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许晓泓 报道:为进一步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加强工作合力与信息沟通,7月15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31家航协理事单位代表参会,两家理事单位代表和三家航空公司运控部门领导发言,民航局运输司、适航审定司和运行监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与会,听取理事单位代表意见建议并进行交流。

(中国航协供图)
中国航协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潘亿新代表航协作第二季度信息通报。通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呈现“淡季不淡”的特征,表现为供需两旺、内外两旺和客货两旺。4月—6月,航空旅客运输量均超过6000万人次,客座率分别为84.5%、84.6%、84.6%,均保持高位;国际航线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25.9%、25.7%、19.3%,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5%、6.3%、5.1%;第二季度货邮运输在受到外部不利条件影响下仍持续增长,4月-6月分别同比增长16.8%、16.6%、18.4%。在这些利好作用下,第二季度,国内航空公司实现盈利。
通报分析认为,在国际运力稳步恢复以及出入境政策持续利好等更多积极因素作用下,今年民航暑运有望迎来新的增长高峰。从目前的数据看,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哈尔滨、长春等避暑胜地和青岛、大连、厦门、珠海等滨海度假城市的需求相比往年有较大涨幅,伊宁、白山、腾冲、吐鲁番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搜索同比均显著增长。出境需求持续复苏,日韩领衔出境需求增长,海岛城市出行热度在落地签/免签政策的加持下,同比增幅亮眼,济州市、巴厘岛、马累搜索同比分别上涨53%、62%、40%。
通报提出,为更好发挥民航比较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建议全力提升便捷化水平;大力推进市场制度规范化,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引导企业转向服务质量、创新竞争。努力创造航空公司差异化发展的营商环境。努力促进行业发展协调化,推动产业链价值回归,打造航空枢纽与枢纽运营人命运共同体,进一步加大行业链条上下游的合作力度,打造更多协同发展共同体。持续优化航空物流运营模式,构建多元化的全球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预测的客户需求洞察机制,采取积极主动措施减少关税对业务的冲击。
通报分析了全球民航市场恢复情况,预测今年全球航空公司的总收入和旅客运输量都将创造历史新高,并首次介绍了国产民机C909的海外运营情况以及其运行效率高、燃油成本低、维修成本低、机场适应性强和商业模式多的特点,建议中国商飞积极总结推广相关经验做法。
会上,中国航协理事单位东航、中国商飞的代表和南航、春秋航空、国货航运行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做了交流发言,并提出有关建议诉求。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副司长陈晔、运行监控中心党委副书记戴军、运输司国际处副处长彭扬等进行了回应和解答,并介绍了近期的重点工作。
中国航协党委委员、理事长助理朱耀春在主持会议时介绍,中国航协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职能,在深入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拟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和《航空货运行业自律公约》,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印发。倡议有关会员单位加强工作合力,携手破除民航“内卷式”竞争,共同构建行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编辑:金杰妮 校对:王亚玲 审核:韩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