由衷地感谢公司每位同事的积极配合与通力协作。”

2011年,从中国民航大学毕业后,王剑入职东航江苏公司,次年便取得飞行签派员执照,2018年担任签派放行带班主任,2020年以来先后任职运行经理室副班、生产指挥中心副指挥长。他还被聘为公司飞行签派初级教员、中级教员,东航飞行签派初级教员和检查员,曾负责飞行签派团队培训工作。

谈及自身极为谦虚的王剑,一聊起工作,却是如数家珍、眼中有光。12年来,从签派员到指挥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王剑的坚守与担当。据他介绍,指挥长作为当日公司航班运行的直接负责人,需要24小时值班,负责全公司5大基地、72架飞机、超300架次航班的保障和协调工作,力争实现当日公司运行质量最优化和运行效益最大化。王剑介绍,在坚守规章、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的工作要通盘考虑各种内外因素,预见可能存在的风险与挑战,做好应急预案,妥善处理问题,尽最大努力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东航供图)
2016年6月9日,北京区域雷雨,一趟重庆至北京的航班延误到了凌晨。王剑接到机长电话,得知机上有一名婴儿患有脑膜炎且正在发烧,家长急需送孩子赶往北京看病。于是王剑立即联系了北京气象部门,了解到北京机场的天气预计在凌晨一点后转为小雨。他给飞机增加了额外油量,并联系相关管制单位进行流控协调,很快该航班收到指令顺利起飞。然而,10日零时17分,机长向他反映,北京机场不接收降落航班,管制建议其备降济南,但济南机场凌晨两点即将关闭。王剑再次联系了北京气象部门,气象预计天气在1时20分至2时30分之间会有短暂窗口期。王剑判断,按原计划航班抵达北京的时间为1时30分,处于最佳落地时段。于是,王剑建议机组在机上剩油充足的情况下暂缓备降,继续前往北京。紧接着王剑拨通了民航局和济南区域的调度电话,说明情况恳请协调。最终,航班于1时37分落地北京,孩子得以及时送医就诊。事后王剑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上复盘了这次紧急情况处置的全过程。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王剑牢固地构筑了系统思维。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流量控制和天气变化,他会综合考虑旅客、飞机、机组执勤期等因素,积极整合公司、机场和管制各单位资源,及时应对运行保障中出现的新挑战。
2020年,王剑和同事们与突如其来的疫情正面交锋。东航江苏公司执行的援鄂保障班次占据全江苏省的近90%。“最难忘的是2月9日那天,公司从南京、无锡两地共派出10架飞机组成机队驰援武汉。我有幸参与了全程保障,那是我工作以来最骄傲的一天。”王剑激动地说。那个春天,作为一名“不把杆儿的飞行员”,王剑始终保持着战斗状态,确保“只要祖国需要,东航时刻准备起飞。”
广泛学习当杂家,精益求精当专家,斤斤计较当管家。多年来,王剑始终深耕运行一线,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始终保持着饱满的工作状态,心存感恩与敬畏。为了能胜任新的工作岗位,王剑在温故签派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学习了服务、空保等其他专业知识。
面对今年的最“热”暑运,王剑会在值班前主动了解全国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当日公司航班整体运行情况,并在生产指挥体系日例会上收集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站在新起点上,王剑说:“我将进一步融入到当前火热开展的主题教育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一个航班一个航班地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更长久的安全周期而不懈努力!”(《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裔田园)(编辑:李佳洹 校对:张薇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