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通讯员高星照 报道:11月3日下午,伴随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机身长达40米的Mi-26重型直升机稳稳降落在郑州上街机场。这架全球现役最大直升机的顺利抵达,离不开河南空管分局全程精准高效的空中交通保障,标志着中原地区通航旗舰机型运营迈入新阶段。
作为国家应急部“签约队员”,Mi-26以56吨最大起飞重量、20吨载荷能力被誉为“空中巨无霸”,其32米直径的8叶旋翼产生的强下洗气流对飞行管制提出极高要求。河南空管分局提前一周启动专项保障预案,飞行服务室与中国飞龙通航深度对接,梳理机型性能参数、起降要求等核心信息,针对其飞行速度慢、空域需求大的特点,定制“点对点”航线规划。
“保障关键在‘避峰+协同’。”分局管制运行部负责人介绍,当日正值航班高峰,流量管理专班提前协调空军及周边管制单位释放临时空域,开辟专属绿色通道,同步调整途经民航航班航路,预留20公里安全缓冲带。进近管制席全程启用雷达精准跟踪,通过加密通话频次引导机组调整姿态,最终直升机以最优下滑道平稳着陆。
此次保障是河南空管分局深耕通航服务的又一实践。近年来,分局已形成涵盖医疗急救、抗灾救援等场景的成熟保障体系,此次针对Mi-26的专项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大型通航机型保障标准。据了解,这架“功勋直升机”将以郑州上街机场为新基地,深耕应急救援、农林防护等领域,河南空管分局也将持续优化低空保障机制,为中部通航产业高地建设注入空管力量。(编辑:张薇,校对:李季威,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