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徐业刚 通讯员陆静 报道:在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浪潮中,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立足地域文化特色,以“禅文化”主题航站楼为切入点,自2024年起持续打造系列精品活动,通过服务创新、业态融合等举措,构建起“交通枢纽+文化体验”的多元空间,为旅客提供高品质出行体验,助力地方文旅产业升级,树立民航业文旅融合新标杆。

公益实践促帮扶,助残共富显担当
2025年3月,机场以第四届禅文化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联合馨悦残疾人之家携手打造“华严之花”助残共富品牌项目。活动期间,党员志愿者们全程协助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通过细致讲解与销售支持,切实推动残疾人群体增收。这一实践不仅彰显国企社会担当,更成为机场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

文化体验提品质 创新服务解痛点
针对旅客候机场景需求,机场以文化赋能服务升级,开辟艺术候机空间,包括打造“祥云文化长廊”和“越来越好”折扇打卡点,巧妙融入书法、古琴等传统艺术,将候机厅转变为一个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另外,机场还设置了书法体验区,在航班延误期间,旅客可以参与书法临摹活动,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使得航延投诉率有效下降,实现了“等待变体验”的服务创新。此外,机场还设置了非遗传承专区,引入了舟山渔民画、海洋剪纸等非遗项目,通过展示与销售,既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又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效益的双赢。

(本文图片均由舟山机场提供)
业态融合拓路径 商业创新增活力
机场突破传统非航业务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业态融合的新路径,为商业创新增添了无限活力。其中,小岛特色集市汇聚了本土文创产品、海鲜特产以及“星星的孩子”手工艺品,单日销售额突破8万元,不仅展现了浓郁的海岛风情,还有效助力了特殊群体的就业;同时,机场在文创IP孵化上不断发力,推出了祥云团扇、亚克力书法摆件以及以管制、安检、地服、机务、消防5个工作场景为主题的冰箱贴等一系列衍生品,成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空港文创”品牌,带动了非航收入的增长,成为了旅客争相购买的“舟山礼物”。这些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机场的商业形态,也为机场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赋能强传播 云端联动扩影响
机场积极借力新媒体赋能文化传播,显著增强了其影响力与辐射力。在2025年,机场举办的禅文化主题活动通过抖音直播平台吸引了超过1万人次的在线观看,并收获了千余条互动留言,成功实现了“线下深度体验+线上广泛传播”的双轮驱动模式。而在2024年,机场更是首创了“禅意航站楼”直播内容,该内容在全网范围内的播放量突破了3万次,塑造了机场作为“空中文化窗口”的新形象。
从2024年禅意航站楼首秀,到2025年非遗融合、助残共富等实践,舟山普陀山国际机场始终以文化为纽带,将服务、商业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未来,机场将继续深挖“禅文化”内涵,探索“民航+文旅”创新路径,为旅客打造更有温度的文化空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舟山样板”。(编辑:陈虹莹 校对:许浩存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