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除防冰工作是冬季民航运行保障的重中之重。飞机结冰会对飞行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机翼、尾翼前沿结冰使翼型改变,降低升力,破坏操纵性能;进气道前缘结冰导致进气不畅,影响发动机推力;空速管或天线结冰影响仪表数据显示;风挡结冰妨碍驾驶员视线……近日,全国多地迎来降温降雪天气,机务工作者不畏严寒,坚守一线,有条不紊地进行飞机除防冰工作。
飞机除冰
冬季保障的重中之重
飞机在天空飞行时经常会穿越云层,云层中多有水蒸气、冰晶、水滴及其混合物,当这些低于冰点的过冷液态水滴(一种在零摄氏度以下仍然以液态存在的水滴)落在飞机表面上,会立即发生结冰现象。大量的冰附着在机身上,重量非常大,不仅降低了飞机性能,增加了燃油消耗,还会危及飞行安全。
即使天气条件没有低至结冰、下雪的温度,地面条件也会导致冰的积聚。如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发生降水,雨滴保持在过冷状态,将与飞机机体接触形成结冰;如发生下雪、雨夹雪或冰雹,地表温度在零下4摄氏度~1摄氏度之间,地表温度和露点温度相差在1摄氏度以内,湿雪落在飞机表面会产生结冰;当地表温度在5摄氏度以下时,可能会形成能见度低于1。5公里的雾、雨、雪、雨夹雪、冰晶,或在跑道上出现水流、雪水、冰或雪的条件,飞机机体和各操纵面可能会出现霜、雪或结冰。
据了解,飞机除冰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除冰剂,在高纬度、高海拔的寒冷地区,飞机起飞前都会喷洒由加热后的乙二醇混合物组成的除冰剂,冰点低于水的乙二醇不易结冰,能防止冰霜的二次形成。第二种是打开空气加热系统除冰,机翼前端和引擎的进气口都布有空气通道,引擎会把加热后的空气送到机体各个关键部位,保证机体上的冰霜能快速融解。第三种是采用机械除冰,有些飞机机翼小、富余动力不足,无法安装加热系统,便在其重要部件上安装可膨胀的气动带,发生结冰时,只要启动装置,气动带就会通过形变撑开冰面实现除冰。
目前,我国机场主要采取机位除冰、集中除冰和慢车除冰三种方式进行除冰。机位除冰是指飞机在停机位上等待,除冰车开到停机位除冰。由于除冰车的准备和移动需要较长时间,机位除冰更适用于除冰频率较低的机场。集中除冰是在机场跑道两端配备专门的除冰坪,所有需要除冰的飞机集中到除冰坪进行除冰。以上两种除冰方式,在除冰过程中都是关闭发动机的。慢车除冰是目前除冰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机场会在飞机起飞排队的滑行道上建立一个除冰区,多辆除冰车和其他除冰设备聚集于此,飞机通过除冰区时,多辆除冰车同时作业,7分钟~8分钟即可完成一架飞机的除冰。除冰完成后的飞机可直接滑入跑道起飞。在整个除冰过程中,飞机发动机处于慢车运行状态,因此这种除冰方式被称为慢车除冰。
全方位保障架起一道“阻寒屏”
为确保冬季机坪运行安全,减少特殊天气对飞机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机务工作者每年的7月~8月便开始为冬季除防冰作业做准备:从除冰液的采购、除冰作业的培训、除冰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除冰标准的修订改版、除冰人员的复训、现场演练,甚至外站机场的准备工作,都要在冬季首场降雪来临前完成。而第一场雪降临后,机务维修保障工作也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一场战风雪护安全的战役全面打响。
近日,Ameco西南航线中心在成都、重庆两地分别开展了除防冰实训及演练。重庆分公司组织除防冰教员向员工讲解了防冰液体混合比例、防冰液的存放位置、操作液体防冰车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各中队分别派出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以便教员在操作过程中给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K313停机位,Ameco西南航线中心进行了除防冰演练。演练严格按照工卡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让参训人员认识到了飞机除防冰工作的重要性,熟悉了操作液体防冰车的具体步骤和飞机除防冰的整个工作流程及标准。