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我学飞行为人民(图)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11-28 16:24:00

我学飞行为人民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发展侧记

银杏金满地,十里桂花香。

嘹亮军号与飞机引擎轰鸣的交织声是这座校园专属的鸣响,在活滚、旋梯等体能训练中流下的汗水是这里的学生独特的勋章。

这是一所蓝天之上的大学。中国民航70%以上的运输航空公司飞行员、80%以上的运输航空公司机长、90%以上的民航功勋飞行员和100%的民航特级飞行员从这里起航。

这是一个锻造英雄的熔炉。“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机长刘传健入职川航前的过渡飞行训练在这里完成;第二机长梁鹏是2004级学生,在完成4年学习后开启职业生涯;副驾驶徐瑞辰2009年入校,2013年进入川航。

这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一代又一代民航飞行学员蓝天梦开始的地方。

改革开放40年来,中飞院的飞行训练总小时数从1978年的2.23万小时增加到现在的28万小时,机队规模从1978年的126架扩大到330架,教师队伍从1978年的222人增加到目前的1300人,拥有了新津、广汉、洛阳、绵阳、遂宁五大分院。

“40年有太多变化,但办学的方向不能偏,传统不能丢,特色要坚持,发展不能停。”中飞院院长关立欣说,“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中飞院始终坚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需要的人才。”

机场黑板 蓝天课堂

6时,起床号在中飞院新津分院宿舍区响起。

7时,飞行一大队和二大队的学员们已经在机场集合。

短暂的讲评结束后,数十架塞斯纳教练机依次腾空而起。

这是新津分院最常见的一天。

民航局2010年发布的《对运输航空公司飞行员资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提到,飞行学校在面向航空公司的培训课程中确立淘汰标准。在考私用驾驶员执照阶段,淘汰率不少于培训学生总数的10%;在考仪表等级和商用驾驶员执照阶段不少于5%。

身体、技术、理论考试、纪律……任何一项不合格,都有可能面临“停飞”。“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更要掌握高强的飞行本领,最后才能飞向蓝天。”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说。

40年来,中飞院始终坚持做好“以飞为主”这篇大文章,全力抓好飞行员培养工作,坚决不将一名不合格的飞行员交给航空公司。

培养体量位居全球第一,培养质量之高处行业领先。中飞院创新采用了工作4天、休息2天的“4+2”训练模式,形成了人员休息,但飞机不停的训练模式。目前,年平均训练量始终在25万小时以上,保持着全球最大通航运行单位的训练体量,年培训各类飞行学生始终保持在2000人以上。

恢复建立遂宁分院,组建直升机大队,探索“分院+基地”训练新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培训资源……中飞院在增加训练量的同时,把牢飞行员作风的初始养成关,确立了行业的质量标准。今年77岁的史昌清曾在中飞院工作43年,谈起中飞院几十年的教育思路,他提到最多的两个字是“责任”。

“先说安全,再谈精飞,严格训练,为人民尽一份飞行之力。”中飞院新津分院飞行十大队学员海宇说。

“以前总觉得飞行员光鲜亮丽,但入学后才知道,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有很多苦要吃。”中飞院飞行技术学院学生魏鹭峰说。

10月18日下午,一场东航的招聘宣讲会在中飞院召开。东航运控中心飞行签派部经理袁华对中飞院学生的评价是“优秀、有保障”。

作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安全精飞的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了飞院人的血脉之中。

除了“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外,中飞院为中国民航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包括“反劫机英雄”杨继海、王仪轩,“英雄机长”倪介祥。2017年5月,C919首飞,机组成员全部毕业于中飞院。

2012年1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雏鹰之翅怎样练硬》一文,赞美中飞院“蓝天为课堂,机场作黑板,桃李满天上”。

发展不止 岁月如歌

“几多更名,几番分合,几度搬迁,几许坎坷。”这句话被镌刻在中飞院校史陈列馆的“序言墙”上。

每年9月,2000多名飞行技术专业的新生会拿到中飞院的录取通知书,开启自己的飞行之旅。重温校史,是他们上的“开学第一课”。

1956年,中飞院建校。

师生自己动手修缮宿舍、制作教学设备、用木头制作飞行模拟练习器……校史陈列馆墙上泛黄的照片记录了中飞院第一代“创业者”走过的峥嵘岁月。

1980年10月,十四航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按部属高等院校管理,学校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飞行员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满足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飞行员训练质量必须进一步提高。”关立欣说。

