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西安机场运管委换届选举暨二届一次会议、2020年工作会议暨2020年战略解码会议在西安咸阳机场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西安机场运管委工作报告,选举西北空管局局长谢林岩和西安机场公司总经理卫昭昌为新一届委员会主席和执行主席,并开展了2020年度战略解码。
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关键节点,西安机场运管委专题研究2020年整体工作及复工复产相关措施,对提升西安机场航班运行效率、全面促进复工复产具有积极意义。
积极探索,团结共赢,搭建协同平台,助力民航高效运行
西安机场运管委的发展历程,是西北民航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求探索的过程。2017年,基于“同一机场、同一愿景、同一平台、同一标准”的协同理念,西北空管、西安机场、东航、海航、地勤、油料公司,就共同建设A-CDM系统达成一致,由此拉开了运行管理变革的序幕。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后,建立了由协同理念、协同平台、管控架构、协同机制、绩效体系等要素构成的协同运行管理体系,创立了跨越组织边界的“大运行”体系,将各单位凝聚成为“命运共同体”。提出“空中协调时刻,地面安排航班”的空地放行原则,“空地统筹,标准先行,注重效率”的业务协同原则以及“全过程管控、标准化运行”的运行管理原则。从2018、2019两年的运行数据来看,运管委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航班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西安机场航班正常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地面滑行时间缩短20%以上,航班放行平均协调时间由120秒降至30秒,处置成功率由75.12%提升至86.51%,平均关舱门等待时间及平均延误时间大幅缩减,小延误航班和长时间延误航班比例大幅减少,跨区滑行航班比例下降25%以上,各类保障资源使用效率明显提升,不利条件运行高效顺畅,每年节省航油成本约3000万元,减少碳排放上万吨,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开创了中国民航协同运行的“西安模式”,获得民航局、民航局空管局及地方政府的一致认可。
运管委的成立,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旅客满意度。而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加,原有运行模式也需要同步创新。
为此,运管委制定下发了《西安机场协同运行管理体系转型升级实施纲要》,以“供需思维”为指导,推进运管委2.0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将空管协调席职责进行移交,缩短“供需链条”,打通协调过程中的阻塞点,实现对飞行需求的精准服务;确立各席位之间供需角色,以需求侧提要求,供给侧做改革入手,推动以塔台为需求侧的流量供给侧改革,以流量为需求侧的机场、公司供给侧的改革,并要求运管委与成员单位根据供需关系逐一研讨,并签订双边协议进入手册,实现流程再造。
明确任务,主动作为,开展精细管理,持续推进流程再造
本次会议是对前期转型升级工作的一次精细施策,通过战略解码专题研究提升运行品质、提升组织效能和推进复工复产三个维度的工作,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把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成员单位管控机制、开展整体统筹、推进精细化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推动运管委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源,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其中,西北空管局战略解码提升团队经过充分研讨,在行动计划上制定了35项具体行动和38条衡量指标,从优化空域管理、加强常规流控管控、优化跑道运行模式、提升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等方面全面提升2020年航班正常工作,全力确保西安机场航班正常工作持续保持领先。
数据共享,贡献行业,强化信息支撑,开创高质量的发展
为给西安机场运管委乃至西北民航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西北空管局积极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探索“云大物智移”技术与安全运行应用的实际结合,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融合以后的ACDM系统平台优化,实现运管委所有成员单位数据互通、实时交互,所辖业务工作由人工干预向数据指令转变,真正让数据产生价值、让数据促进安全,让数据提升效率,让数据换发生命力,确保本次会议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创造西安航班正常工作的新高度,开创航班正常和服务工作新局面。
西北空管局将紧密围绕供给侧改革思维,努力实现飞行安全无差错、航班正常能突破、复工复产有提升。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西北空管局将与各成员单位一道,以此次战略解码为契机,并肩携手,再创佳绩。(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齐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