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空管
民航空管系统多措并举提升航班正常侧记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8-05-11 13:44:00

服务质量进行时.jpg

“先做好我们能做的事儿,一个一个航班盯,一个一个问题解决。”这是民航局空管局在面对2017年空域条件有限、航班量持续增长、复杂天气同比大幅增加等诸多“超高”航班正常压力时的内部共识。他们将航班正常视为“攻坚战”,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

空域不足科技补

车不断增多,路越来越堵,解决拥堵问题的关键是道路资源要足够——这一地面治堵判断同样适用于空中治堵。

但是,在考虑多重因素的情况下,我国民航可用空域没有大幅度增加的可能。“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只是‘等靠要’,需要想想办法。”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不用的空域交换想用的空域,从而使天路设计更合理,飞起来更顺畅。”这一理念初见成果。2017年,沪兰大通道正式贯通,陕甘青、京津冀、黔桂地区空域优化完成,沈阳、重庆机场实现进离场航线分离。

客观空域有限,但新技术带来的发展空间无垠。民航局空管局将发展目光转向了新技术应用。去年,新疆地区实现了ADS-B管制运行,“理论上空域容量能增加15倍,容纳更多的航线,安全性能也会大大提升。”而在成都、西安等繁忙机场实现的“双目”运行,广州、北京连续爬升/连续下降等举措,也有效提高了当地民航运行效率。“效率的提高就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能容纳更多的航班量,这对做好航班正常工作意义重大。”业内专家表示。

协同联动共担当

民航运行的链条性特点,决定了航班正常工作必须以“协同联动”为根本。如果有一个环节“掉链子”、不担当,就可能让其他环节的努力“付诸东流”。为此,作为民航运行的“神经中枢”,空管系统主动加强协同联动,与行业各单位共同担当起提升航班正常的重任。

民航空管系统认为,协同联动要内外兼修。一方面,要加强与军方以及航企、机场的联动;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系统内各单位、各岗位的联动。

2017年,军民航融合发展再进一步。民航空管系统上报了干线航路网、繁忙机场(群)终端区规划和国家空域分类建议3个重大专项方案,并有序推进了中南、华东、华北地区空域精细化试点工作。“期待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在特殊天气出现时,能有更高效的沟通渠道和灵活使用的空域,助力航班正常。”

在与航班正常链条重要环节——航企和机场——的协同上,民航空管系统则推行“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以及各地区空管局流量管理单位,都会看到一个航空公司的席位,民航空管单位主动请航企有关人员走进管制现场。“此举增强信任感,提高了沟通效率。有需要商量的事情,面对面沟通更有效。”某航企代表如此评价这一举措。

与此同时,民航空管系统还推行运行信息“走出去”,开发空管APP,及时共享天气信息、公开流控发布、通报运行情况。“一旦有严重的复杂天气,我们会多渠道协调航空公司提前调整航班计划,将航班延误治理关口前移。”民航局空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系统内部,民航空管系统则在气象、管制岗位协同以及各地空管单位协同上发力,持续探索提高管制气象融合程度,加强对台风、雷雨等恶劣天气预判,提高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能力。还建立了流量控制两级审核发布机制,严格执行最小雷达管制标准,全面推广跨区域总量管理实验运行,实现了7个地区CDM系统互联,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大幅提高。

长久发力有规划

航班正常工作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民航空管系统着眼长远,开展前瞻性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为航班正常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7年,民航局空管局出台空管“十三五”发展规划、10年中长期建设规划,编制空管现代化战略实施路线图,明确空管未来发展路径;贯彻落实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取得突破;全年63个工程项目竣工投产,政府性基金整体预算执行率达到93%,实现工程建设进展和预算执行率双提升。

此外,民航局空管局大力整合行业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空管局职工网络大学,开办空管和气象专业博士生班,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制培训体系,启动“管制+1”项目。全年举办各类培训2900余期,累计培训36000人次。在民航局的支持下,民航局空管局建立了管制员调训制度,全年累计调训2000余人次,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安全第一永不变,品质提升无止境。2018年的雷雨季已经来临,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让民航空管人更加努力前行。他们将携手行业各单位,共同努力,打好航班正常“攻坚战”,为旅客提供更顺畅的空中之旅。(《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李芳芳)

 

QQ图片20180511133102.jpg

 

本文刊登于《中国民航报》2018年5月11日2版 

责任编辑:wanglei 000
推荐新闻: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东航MU5198机组成功救助被毒蛇咬伤旅客
金鹏家庭会员同行可享额外积分奖励
内蒙古自治区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程技术...
大庆萨尔图机场开展民航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庆祝建党104周年暨“七...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开...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安全生产月”期间与...
江西民航消防专业培训圆满举行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应急演...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深入开展消防安全隐患...
郴州机场举办2025年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
延吉机场召开“航司乐·丝蜜达”服务品...
江西航空成功举办2025年度江西省“天工...
发力培育引入AI企业 东航滨江中心获“模...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