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佳为 报道:9月12日,以“科教融汇创新,全链协同攻关”为主题的复杂气象环境“探-算-造-管”技术研讨与成果发布会在中国民航大学东丽校区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复杂气象环境下的探测反演、仿真计算、模拟再造、运行管控等关键技术,致力于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成果发布会现场
产学研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中国民航大学更好开展航空气象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会上,北京聚恒博联科技有限公司向学校捐赠了航空气象自动观测设备。天津东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成果转化合同,并把其研发的阵列式商用风洞捐赠给学校使用。
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李大庆在会议致辞时表示,中国民航大学秉承“建民航、兴民航、强民航”之初心,将服务民航、服务国家作为使命。学校十分重视空管与气象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点、气象专业硕士点,坚持发挥民航科技优势,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此次风洞的落地和算法的成功应用,是学校响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深化天开园科创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天津市打造航空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设置了多场专题演讲。来自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低空经济全球发展趋势及深圳模式》《Wind Tunnel Cluster for Low Altitude Vehicle Testing》《复杂风场的探、算、造、管》《低空复杂风环境模拟装置在低空飞行器研发和检测中的应用》《低空飞行器气动问题的风洞试验研究》作了汇报。与会企业专家从航空气象自动观测技术、城市级三维风场激光雷达立体探测、低空气象探测、低空探测技术及典型气象、激光测风雷达智能组网等方面进行探讨。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民航大学主办、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和天津东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领军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的百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聚集航空气象领域的“政—产—学—研—用”资源,为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编辑:许浩存 校对:李佳洹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