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8日起,南航在广州—北京大兴往返航线上推出“极速一刻 自在登机”(以下简称“一刻登机”)服务。搭乘该航班的旅客,只需要在航班登机口关闭前,即航班计划起飞时间之前15分钟完成安检并抵达登机口登机即可。这一行业首创之举把更多时间留给旅客,让高效便捷的航空出行体验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把更多时间留给旅客,是民航业“想旅客之所想,急旅客之所急”的生动体现。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时间焦虑”成为出行中的普遍情绪——临时改期的仓促、赶早班机的紧张、商务差旅的行程压力,让节约的每一分钟都变得意义非凡。南航的“一刻登机”服务精准捕捉这些场景中的痛点,用流程优化破解现实难题。从全国范围来看,这样的服务升级已然形成浪潮:自5月1日起,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发的东航空中快线航班截载时间缩短了5分钟~10分钟;自6月1日起,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将国内航班截载时间缩短2分钟;自7月1日起,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将国内、国际航班截载时间分别缩短5分钟……这些看似细微的“分钟级”调整,实则意义深远。它标志着民航业正从完成基础运输任务向全方位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迈进,是行业对人民美好出行向往最直接、最务实的回应。
需要看到的是,每一分钟的压缩背后都是对民航全链条运行能力的深度考验。值机截载时间的不断缩短,意味着值机、安检、登机等环节必须时刻保持顺畅运转的状态。值机柜台要快速响应需求,安检通道要保持高效运行,登机口服务要精准对接旅客动态,任何一个环节的卡顿都将影响整体效率。
技术创新为这种高效创造了基本条件。自助值机、电子登机牌的普及,让旅客告别排队等待;AI(人工智能)辅助安检、毫米波成像技术的应用,让安检既精准又快速。不过,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由各个岗位上训练有素、高度负责的工作人员来保障。这就要求值机、安检、登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航班状态、旅客信息、行李状态的实时共享。尤为关键的是,效率的提高绝不能以服务温度的降低为代价。所有岗位人员都需要在争分夺秒中,始终保持以旅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清晰指引、耐心释疑、主动帮扶,让流程加速带来的不仅是时间的节省,更是安心愉悦的美好出行体验。
事实上,服务效率的提高正与民航业的整体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当旅客切实感受到出行时间的节约、流程的便捷时,乘机出行的吸引力自然增强;另一方面,这种来自市场的积极反馈会进一步驱动更多机场和航空公司在效率提高上持续投入、发力深耕,由此形成正向循环,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当航班截载时间的数字不断减小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省出的时间,更是民航业对“人民航空为人民”初心的躬身实践。随着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稳步推进,这场以旅客为中心的效率革命必将惠及更广,让更多旅客开启更具幸福感的云端之旅。(《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