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路泞 通讯员程凤、阚伟 报道: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易导致跑道结冰、能见度降低、设备故障等风险,成为支线机场运行安全的重大隐患。航空安全的核心在于“预防为先”,只有将风险排查在前、预案完善在前、措施落实在前,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苗头,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与航班运行顺畅。
近日,为贯彻落实民航局关于冬季运行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民航宁夏监管局以“安全预防”为核心抓手,对固原机场冬季运行准备工作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全链条、前置化的监管举措,督促支线机场拧紧冬季运行“安全阀”。
此次专项检查始终围绕“预防风险、消除隐患”展开,监察员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账记录、现场检查等方式,重点聚焦冬季运行风险的源头防控:一是检查机场除冰雪预案的修订情况,确保预案能精准应对不同雨雪冰冻场景,避免因预案滞后导致处置被动;二是核查人员培训成效,要求所有参与冬季运行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除冰雪操作流程、风险识别方法及应急处置技能,从“人”的层面杜绝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隐患;三是细致检查除冰雪设备的维护状态,对除冰车、吹雪车等关键设备的性能、配件储备进行逐一核验,防止设备在作业中突发故障,影响除冰雪效率;四是抽查除冰雪演练记录,通过复盘演练过程,检验团队协同能力与应急响应速度,确保紧急情况下能“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五是清点冬季运行物资储备,重点核查除冰液、防滑沙、融雪剂等物资的数量与保质期,避免因物资短缺或失效导致风险处置延误。
基于现场检查情况,宁夏监管局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的工作要求,对固原机场冬季运行提出核心举措。要求机场以“全覆盖、无死角”为标准,强化冬季运行基础准备,严格落实冬季运行规章,聚焦人员、设备、物资、流程四大关键环节开展系统性风险隐患排查。不仅要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建立“日检查、周检修、月复盘”机制,还要动态更新人员资质台账,确保每一位操作人员都符合冬季运行岗位要求;同时,根据历年冬季运行数据,预判可能出现的物资消耗峰值,提前补足储备,从源头上阻断风险传导路径。
并针对冬季天气多变的特点,要求机场进一步完善跑道除冰雪方案,建立“实时响应、灵活调整”的作业计划机制。通过接入高精度气象监测系统,实时掌握降雪量、气温、能见度等气象数据,并结合航班动态信息,精准测算除冰雪作业时间窗口,及时调整作业计划。既要避免因过早作业导致跑道再次结冰,也要防止因作业延误影响航班起降,实现“除冰雪效率”与“航班运行秩序”的平衡,从过程中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强调航空安全预防离不开外部协同,要求机场加强与属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提前掌握市政道路除雪、交通疏导、电力保障等方面的计划与能力,避免因外部配套服务滞后影响机场运行。一旦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请求地方政府在旅客安置、交通接驳、应急物资支援等方面提供帮助,通过“政企联动 形成风险处置合力,最大限度降低雨雪天气对旅客出行的影响,从外部环境上强化安全预防效果。
重在落实,宁夏监管局始终将”安全预防“贯穿于冬季运行保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前置化监管、精准化指导,推动机场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并将持续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加强对辖区内各机场冬季运行的动态监管,切实筑牢民航冬季运行安全屏障,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平安出行路。(编辑:张薇,校对:张彤,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