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航空运输
平安视角:应确立红线为底线的安全思维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4-04-14 17:55:50

  随着民航企业的发展,员工队伍不断扩大,各种惩戒性制度不断增多。将少数极端行为和相应惩罚措施设计成“红线制度”,体现了“简单明了”的管理哲学,当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但是,做工作、想问题仅仅从不触犯“红线”出发是不行的,否则“打擦边球”“飞超低空”的人将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必将后患无穷。曾经业内就有这样一位同仁,他在执行任务时不小心发生了事故征候,最后他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以前的标准中,这个情节不属于事故征候。没想到新标准作了修改,还没来得及学习。

  “红线”就像“高压线”,一旦触碰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企业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样的培训和引导,呈现出来的成长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个别人员当发动机还没有启动完成就开始滑行,稳定进近的构型还未建立就开始盲目进近。因此,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惩戒措施是必要的。大部队作战,严明法纪是保证。据历史记载,清朝时期作为一名文弱书生的周培公,通过制定有名的“十三崭”军规,将孝庄太后驭下的一群家丁训练成了“虎狼之师”,最后打败了强大的叛军。东航总经理马须伦也曾有言:“各单位都要有自己的‘红线’,并且对触碰‘红线’的人要罚得更重。”

  诚然,“红线”应该很有威力,但它说到底针对的只是极少数非常严重的偏离组织预期的行为,只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美国工业安全理论专家海因里希,在调查了大量的事故案例后认为:“当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时,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这一观点便是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虽然讲的是安全管理,但被成功应用于其他许多领域。其精髓在于,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及时发现和消除那些潜在的、轻微的偏离情况,而不是处置最后的极端结果。时刻盯着“底线”运行的企业是很难有前途的,同样也很难找到一家伟大的企业是以其“红线制度”而享誉世界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继续推动精细化管理,引导广大员工“学、赶、比、拼”,经常以高出“底线”的行为水准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红线”本质上代表的是一种严刑峻法的文化。从长远来看,可能这并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但今天用“红线”处罚极少数人,是为了明天让更多人免受处罚。为此,我们要确立“红线”为“底线”的安全思维,用“红线”提醒自己而不是麻痹自己,最终让“红线”越来越少,让“红线制度”越来越好。(彭建华)

责任编辑:张薇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