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行业管理
民航公开处罚伪造维修记录 通航造假后果堪忧
来源:《中国经营报》2016-06-25 14:42:35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下称“民航华东局”)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批2015年的处罚通报,包括屯仓通用航空(湖北)有限公司“未经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许可进行飞行”、济南圆尔通速递公司在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品(锂电池)等等。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则是上海启德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启德通航”),因其伪造维修记录,被行政处罚一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伪造飞行器维修记录的行为在航空业内并不罕见,但因相关公司或人员手段隐蔽或者行事周密,故被发现并受处的案例却不多见。

  记者调查发现,某些通航公司伪造维修记录,其原因不外乎没资质和降成本。而伪造维修记录带来的最恶劣的后果不难想像——事故、坠机或空难。

  罚单

  6月13日,民航华东局公布了一批2015年的《民航行政处罚决定书》(下称《处罚书》)其中,因启德通航“伪造维修记录”,对其作出行政处罚10000元的决定。

  《处罚书》显示,民航华东局依法对启德通航涉嫌伪造维修记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情况属实。该行为违反了《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第43.17条的规定,依据第43.25条(c)款的规定,作出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处罚书》并未透露更多伪造维修记录的具体信息。记者查阅《维修和改装一般规则》发现,第43.17条为“维修和改装记录要求”。该条款规定:除按照CCAR-145部批准的维修单位应当按照CCAR-145部的要求对其实施的维修和改装工作进行记录外,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维修记录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首先,在维修和改装完成后,应当在其维修记录上至少记载如下内容:所做的工作描述;工作完成的日期;维修执照持有人签署姓名及所持执照的编号;批准航空器或航空器部件恢复使用;如维修工作是由无维修人员执照的人员执行,签署工作者姓名。

  其次,对于重要修理和重要改装工作,还应当由进行该项工作的人员在重要修理和改装记录(表格 AAC-085)上进行记录。除必要的合理更正外,任何人不得从事或者指使他人从事伪造、仿造或者更改上述要求的维修记录的活动。

  据了解,中国航空业分别使用145部、135部、147部、121部、141部、91部等代号来代表不同的运输和维修领域。其中,91部是指私用小型、私用大型、航空器代管、商业非运输。121部为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135部指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145部指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

  业内人士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启德通航此次“伪造维修记录”的行为,由于没有涉及违法所得,1万元的罚款已属相关规定的“顶格”处分。

  至于伪造维修记录这样的行为在航空业是否为个别现象,中国民用飞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王寅生表示这一数据无法推测。

  “参与伪造行为的公司或个人,一般来说做起来手段隐秘,当然不会对外宣讲。如果没有举报,公司内部可能都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但王寅生认为,此种行为应该不是普遍现象,专业航空人士大多作风严谨,不会拿生命开玩笑,“具体操作人员一般不敢干,谁干谁担责。”王如是表示。

  “伪造航空记录的行为大多出现在91部,应该属于重灾区。”民航东北局一位业内人士则直言,国航、东航、南航等这些121部的公司技术力量较强、运行规范,完全按照手册执行,对于121部来说即便有,也是概率极小的事件。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被称为“下一个风口”,其每一个相关链条都将是几百亿、上千亿的市场。媒体报道说,“很多正在筹建的通航公司的投资方,此前的工作和民航业不沾边儿,造房子的、卖药的,甚至养猪的、修路的,各行各业的都有”。

  “恰恰是某些投资老板,不懂专业、不懂航空,惯于钻空子,无视规则,粗暴武断,拿造假作弊不当回事儿。”王寅生表示,通航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良莠不齐的状况加剧。

  造假

  “像汽车年检一样,飞机也要年检,航空器的使用情况每年要进行报审,没经过定检维修的飞机继续飞属违规,所以维修记录不可或缺。”王寅生表示,很多通航公司既没有维修能力,又想继续运营,还想年检能够通过,只好伪造维修记录。

  记者经过多方调查,基本了解了维修记录伪造的几个重要环节。

  航空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周期,航空公司迅速增加,人才的增速却无法跟上。“伪造”的产业链实际从人员招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大批的非专业人员,通过伪造个人从业经历的方式,混入了通航维修队伍。”民航华北局一位专业人士透露,这个起点决定了这些“混”进来的人员很难考取执照,即便考取了执照,其技术水平也很难真正达标。

  “一般来说,通航公司之所以伪造维修记录,不外两个最重要原因,第一是无资质不具备维修能力;第二就是省钱省时省力。”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不具备维修能力”,一般的应对措施是雇佣有资质的人来签字。

  “诸多通航公司都是花大价钱雇有资质的人,别的什么都不干,专管签字放行。至于换了什么零件、飞机什么状况统统不管。”一位曾经的通航机务人员介绍。

  而飞机维修过程中,专用工具的采购配备、配件的更换、定时检修等,无疑会给通航公司增加成本压力。

  “只要维修就要发生成本,飞机飞的时间也不长,用不着维修。”该机务人员介绍,通常的办法就是没经过维修的飞机,经过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签字,伪造的维修记录由此诞生。