然而,求变谈何容易。从办学层次上来看,当时的中飞院属于专科,再加之1960年采用了“空”“地”分校,到1980年,学校仅开设了飞行技术和空管两个专业,年招生150人左右,在校生不足500人,年飞行17501小时,起落81541架次。

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如何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的高水平飞行队伍,是摆在中飞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自1980年起,在民航总局的支持下,中飞院派出一拨又一拨骨干力量,前往欧美航空发达国家“取经”。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学校设置四年制本科运输机驾驶专业,“中国民用航空飞行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校由专科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

自1980年起,随着波音、空客飞机进入中国市场,中飞院为满足国内各家航空公司对新型飞行人才的需求,先后从法国、美国采购了TB-20、夏延等飞机,逐步构建起使用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直接培养运输机副驾驶的高层次训练大纲。

自1980年起,中飞院通过建立中原训练基地、引入全球领先的ADS-B技术、缩小训练飞机的飞行间隔、在全校实施“4+2”训练组织模式等改革,不断提高飞行训练能力。

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中飞院的飞行培训能力、质量、安全水平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40年间,飞行训练总量增长了20倍。

教练机数量、年起落架次、在校飞行学生人数,分别增长了2.3倍、15倍和20倍。

2017年,民航局与四川省签署共建中飞院协议,学校跨入了建设“双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的行列。

前不久,中飞院召开的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以飞为主,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思路,学校在服务民航的道路上开足马力、一如既往,为民航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人才支撑。

严管厚爱 九字传承

施瓦泽269直升机航前准备工作就绪。

新津分院直升机大队教员王宏建左手稳稳把住总距杆,双脚稍稍离开方向舵,他转头对右侧的学生说:“可以起飞了。”

飞机离地,机身出现晃动。突然,学生的耳机掉了下来。

学生弯腰去捡耳机。

“别捡!”王宏建大喝一声。他立即接过了飞机的控制权,操纵飞机平稳起飞。

“飞机刚起飞,你的双手怎么可以离开操作面!”王宏建狠狠斥责了这名学生,“知不知道,你的这个动作严重影响飞行安全!”

这一幕是王宏建21年教学生涯中再常见不过的插曲。他说:“严是爱,宽是害,养成好习惯才有好作风。”

教员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教学?教学中该不该采用讽刺和打骂?教员除教技术外,该不该管思想、生活和作风?——这3个问题是如今已84岁的退休教员石覃华在20世纪60年代最常思考的。

1989年,石覃华总结30多年的飞行教学实践经验,将中飞院“传帮带”的提法做了最后总结和命名,取名为“九字经”——“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九字经”成为中飞院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总结,是中飞院优良教学作风的概括。它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飞行员和怎样培养飞行人才的问题。

“帮思想”是帮助学员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技术”是教学员学好、学精飞行驾驶术、领航术、通信术。

“带作风”是通过教员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学员严谨的飞行作风和生活作风。

“安全是民航行业的第一要求,安全飞行是民航飞行员的最高职责。”这句话被印在中飞院飞行技术学院发给学员的《准军事化管理手册》的扉页上。

“准军事化管理是‘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具体体现,是我校结合飞行职业特点和民航行业要求,对飞行大学生实行的规范化管理手段。”中飞院飞行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秀易说。

准军事化管理参照了军队的正规化管理模式,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规章制度覆盖面更广、管理标准要求更高、操作实施程序更严。“其核心就是一个‘严’字。”李秀易说。

“刚开始确实不太适应。”广汉分院飞行四大队学员董仲阳说,“我师傅王祁总是特别严厉,有一次甚至把我骂哭了,但我知道师傅是刀子嘴、豆腐心。他平日里对我们可好了。”

除了对飞行学员严格要求外,中飞院还积极探索对其他专业学生的管理创新。例如,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强化实践育人,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树立远大理想。

“‘九字经’已经在中飞院传承了几十年,培养了大批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民航人。今后,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发展,‘九字经’的内涵也会继续丰富。”石覃华说。

筑巢引凤 立德树人

一年前,康贤彪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成为中飞院的大气物理所气象学博士。

一年后,康贤彪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团队。他与团队的研究成果《利用叶绿素导致的气候反馈过程改进地球系统模式ENSO模拟性能的研究》被发表在《自然》杂志旗下的子刊《科学报告》上。

