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科研院校
海航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落户重庆市渝北区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8-02-24 10:08:00

中国民航网讯:2月23日,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与海南天羽飞行训练有限公司(简称“天羽飞训”)在海口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重庆市渝北区航空产业园合资打造海航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项目。

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为渝北区直属国有公司,负责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天羽飞训是海航航旅集团旗下综合型现代航空训练服务企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模拟机训练公司之一,具有B787、B737、A330、A320、E190、E145等各个机型模拟机训练业务资质。

天羽飞训与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jpg

天羽飞训与重庆空港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渝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川与海航集团董事、海航航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权等双方领导出席签字仪式,并就渝北区政府与海航深度合作模式、海航在临空产业经济方面的优势及未来双方全方位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渝北区政府一行还对海航技术、海航食品等海航旗下多个企业进行了考察。

合作项目落地加速渝北区航空产业园建设

海航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以飞行员、乘务员以及其他航空相关人员的培训服务为主营业务,项目计划在重庆当地投放20台飞行模拟机与10台乘务模拟机,借助海航集团强大的航空产业优势以及天羽飞训专业的管理运营和技术优势,迅速打造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业务体系最完备、服务保障能力最强的综合性飞行、乘务训练基地,实现保障西南辐射华中的产业布局目标。此外,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远期规划与教育院校合作开展航空相关专业的基础学历教育,完成向航空培训全产业链的延伸。目前培训中心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计划于201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海航航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权表示,海航集团与渝北区政府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西部航空便是双方合作的成功案例。此次合作投建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项目将打造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培训中心,不仅将增强海航集团航空训练实力、优化训练资源配置,同时将极大地夯实重庆市航空产业基础,完善航空产业体系,推动本地航空产业向纵深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渝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川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海航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实力雄厚、品牌卓越,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是全国临空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本次在渝北布局天羽飞训重庆项目,既能满足西南地区海航系及其他航空公司培训需求,也有利于推动我区乃至重庆临空产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海航集团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我们相信,有海航集团和渝北区的强强合作,天羽飞行重庆项目一定能获得巨大成功。此次签约只是双方合作的起点。渝北区政府将秉承“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理念,全力支持项目顺利运营。同时,渝北区期望与海航集团在临空经济发展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更多的海航系项目落户渝北,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重庆市渝北区政府与海航航旅进行会谈.jpg

重庆市渝北区政府与海航航旅进行会谈

按照渝北区“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渝北将基本建成创新生态圈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核心引领、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十二个功能平台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核五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一核”,即临空经济示范核心区,是临空经济集聚展示窗口。主要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重点发展航空总部、航空客货运输、航空维修检测与培训、航空展示、航空配餐及航空服务等。“五区”即临空制造区、临空商务区、临空物流区、临空会展区、临空保税区5个功能片区。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形成集研发、制造、服务、物流、会展、保税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

本次签约的海航重庆天羽航空培训中心项目位于临空制造区和临空商务区内,项目的落地将加速航空产业园的产业布局,进一步推动渝北区创新生态圈和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建设。

海航布局重庆 为西南地区发展插上翅膀

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7年以来,海航就开始在重庆进行航空产业布局,成立地方航空公司,为促进当地劳动就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连通世界做出诸多贡献,也获得了重庆市政府的热情欢迎和高度肯定。近年来海南航空积极寻求合作,扩大航空运输服务覆盖,开通远程洲际航线,成为重庆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好帮手”。

2007年,在海航集团以及重庆各方的努力推动下,重庆首家本土航空企业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2013年6月,在海航集团的指导下,西部航空正式宣布由全服务航空转为低成本运作,成为国内第一家由全服务转型低成本的航空公司。

十一年的砥砺前行,西部航空目前在重庆地区市场份额占11%,排名第三,截至2017年底,共开通航线160条,通航城市47个,累计安全飞行逾50万小时,运输旅客超过3400万人次。机队共运营30架空客飞机,预计2020年将突破40架,并引进宽体机执飞洲际远程航线。