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根据公司要求和换季计划,对飞机换季、航班换季、人员换季等情况进行管控,扎实推进冬季换季保障工作和除防冰演练工作。烟台作为“雪窝子”,冬季期间的低温、大风、雪霜对航班带来的影响较大。山航烟台维修基地利用每日交班会议和线上平台,结合历年来维修保障工作经验,提早将除防冰液配备到位,并对基地执管的除防冰车辆进行全面精细的保养和检修,完成驾驶员机坪冬季行驶安全培训。针对烟台机场冬季多雪的情况,组织所有除冰员进行除防冰操作现场演练,熟悉操作。经过前期全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风险的讲解,除冰员跟随教员进行了绕机实操演练,教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力求每名学员准确掌握全部要领,在学员操作完成后,教员对演练过程中大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并针对喷洒顺序、绕机位置等进行了重点讲解。通过除防冰演练,有效提升机务人员的理论与操作水平,为冬季运行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为做好冰雪天气航班保障工作,东航技术北京分公司提前应对,制订了详细的运行方案和雨雪天应急预案,组织北京首都、大兴两场机务人员有序迎战北京今冬的第一场降雪。为确保飞机除防冰工作的顺利开展,东航技术北京机务人按正常工作程序提前2小时到达停机位,用工具清理风挡、起落架、皮托管、进气道等无法进行除冰的重要区域和部件,并在航前绕机时对APU(辅助动力装置)、引气系统、反推、刹车系统等影响冬季运行的关键系统进行重点检查,力保每一架飞机都能正常出港。
为应对冬春航季的暴雪、暴雨等恶劣天气,南航机务系统向20余家维修基地、全球130余个站点,发布了极端天气运行提示和最新安全生产要求,督促各维修单位严格加强飞机检查,保障飞行安全。11月19日,全国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沈阳地区迎来入冬最强降雨降雪,南航沈阳维修基地启动极端天气应急预案,依据APS除冰作业指南保证航班安全正常运行;哈尔滨机场持续降雪,积雪最深处达50厘米,南航黑龙江维修厂按照极端降雪天气保障预案,全力做好除防冰作业,确保飞机不带冰雪霜起飞;乌鲁木齐则出现断崖式降温,南航乌鲁木齐维修基地的封闭式除冰车和补液车全部检修到位,并储备了365余吨除冰液备战冬春季运行。
新技术新动能提升除冰雪保障能力
为保障北京两场运营,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今年冬天的除防冰工作引进了很多新做法。
首都机场从8月开始着手准备,进一步提升除冰雪保障能力。目前,首都机场有场道除雪车81辆,预备的除冰液600吨、融雪剂200吨。针对飞机的除冰车有64辆,有5家除冰公司参与除冰雪,除冰液约有3700吨。以前首都机场是两车除冰,今年推出四车除冰的模式,除冰时间较之前缩短一半。同时,机组的除冰需求较以往有所前置,即在飞机推出之前,系统就会录入除冰需求,节省后期沟通的时间。
近日,大兴机场联合南航、东航、首新地服共同开展E类双发机型慢车除冰全流程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飞机除冰效率。演练使用了2架空客A330机型飞机及4台新购JBT除冰车,按照大兴机场慢车除冰运行程序,依次进行了机组明确除冰需求、除冰需求信息传递、除冰飞机推出、地面滑行、除冰飞机引导、除冰坪内甚高频通信、除冰操作、机组机上检查单执行及除冰飞机滑出等流程的全面模拟和验证。
在今冬首次降雪天气保障中,大兴机场准备了120吨除冰液、200吨防冰液及320余人的除冰力量等,利用全新的除冰系统,让流程监管、数据分析等除冰雪的各个环节衔接更加紧密,将每架飞机的除冰作业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确保航班可以及时起飞。本次除冰保障工作还通过大兴机场航站楼4层值机大厅F岛岛头的4块航显屏幕及相关视频系统进行了实时直播,有效缓解了旅客候机时的焦虑情绪。(《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记者田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