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航、东航联合北京首都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推出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往返快线的跨航企自愿签转服务。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往返快线是国内频次最多的快线,该服务的推出将进一步满足京沪两地旅客特别是商务旅客和高频出行旅客需求。什么是跨航企签转服务?该服务的推出将为旅客带来哪些便利?航空公司的抱团合作对于行业发展又将产生什么影响?这些话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转一转 旅客出行更便利
所谓“跨航企签转服务”,是航空公司间的一种合作服务,旅客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将一张由一家航空公司(原承运航空公司)开具的机票改签成另一家航空公司(新承运航空公司)的机票。这种服务通常适用于特定航线航班。
此次在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往返快线上推出的跨航企签转服务,适用于挂国航或东航代码且实际承运的上海虹桥机场往返北京首都机场的单程单航段航班(不含代码共享航班),实际承运日期为2025年5月6日(含)至2025年8月5日(含)。旅客持有经济舱六折及以上价位的客票即可享受该服务,在支付机票价差后,将航班改签至同日东航、国航实际承运的同航段航班,持有八折以上价位的客票还可限免一次签转手续费。旅客需要在未托运行李或无托运行李的前提下,在原购票航班当日且航班起飞前提出跨航企自愿签转办理需求。当前该服务处于试运行阶段,试运行计划持续至8月,后续将根据旅客反馈对该服务进行进一步拓展升级。
事实上,像这样的跨航企签转服务此前已有不少实践。2022年,北京首都机场联合海航、川航对京蓉快线产品权益进行优化升级,针对出行当天行程需要调整的旅客新增跨航企免费签转权益。乘坐京蓉快线航班的旅客在当日航班起飞4小时前,可签转至不同航企、不同出行时段的相应航班,购买了四折以上机票的旅客免缴签转手续费。《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期,东航北京分公司联合南航推出北京大兴—广州、北京大兴—杭州航线跨航企签转服务。北京大兴—杭州航线跨航企签转服务主要针对不正常航班,旅客无需任何成本,可直接签转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北京大兴—广州航线跨航企签转服务适用于购买单程单航段经济舱六折及以上价位客票的旅客,无须支付改期费用,即可灵活选择东航、南航任意航班成行。这些服务为旅客提供了更加灵活的航班改签方式,为旅客带来更加高效的出行体验。
提效率 吸引客源更有力
根据观察不难发现,跨航企签转服务主要集中在客座率较高的一线热门城市和商务航线上。对此,界面新闻报道称,首先是由于商务干线旅客需求大,尤其是高频出行的商务人士;其次,商务干线航班频率高、可靠性高,签转服务可确保旅客在航班延误或取消时迅速调整行程,减少航班变动带来的不便;再次,商务干线客流量大,签转服务可以提高航班利用率,降低座位闲置率,增加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
以此次上海虹桥—北京首都往返快线的跨航企自愿签转服务所在的京沪航线为例,该航线被称为国内最赚钱、最繁忙的航线。上海虹桥—北京首都每日航班频次高达近80架次,是国内频次最多的快线,东航、国航航班总计占比近九成。
中国民航新型智库专家、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专家韩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跨航企签转合作属于联盟性质的战略合作,但不同于传统航空联盟,是航线级的深度合作。核心是通过航班时刻资源共享,打破航空公司间的竞争壁垒,为旅客提供无缝衔接的出行体验。这需要所有参与航空公司从时刻匹配、运力调配、收益分配、流程适配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需要消除系统兼容性和流程标准化等方面的难点。
央视新闻报道,有专家认为,京沪航线通过跨航企签转提升了航空出行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弥补了民航航班时刻的刚性不足,提供“准高铁”时刻的灵活性,增强了航空出行方式的竞争力,有助于将因高铁竞争而流失的部分客源重新吸引回航空市场,或将推动行业从“竞争”转向“协同”,促进各航空公司的市场协作,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为国内其他主干航线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强合作 航企与旅客求双赢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4月召开的2025年第一季度理事单位信息沟通会通报称,民航与高铁的票价水平在拉近,服务水平在接近,旅客结构正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方面,民航高端旅客向高铁流动;另一方面,高铁普通旅客向民航流动。2024年民航的增长率明显高于高铁,总体客座率继续保持高位,两舱客座率显著下滑,增量主要来自普通旅客。民航的大量“打折票”吸引普通旅客从铁路出行转向航空出行,形成了民航与高铁旅客“对流”的趋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建议民航有关单位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以及政策协同共同遏制“内卷”,进一步优化细分市场,创新更多差异化服务。
航空公司抱团合作的跨航企签转服务,正是提升旅客体验、提高运行效率、增强民航竞争力的一项举措,有望吸引更多公商务旅客选择民航出行。而除了跨航企签转,不同航空公司还存在联运合作、代码共享等多种合作形式。
今年1月,海南航空与西班牙欧罗巴航空签署了代码共享协议,这意味着海南航空的航班代码将出现在欧罗巴航空运营的国际航线上。中国日报网报道,海南航空目前已开通重庆—马德里、深圳—马德里两条直飞西班牙的国际航线,此次合作将亚洲与拉美连接至马德里这一重要枢纽,进一步完善了双方的航线布局。
报道中提到的“代码共享”指的是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号被另一家航空公司使用,意味着旅客购买某航空公司机票,实际上可能乘坐的是另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这种合作方式对航空公司而言,不仅有助于完善航线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还能突破某些封闭的航空市场;对旅客来说,则能享受到更加多样化的服务,如更多的航班选择、一体化的转机体验、优惠的全球票价,以及共享的休息室和常旅客计划等。
航空公司还通过跨航企合作,从服务入手,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央广网报道,2024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场分局和上海市消保委空港办牵头行业龙头企业与上海基地航企东方航空、国航上海分公司、南航上海分公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金鹏航空,共同建立了跨航企非连续客票无损退票互认机制——旅客购买由不同航空公司承运的从上海抵离的往返航班或在上海转机的航班客票,这些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可视为一个连续行程服务,当天气、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前段航班取消时,后段航班的机票可以根据本机制的规定享受无损失全额退票。
对行业而言,航企抱团合作将有利于整合行业资源、拓展航空市场;而对旅客而言,则将带来更加丰富、便利的航空产品和更加多样的出行选择。(《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潘瑾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