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局
民航局推出促进行业恢复发展一揽子对策
来源:中国民航网2021-09-14 15:51:00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肖敏 报道:914日,民航局召开月度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提出了促进民航恢复发展的六方面对策。

当前,民航业正按照年初全国民航工作会和年中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努力推进全年主要目标的完成。据了解,截至目前,民航安全目标、建设目标、服务目标均符合预期,民航安全运行态势保持总体平稳,航班正常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运输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从相关数据看,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20+12个月、9595万小时,连续实现231个空防安全月;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完成全年进度的60%,民航三中心、成都天府、青岛胶东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全国运输机场数量达246个;航班正常率85.45%,各项为民实事也在积极推进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56.5%53.7%64.5%运输生产目标不及预期。

在当前疫情防控、企业亏损、安全压力交织的形势下,民航局广泛了解听取行业有关单位意见,推出促进民航恢复发展的六方面对策。

坚守航空安全底线,夯实行业恢复发展基础

去年疫情之初,民航局针对民航商业航班量锐减、应急运输任务多、一线人员心理压力大等运行风险,及时强调防中出乱、防来麻痹、防中出错,牢牢把住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今年以来,民航业增强政治年、开局年、复杂年安全意识,坚持民航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方法,认真落实六个起来要求,深入开展问题隐患清单清零行动,民航安全运行态势保持总体平稳。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尤其是在民航恢复发展的关键阶段,更是不能麻痹大意。民航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化运用系统观念和方法,提升民航系统安全管理效能。在集中开展问题隐患清零行动的基础上,坚持“六个起来”不松劲,扎实推进民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盯紧盯住重点单位、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持续开展三个敬畏宣传教育,强化三基建设,深化班组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决做到上天必须安全,隐患留在地面努力实现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目标。此外,将加强安全信息闭环管理、规范管理,为民航恢复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筑牢民航疫情防线,增强行业恢复发展底气

今年以来,民航恢复发展遭受了多次境内外疫情的干扰冲击。民航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要求,遵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很好落实了认真、科学、冷静的原则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

疫情反复是影响民航业恢复发展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民航业将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防控措施。针对外防输入,严格做好国际航班和口岸机场疫情防控国际客运航班审批程序查验驻外使馆发放的国际健康码国际航班机组人员境外管理和个人防护,严密监控旅客身体状况,严格落实航空器检疫消杀责任国际客运保障四指定两集中要求,执行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针对内防反弹,严格落实旅客健康码查验和测温等工作,持续做好候机楼区域通风和消毒,严格落实一线工作人员防护装备标准一线工作人员闭环管理加强一线人员核酸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杜绝疫情通过航空渠道传播针对人物同防,严格落实国际货运保障人员四固定,严格落实入境货物防疫管理,对入境货物进行风险分级管理特别是高风险国家来华货物加强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活国内航空市场潜力

尽管今年以来受疫情及油价、汇率变动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但要看到依托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国航空市场空间潜力巨大。民航业将坚定行业恢复发展信心,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航空市场变化,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各单位将根据旅客多元化需求,推出个性化、差异化、针对性的航空服务产品,最大程度激活航空市场。航空公司将兼顾当前与长远、近期效益与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创新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品质,突出民航的比较优势,避免恶性竞争造成机票白菜价;立足国内航空需求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推广通程航班服务,推进干支、支支、支通航线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航线,激活三四线城市潜在市场需求;提高市场反应敏感度,加强市场开拓、航班调整、机票销售、退改签的灵活性,加大对新增航空人口的精准营销力度。机场发挥对本地航空市场熟悉的优势,积极整合相关政策和特色资源,加大市场推介力度。各单位将利用好《公共航空运输旅客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产品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企业降本增效空间

前期,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行业安全恢复发展,民航局调整航线、时刻、航权以及运力等管理政策,出台了鼓励灵活使用航班时刻、推动国际地区航班时刻向国内航班时刻有序流动、放开货机白天时刻限制、鼓励客改货等一系列针对性的临时政策措施,开通不少绿色通道,提升了资源的配置使用效率,对促进行业恢复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航局将对前期出台的这些政策措施进行梳理,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因时因势调整相关措施,更好地促进行业恢复发展。