“我把中飞院的实验室当作自己的家。”康贤彪说。

无独有偶。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的工程学博士何沛南觉得,通导工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中飞院的条件正好契合,于是她选择了在中飞院发光发热。

为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中飞院不仅在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上给予科研人员支撑,而且取消招聘指标、招聘时间的限制,全年开展人才引进工作。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民航特聘专家等32人,博士学位人才120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民航劳动模范、民航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学名师等52人——这是中飞院为人才队伍建设交出的答卷。

40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321个,经费20412.6万元。

40年来,学校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和技术改进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60多项。

近10年来,学校每年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学院级等各类科技开发、应用技术项目400多个,年均科研经费在4000万元,保持了项目数量、类别和经费的稳步增长。

在国外,中飞院是我国唯一完成了全过程培养国际化民航核心专业人才的学校。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有中飞院学子的身影,中飞院的校园内也不乏日本、柬埔寨、坦桑尼亚等国的学生。

在互联网上,中飞院开设了16门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中,通识课10门,航空动力装置、流体力学、空中领航等专业课6门。累计点击量已近400万次。

“毫不夸张地说,民航行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都可以在这儿找到对应专业的学生。”中飞院学生处处长曾崇林说。

“我的孩子不计其数,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很多已成为中国民航飞行、空管、机务的中坚力量。”谈到自己的学生,中飞院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李桂花深感骄傲。

报效祖国 服务社会

9月14日,为期5天的全球无人机大会在成都闭幕,中飞院是本届大会的承办方。

这届大会是中飞院落实民航局与四川省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服务民航和四川省经济发展需要的生动体现。

谈及大会为何选择在成都举办?国际民航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四川无人机产业发展快之外,还因为这里有中飞院这样的专业院校。

40年来,中飞院发挥高校职能,自觉将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进步、民航强国战略与通航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实践中贡献中飞院力量。

2008年,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飞院数千名飞行、机务、空管、后勤、医务人员和数万人次志愿者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在32天的时间里,中飞院共保障民航直升机救援飞行956架次、空军救灾飞行1750架次、民航运输飞行281架次,向灾区运送各类救灾物资770.6吨、救援人员708人,从灾区运出伤员、灾民等2323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中飞院以高品质的通航飞行实施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的同时,也让“北京蓝”深入人心。

近10年来,中飞院执管和保障的河南洛阳机场及四川绵阳机场运送旅客近2000万人次。

近10年来,中飞院为200余个政府机构、国企和民企全力提供行业咨询服务、科研和人才技术支持。

9月3日,来自大凉山越西县的郑璐廷在中飞院飞行技术专业开启了自己圆梦蓝天的学习之旅。

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和在江西省赣州市,中飞院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己任,用科教力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据统计,中飞院近10年来投入了1300余万元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全校师生捐赠300余万元,资助了1500余名贫困地区学子。郑璐廷就是其中之一。

在国外,中飞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老挝、刚果、马里等国家的留学生项目为支点,通过培养飞行、机务、空管等民航专业人才,为开拓东南亚和非洲航空市场的中国航企提供高品质的国际教育支持。

就在3个月前,5名来自马里的留学生在中飞院完成了两年飞行训练学习并顺利毕业。他们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蓝天使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今天,经过62年的建设发展,中飞院这所全球最大的民航飞行大学,已成为“以飞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大学,并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书写着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新篇章。

“远举高飞,博学笃行”。秉承校训的一代代中飞院学子翱翔蓝天,但每个人都把根扎在了坚实的大地上。

“人民送我学飞行,我学飞行为人民”。是中飞院立德树人的根与魂。

每一名走进中飞院的学子,入学第一课学习的正是这14个字。

每一名毕业于中飞院的学子,也正在用一生践行着这14个字。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杨群峰、徐仲超)

责任编辑:zhichun 000
推荐新闻:
西北局党委举办第一期党纪学习教育读书...
吉林机场集团举行第一届飞行区职业技能竞赛
西部航空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温州空管站多措并举全面做好雷雨季节保...
温州机场“火警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获...
民航福建监管局对厦航福州维修基地开展...
南宁机场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安全工作
乌鲁木齐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开展“...
南航新疆分公司举办“保卫地球,和谐共...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公司顺利完成服装类货...
提升安全运行能力 十堰武当山机场实现“...
深圳空管坚持细节发力做好雷雨季节保障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