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两会聚焦:书写民航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来源:《中国民航报》2019-03-15 14:06:00

(王世鑫 制图

2019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发展的关键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经济新的航程中,民航如何把准新方位、实现新跨越,成为摆在全民航人面前的时代考题。

两会上,一个共识越来越鲜明——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筑牢安全底线,推动发展质量再提升,创新优势再巩固,服务品质再优化,扎实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

改革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贵州正逐步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热土和高地,民航的发展,让贵州发展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2018年,贵阳机场货物进出港占比突破了长期以来的2︰1,逐步趋于平衡;苹果、高通、戴尔、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一批全球500强企业落户贵州,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出口量增长4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民航改革发展,推进服务供给由低端向高端,由低效向高效转型,全力以赴开创贵州民航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将贵阳机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机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说。

贵州的转型升级,是闯关夺隘、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借力民航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

“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更多采用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提高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方向。

滚石上山,现在还不是“歇歇脚”“喘口气”的时候。2019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指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理念、思路、方式和动力等方面进行变革,要用改革的思路、改革的精神、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副局长李健看来,“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去适应新常态:不仅聚焦于发展规模,更注重发展质量;不仅着眼于短期调控,更注重持续增长动力;不仅着力于需求侧的总量收放,更注重供给侧的结构优化”。

“近年来,东航的改革力度很大,成效明显。比如东航物流改革、中联航转型低成本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改革管控模式等方面,都将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说。

聚焦高质量,改革促发展,努力向高飞、向远飞。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昌顺看来,高质量发展是要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在交通强国和民航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此,南航推出《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纲要》,正式确立了“三二四五三”战略框架,即以“一流的安全品质、一流的盈利能力、一流的品牌形象”为战略目标,构建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布局,实施“规范化、一体化、智能化、国际化”的战略,在夯实治理结构、战略管理、集团管控、市场机制和企业文化五个体系基础上,在强化人才、资金、资源三个保障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关键词。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创新的激情在会场内外扑面而来。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速行李自动分拣系统正在安装,大面积超白玻璃应用、C形柱顶铝结构天窗等创新的设计和规划,在体现工匠精神的同时尽显大国风范。

这样的民航创新成果正不断涌现。过去一年里,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水上首飞成功;新一代国际运价计算系统投入生产运行;国际机票运价搜索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取得重大突破……然而,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民航在“从0到1”的源头创新方面,还有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设备仍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短板不补齐,就会成为制约“巨人”成长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教授吴仁彪看来,无论是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完善行业功能布局,还是增强行业创新能力、提高行业国际话语权,在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所有的发力点都与科教创新密切相关。

造屋要架梁,撒网要抓纲。“高质量发展,最终要体现在科教创新对行业的支撑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崔志雄认为,“国际一流航空公司的出现,不仅要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更离不开一流的技术支持,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在技术上下功夫,在产品上下功夫,在服务上真正满足客户和旅客的需要。”大数据、人脸识别、“无纸化”乘机……民航要通过智慧机场建设,在需求侧破壁垒,增加旅客沟通带宽,全方位洞悉民生需求侧规律,精准定位旅客需求;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在供给侧提效能,提高服务效率和透明度,让旅客问题解决更快速、服务更到位。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则是第一资源。不仅要能聚人才,更要用好人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凝聚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识。“要充分发挥引才主阵地的作用,让人才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并努力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带动强,成为民航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崔志雄说。

服务

高质量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从当年2平方米的铁皮屋中起步,到市值近400亿元的上市公司,春秋航空始终坚持实现“建设大众化航空,让航空飞行惠及千万家”的目标。在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煜看来,以旅客需求为导向,是春秋始终要瞄准的靶心。在春秋航空内部,几乎所有部门都有严格的编制来控制人力成本,唯独IT部门人员配置不设上限。目前,公司IT人员有600多人,占比超过10%,是全公司最大的部门,他们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安全情况,精准定位为旅客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需要”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日益升级。过去愁的是“走得了”,现在想的是“走得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对安全飞行的执着守护上。“中国民航创造了最长的安全周期,已经超过100个月。这代表的不仅仅是安全飞行,而且代表着中国民航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可控水平越来越高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海鹰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他们用行动阐释了生命护航者的意义。“英雄机组都是我们普通的员工,我认为,每一个川航机组都可以做到这样。”面对表扬,李海鹰淡然而自信地说。

对民航安全的重视挂在每一位民航业代表、委员的嘴边。大家纷纷表示,“安全是高质量的前提,要继续贯彻落实好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九个方面26条措施,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的政治担当,加强风险防控,夯实‘三基’建设,提高安全监管效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安全运行持续平稳可控”。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正点率的持续提高上。在全国政协委员、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均金看来,航班正常率与人民出行息息相关,是民生所在。2018年,吉祥航空通过对每个航班延误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上,航班正常率达83.9%,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加快跳动。“今年我们确定了航班正常率85%的目标”。与吉祥航空一样,让公众一以贯之地享受更加正点的出行服务,是代表、委员们作出的庄重承诺。

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真情服务的努力践行中。过去一年里,“东航那碗面”成了“网红”产品,在朋友圈里,打卡“东航那碗面”成为新的风向标,它被评为“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飞机餐食之一”。刘绍勇说:“坚持高质量服务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但是服务的本质并没有变,那就是‘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我们要做有感情的航空公司,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加快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特别是围绕顾客痛点、难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2019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九项便民措施:从促进民航“无纸化”服务提质升级,到鼓励人脸识别、自助值机、自助托运、智能问讯等系统建设;从探索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与民航安保工作的融合,到推进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建设;从提高旅客对机场餐饮服务的满意度,到推进空中接入互联网工作,每一项工作都把旅客摆在“C位”,在满足人民新需求中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国民航正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凝聚起建设民航强国的磅礴力量,绘制高质量发展的恢宏画卷,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责任编辑:lihaiyan 000
推荐新闻:
民航湖南监管局党委中心组集中研读《习...
民航安徽监管局对芜宣机场开展暑运安全督查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4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4年度部门决算
青岛空管站守护暑运天路 力保航班高效运行
便捷旅客出行路 乌兰浩特机场新增免费手...
海南航空出席2025年梅西大学中国校友会...
济州航空上半年航班准点率上升4.9个百分点
尖兵闪耀赛场 包头机场消防队全市比武展...
包头机场细化服务举措让旅客旺季出行更安心
江西航空开展八一建军节主题机上活动
锡林浩特机场探索非航新业态
上海监管局全力迎战台风“竹节草” 督...
河南机场集团启动危险品互信社区郑州试...
中国航油广东公司多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
我国自主研制新舟60民用搜救机在陕西成...
江西航空“成都—南昌”航线专属产品助...
东航云南公司地面服务部站坪保障中心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分层分类廉洁...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丰富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