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胡夕姮 通讯员贾赛 报道:5月16日凌晨,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迎来重要进展--航站区楼前雨棚首根30米大跨度钢梁与24米高82度斜钢柱顺利完成吊装,标志着项目钢结构施工攻克最后一道技术难关。

此次吊装是工程中难度最高的环节之一,面临斜钢柱独立稳定性不足、高空拼接精度要求严苛、航后施工时间紧等挑战。为了保障夜间作业高效有序,项目指挥部联合行业专家、机场运行及交管部门多次论证完善施工方案,创新引入BIM建模、有限元分析、三维空间定位及高精度校正技术,同时采用“昼夜接力”施工模式,利用凌晨航班停航时段高效作业,实现施工零失误、零延误。智能模拟与动态调节的结合,为后续钢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改扩建工程安全、平稳、高效推进。

本次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航站楼3.6万平方米,新建货运库及业务用房1.9万平方米,新建综合停车楼、机场业务保障用房、场务用房及空管二次雷达站等,配套建设通信、导航、气象、供电、供水、消防、供冷、供热等工程。项目总投资约16.58亿元,计划于2026年全面建成投运。目前,航站楼东、西侧扩建及各单体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西区金属屋面及东区幕墙、金属屋面的施工也已基本完成。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机场的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航空业务量快速增长,机场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连接速度全面提升。(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校对: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