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见习记者李佳为 通讯员王明乔 报道:随着航空维修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内对维修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维修模式已不适合智能化维修体系,而新出现的航空维修手段又无法与原有体系兼容,从而造成了维修资源浪费。面对机队规模日渐扩大,执飞站点、新机型不断增加等诸多新挑战,传统维修运行控制模式的运行效率、服务品质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

海航技术维修运行协作平台
为解决上述问题,海航技术于2021年2月正式成立维修运行协作平台专项项目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致力于依靠业务流程管理、数据整合共享、数据分析、数据展现、知识管理以及企业应用集成等成熟的IT技术制订相关解决方案,依托技术手段简化管理流程,科学处理信息流,实现维修运行系统与新技术的融合。
据悉,该专项小组主要以安全运行和运行效率为核心进行开发,注重基础业务和工作流、信息流的应用。海航技术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海航技术维修运行协作平台采用数据集成的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搭建集飞机运行状态可视化监控、技术状态管理、维修资源管理、运行品质管理、运行应急管理等维修控制功能于一体的企业级维修运行协作平台,并将AR应用链接引入该平台,开发平台化的快速支援模块。”该平台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智慧、协同、高效、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协同服务。
此外,维修运作协作平台采用工作流的方式,可以跟踪、控制各类运行事件的进度,并建立了多层防火墙管理机制,从系统设计上压实岗位、管理和监管责任意识,消除控制死角,避免信息过载造成的任务遗忘等情况,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全面地掌控集团机队的运行状态并实时应对出现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海航技术维修运行协作平台可对运行中的飞机技术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开展相应技术统计和分析,采取必要的技术管控措施;通过制定国内国际航站基础论证、协议和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对公司内外的航站人员进行有效性管理,对外部航站资源和公司内各基地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综合利用;对于运行和技术状态监控中达到应急处置级别的事件,在信息通报、标准化操作处置流程中进行记录和管理,提高应急事件处置效率;通过AR设备系统功能,开发快速支援模块。在实时交互、资料传输、任务管理功能外,深入开发高新技术,拓展维修场景,助力航空生产维修工作,提高运行支援效率及质量。目前,该平台已进入业务单位性能测试阶段,预计将在年内正式投入使用。
未来,海航技术将继续以实际维修任务场景为战略性抓手,利用业务流、工作流、多系统大数据应用、AR远程支援等最新技术进行智能化处理,实现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和管控,提高运行效率。此外,海航技术将结合实际应用成果,探索民航维修行业级任务场景应用边界,将深度学习、人机协同、智能决策等技术引入航空维修行业,在维修安全规范化、智能高效化领域试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