在航线航班方面,民航局发布了新的国内航线航班评审规则,优化了货运航线航班政策,航空公司申请一次即可获得全部国内货运航线许可,且无班次量限制;取消了北京两场货运航线航班的限制;取消了核准航段航班的总量限制,降低了中小机场直达北上广航线的准入门槛条件等。同时,优化调整航线航班管理程序,简化审批流程。这将给航空公司及时调整航班计划提供很大便利。在飞机引进方面,近期新版《民航局运输飞机引进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运输飞机引进管理权限,优化了飞机引进项目办理程序,将为航空公司引进飞机尤其是境内货运飞机、国产飞机提供极大的便捷性。在航班时刻方面,今年冬航季航班时刻政策将更加灵活宽松,继续支持航空公司有序开展航班时刻的交换、共同经营支持客运时刻转变为货运时刻使用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国际地区航班时刻转为国内航班时刻有序流动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充分利用外国航空公司无计划运营的航班时刻,以充分盘活利用好航班时刻资源。关键人力资源方面考虑到受疫情影响,对国际航班机组人员的防控管理日益趋紧,民航局已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力争统一的机组人员防控管理政策,对国际航班机组人员采取不同于普通入境旅客的隔离管控措施,通过采取全流程封闭管理、加大核酸检测频次等措施,实现机组人员可连续执行国际航班,满足航空公司运行的基本需求。

释放运行保障能力,确保运输生产平稳顺畅

今年45月受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等恶劣天气和其它空域用户活动的影响,航班正常率一度跌入低点,直接影响航班总量稳步增长

对此,民航空管等部门深挖内部潜力,降低外部因素对航班运行的影响,加大繁忙空域和航路优化力度;各机场积极取得地方政府支持,改善当地运行环境。充分发挥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功能,加强航班运行协同管理。努力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准性,科学研判对空中交通能力的影响。极端天气情况下,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出天气预警,空管部门将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空中交通通行能力变化、运行限制,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向行业公布;公司得到信息后,及时评估,确定应急处置方案,迅速调整航班计划;恢复阶段,围绕空中交通能力改善,机场、公司提前做好运行准备,及时疏散航班。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助力航空企业纾困解难

去年疫情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导下,民航局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出台一系列点穴式的扶持政策为企业纾困。对执飞国际航班的中外航空公司和重大航空保障任务给予专项补贴,免征航空公司民航发展基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运输飞机改装安全电子设备、运输机长技术熟练训练给予补贴,降低机场、空管和航油等服务保障环节收费,对航空器客改货项目、执飞客改货国际航班给予补贴等一揽子“16+8”项政策,给航空公司年减负约100亿元,并为航空公司争取银行流动资金优惠贷款1100亿元。在政府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民航保住了行业发展的基本盘。

今年以来疫情多次反复,行业运行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民航局积极向国务院反映,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对接,争取政策支持。目前,已向有关部门积极建议继续给予民航企业金融信贷政策支持,建议通过中央财政加大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建议保障地方政府对机场项目的配套资金投入,建议优化三大航资本结构缓解航空公司债务压力。此外,民航局也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建议将包括保洁人员在内的民航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纳入当地应检尽检的免费检测范围,以减轻机场负担。目前这些建议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均表示理解并支持,有的已在落实之中

责任编辑:sunwenjin 000
推荐新闻:
桂林机场秋季舱门到校门活动圆满完成
首都机场安保以雨为令 积极做好航班保障...
飞机上与“正点”旅客相遇
民航东北空管局管制模拟培训设施二期建...
中国航油广东分公司开展了“除四害”集...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2022年度部门决算
中国民用航空宣传教育中心2022年度部门决算
五大连池机场2023年上半年运送旅客14278...
白城机场上半年旅客吞吐量超2019年全年水平
巴彦淖尔机场培训出“新”意,守好安全之门
南航新疆空保管理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及...
南航开展父亲节主题航班活动
展翼活力杭州 与世界互联互动 杭州萧山...
北海机场三个空管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
锡林浩特机场新购入手推式客梯车投入使...
首都机场餐饮公司同好商城推出“六一”...
庐山机场旅客吞吐量5个月突破2022年全年...
内蒙古空管分局保障人工增雨作业顺利完成
阿拉善机场开展雷雨季节和特殊天气旅客...
梧州机场顺利完成仪表着陆系统飞行校验...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