经过多年的摸索,西部航空凭借“高效、低碳”的运营模式及“可持续、极简、环保”的航旅运营理念,从一众世界级优秀航空公司中脱颖而出,受到了国际民航及航旅业内评价机构的肯定,2014年荣获亚太航空中心(CAPA)颁发的“2014亚太年度新锐航空企业”奖项;2017年还被Skytrax评为“中国领先低成本航空”。

重庆市渝北区领导参观海航集团展览馆.jpg

重庆市渝北区领导参观海航集团展览馆

除了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航空公司,海航航旅旗下海南航空还开通了多条重庆出港远程国际航线,助力西南地区对外经贸人文交流。2017年3月,海南航空开通重庆直飞洛杉矶航线,这是重庆第一条直飞北美航线,同年10月,海南航空开通重庆直飞纽约航线,这条航线是重庆T3航站楼投用以来,在新航站楼开通的第一条洲际国际航线。海南航空在重庆市场的多个“第一”展示了海航看好重庆航空产业未来发展,为西南地区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

海航与重庆市多年来的友好合作为双方建立了坚实的互信基础,未来双方还将在国际航线开通、货运机场建设、旅游金融等领域深化合作,助力西南地区对外人文、经贸交流往来,挖掘新经济增长点,引领地区传统产业升级。

深化政企合作 推动地方航空产业发展

海航航旅是海航集团旗下大型航旅产业控股集团,围绕航空运输企业群,整合上下游出行要素,致力于打造信息文明时代全球第一大航空产业集团和全球第四大航空联盟,控股或参股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祥鹏航空等17家航空企业。其中海南航空连续七年获SKYTRAX全球五星航空公司,成功实现迈入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TOP10”行列的重要突破,位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榜单第9,在国际上为中国民航业争光添彩。

此次海航航旅与渝北区政府合作是海航与多个地区地方政府合作的其中一项。海航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航空公司及航空上下游企业,以先进的航空运营模式及管理经验服务地方航空事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腾飞。这种发展模式已经在全国多个地区落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除在重庆建立西部航空外,海航还在云南、福州、南宁、乌鲁木齐、西安等地建立地方航空公司,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十多年来,海航航旅旗下的各地方航空公司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009年海航与天津当地政府合作正式成立天津航空,经过8年多的发展,目前,天津航空总机队规模达到90余架,2016年旅客运输量达到1200余万人次,逐步建立起包含天津、西安、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8大枢纽的区域航线网络,累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250余条,拥有超过30条国际航线,国内外通航城市达到100余座。未来,天津航空还将不断开通、健全覆盖更多大中型城市的中远程航线网络,构建国内国际航线网络布局,满足天津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旅客多元出行需求,打造具备区域主导竞争优势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航空公司。

同样,2014年海航与福州政府共同投资成立福州航空,虽然成立只有三年,福州航空已经逐渐在福州本土扎根。截止2017年8月,福州航空机队已运营13架波音737-800型客机,开通52条航线,通航40座国内一、二线城市,累计运输旅客近454万人次,平均客座率逾91%。

海航旗下各航空公司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了民航局领导的高度肯定。2月16日农历大年初一,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慰问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民航职工时称赞了海航过去一年的发展成绩,冯局长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不管是在飞机增长还是真情服务,都有很大的提升。春节期间,希望大家持续做好飞行安全、做好真情服务。”

2月1日至3月12日春运期间,海航集团旗下十多家航空公司计划执行航班近10万班,以实际行动全力保障春运,服务好每一位旅客,用海航人温暖的小手传递党中央、总书记的大爱。

报效国家是海航的责任,践行梦想是海航的精神。海航集团作为扎根于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创业25年来,始终正心正念,紧跟国家战略规划方向,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搭建起空中桥梁,为推动中国民航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企业的力量。

责任编辑:haoting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