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报推荐
推动民航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扩大内需战略
来源:《中国民航报》2022-12-19 10:43:00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下称《纲要》),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涉及民航方面的内容包括:加强航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释放通航消费潜力,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等。

扩大内需既出于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洞察,更源自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心。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具备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升级方兴未艾。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这些数据说明,内需对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已经成为经济“稳”的重要基石。同时,这也充分证明,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内需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

从民航角度来看,庞大的航空消费市场是一座“靠山”。数据显示,中国人口达14亿,市场潜力巨大。更关键的是,中国每年人均航空出行次数不到0.5次,远远低于国际平均0.9次的水平。依托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我国航空市场空间仍然大有潜力可挖。在2021年我国新增航空人口中,来自二、三、四线城市的占比就达到53%。而根据《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规划,我国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在2035年将超过1次。空客方面预计,未来20年,中国旅客运输量将增长2倍以上。到2041年,中国每年人均航空出行次数将从不到0.5次增长超过2倍,达到1.5次。

窥一斑而知全豹。扩大内需,是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的必然选择,是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的必然举措,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对民航来说,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带动航空消费升级;另一方面要促进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加,扩大基础服务覆盖面。对此,《纲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加快培育低空等旅游业态,积极推进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在释放低空旅游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的同时,通过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扶持基础航空服务发展。当然,扩大内需并不只是“买买买”“花花花”。如果说消费起的是基础作用,投资则起到关键作用。与消费相比,投资的乘数效应大,受疫情影响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关键是要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突出民生导向,推动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齐头发力。正如《纲要》所提到的,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强航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国际和区域枢纽机场,推动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这一点契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下的民航重点工作,不仅有利于推动惠民生、扩内需,也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只要我们坚定把《纲要》各项举措落实落细,把我国民航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让扩大内需战略真正落实落地,助力我国经济恢复增长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张丰蘩)

责任编辑:zhangwei 000
推荐新闻: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大手牵小手 安检“童”样暖 大兴机场安...
襄阳机场创下通航以来最快破百万记录
新疆机场集团伊宁管理分公司2025年上半...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战高温 出“凉”策 ...
北海机场智能探识驱管一体鸟击防范系统...
甘肃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塔台管制室单日...
内蒙古机场集团开通24小时航空公司服务热线
呼和浩特机场高效护航60人儿童团队
2025年华东地区民航空管(通导)岗位职...
“抛雪车”变身“撒药车” 巴彦淖尔机场...
吉安井冈山机场联合机场公安开展无人机...
呼和浩特机场积极应对暑运持续雷雨天气
吉安桐坪机场启用飞行服务站
南宁机场新增恢复南宁—合肥—青岛航线航班
郴州北湖机场圆满完成航空安保审计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不惧“烤”验 火力全...
首都机场安保公司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
大庆机场卫生间增设服务标识牌 贴心守护...
与时间赛跑!3U3349航班紧急返航,争分...
东航西北分公司:空保铁军多维发力,筑...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17002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