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则长沙至福州航班上某演员粉丝不顾劝阻、硬闯机舱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显示,机组人员竭力维护机舱秩序,高呼飞机未停,要求相关人员回到座位坐好,但粉丝依然涌向前舱,试图闯入。如此追星,无视安全、无视规则,既害人也害己。
这则视频中粉丝的行为为何危险重重?当时飞机尚处于滑行阶段,并未停稳,仍然处于“高动态风险”阶段,可能因为机场地面运行调配而加速、减速或转弯。旅客此时提前解开安全带、离开座位,可能出现摔倒、碰撞等意外情况,造成伤害。此外,粉丝涌向前舱,也会扰乱旅客在机舱内的布局秩序,堵塞紧急通道,增加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因此,乘务员在飞机起降时都会反复提醒旅客,务必系好安全带,不得随意起身。粉丝闯舱追星,将个人喜好凌驾于航空安全与其他旅客的权益之上,实属“越界”。
近年来,类似因追星而扰乱机场或航班秩序的案例屡有发生。2019年4月,多名艺人在上海虹桥机场下机,百余名粉丝蜂拥而上,将自动扶梯一侧的扶手玻璃挤破,碎玻璃散落满地。2021年5月,在杭州至北京的一个航班上,在飞机降落滑行阶段,多名粉丝不顾机组人员劝阻,冲向某男团成员所在前舱求合影。这些粉丝将航站楼、机舱当成与明星见面的秀场,令工作人员、其他旅客不堪其扰。
这样的狂热之举实属违法、违规行为,需要付出相应代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明确规定,航空器内禁止危及飞行安全和扰乱秩序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机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扰乱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今年1月~4月,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共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
针对这样的追星乱象,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等阶段着手加强整治。在事前阶段,民航、公安、文旅等各部门要加强协同,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倡导旅客文明乘机、安全乘机。明星也不能一味置身事外,应发挥自身影响力,加强对粉丝群体的正确引导。此前,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便建立了“文娱机构—文旅部门—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联合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召开粉丝秩序管控约谈会,针对某文娱机构未履行对粉丝群体的正确引导,导致其粉丝在机场多次聚集扰序的问题进行了集体约谈督促。在事中阶段,机场、航空公司要加强安全管理,制订应急预案,在发生类似影响正常秩序的追星行为时及时制止,在必要时联动公安机关采取措施。在事后阶段,公安机关要严格执法,使违法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这既是对有类似想法者形成震慑,也是对其他旅客正当权益的维护。
追星不是任意妄为、违法违规的护身符,航空安全的底线不可逾越。保持理性、遵规守纪,才能不使热爱成为伤害。(《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潘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