  或者说,本应该检修发动机,却仅仅简单地擦了擦机身,上述机务人员打了个比方,“定检人为简化程序偷工减料,两相比较成本自然是天壤之别。”

  “很多飞机维修改装之后,本来应该在100小时、200小时或者500小时的飞行过程中不再出现问题,但有的十几个小时或者几十个小时,故障便暴露出来。”上述机务人员表示,特别是一些公司没有专用器材设备,由此导致定检“缩水”留下的后遗症比比皆是。

  专用工具和设备的配备不齐全,在不真实的维修记录上亦无法得到呈现。

  配件的更换则是维修过程中又一大项的支出,“能不换则不换”或已成为潜规则。如果非换不可,那对通航公司来说,使用替代件从成本角度无疑更为划算。

  据王寅生介绍,航空配件标准极其严格,选择航材和加工工艺,必须按照航空的要求。每一个铆钉都需要经过民航认证的。

  “如果采用了替代件,不是按照航空标准或者没有航空资质企业生产出来的,有可能就不满足飞机上的要求,很容易就发生故障事故。”王寅生表示。

  王寅生介绍,飞机高速运转,跟地面设备受力差别非常大。比如一个铆钉,之前做过疲劳试验,按照航空标准生产出来的,可能是2000个小时的使用寿命,但是换了其他材料,可能装到飞机上100个小时就断了。

  而最为可怕却是,从维修记录上,可能根本看不出来没有换过配件,或者换上去的是非航空标准配件。

  多位专业人士称,合格的复制件或者改装件,按照专业要求使用前必须经过运营人的评估,但维修记录都可以伪造,是否评估自然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后果

  “启德通航因‘伪造维修记录’被罚10000元”的消息传出,瞬间被热传。通航圈子里专业人士的评论充满担忧:

  “这事不能有,上天掉下来就不好了,这连飞行员都坑了!”

  “威胁空中和地面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会死人的节奏!!”

  “水很深,也很浑。真的怕出事。这不像路上开车,百八十公里的速度,零件有问题了不见得会死人。但飞机飞上了天,突然出事了,可真不好说。”

  “如果不出事没事,出事就是大事。”这似乎成了圈内人的一句口头禅,人们习惯如此来强化“飞机维修”的重要性。

  一位机修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本次定检应该换油滤,但是油滤没有到货,怎么办呢,很多人就会仅仅换了润滑油,不换油滤,等油滤到了再换。

  “不换油滤,可造成发动机损坏,厉害的会空中停车。滑油滤是每50小时更换的,不换的话不知道滑油里面是否有杂质,这是活塞发动机。滑油滤里面是纸质的滤网,换下来需要解开看里面是否有金属屑,每种金属屑代表磨损的位置不同。要是有了不该有的金属屑,说明发动机已经部件损坏了。”机修师表示,没有换油滤的话就不知道滑油里边有什么,更不能由此判断出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7月浙江建德市千岛湖通用机场的坠机事件,则与设备工具的配备关联极大。

  “根据内部通报,千岛湖的事情是因为没有采购工具,使用替代工具时,需借用飞机上的一个螺丝,结果复位的时候螺丝没有拧紧,然后就摔了。”上述人士透露。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7月9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浙江建德市千岛湖通用机场发生一架贝尔407直升机坠落事件,该机为国家电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贝尔407型飞机,正在执行飞行任务,机上共有7人,2人死亡,5人受伤。

  而专业人士表示,距今已22年的西安“6·6”空难教训最为惨痛。

  “维修人员排故时将自动驾驶仪安装座上的两个插头左右插错,而负有专职检验责任和签发放飞权责的值班主任,不仅没有对维修过的设备进行检验,而且在维修人员尚未完成任务的清况下,竟然先行签字同意飞机放飞。这就是典型的维修记录的造假。西安空难至今被世界民航组织列为反面教材。”上述专业人士表示。

  1994年6月6日,中国西北航空公司WH2303航班西安—广州,机上包括14名机组人员和146名中外乘客共16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存。(李慧敏)

责任编辑:王蕾 000
推荐新闻: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与安委会开展交流共建
江西航空团委联合江西民航各单位团委举...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组织开展健步走活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五一节前安全专项行动
绵阳机场顺利完成活体器官运输保障任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开展作风建设专项工作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下好消防“关键棋”...
中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派员参加广东省...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高效完成空管光...
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与中南空管局...
中南空管局全力做好地空通信设备民航准...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与飞行服务中心...
“海口航空邮件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海口...
中南空管局管制中心塔台管制室多措并举...
中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多措并举筑牢雷...
中南空管局气象中心多维度备战空管系统...
中南空管局通信网络中心通信枢纽室“星...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多维度开展春季安全教育
江西航空青年:见义勇为显担当 寒夜善举...
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国门安检——首都机...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