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参观博物馆已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生活新方式。为顺应这一趋势,国内部分机场尝试将博物馆搬进机场,让旅客在乘机出行过程中开启文化之旅。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2022年“五一”假期,博物馆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提升62%,非遗专题关注度环比提升超过100%。由此可见,游客更加注重出游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和非遗旅游受到更多游客的关注。为了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让旅客体会到机场的文化魅力,近年来,国内一些机场纷纷开始打造小型博物馆。那么,机场里的博物馆如何才能更出彩呢?
在笔者看来,首先,应提高对机场博物馆的重视程度。综观世界上一些著名机场可以发现,博物馆已经成为这些机场的亮丽名片。如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的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它不仅是第一家在机场开设分馆的博物馆,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在国际航站楼里展示17世纪荷兰黄金时期艺术真迹的博物馆。还有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的旧金山博物馆,长期陈列着60余件展品,且不定期举办各式新潮艺术品的流动展览。对旅客来说,不用出机场就可以开启高质量的博物馆之旅,而这些博物馆也成了旅客选择到机场坐飞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机场对旅客的吸引力角度来说,机场应该重视博物馆这一文化软实力建设。
其次,犹如博物馆建设应各具特色一样,机场里的博物馆也是如此。一座机场就是一个窗口,是旅客尤其是国外旅客到达目的地的第一站。让旅客还没有出机场就提前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会给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北京大兴机场的“探秘北京中轴线”主题展,深度展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带领观众了解中轴线的前世今生。再比如海口美兰机场的“衣被海南”微型陈列展,选取海南文化精华,系统地向海内外所有往返海南的旅客展示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展览彰显了机场的用心,也赢得了旅客的点赞。
最后,机场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可以更丰富、更多元,进而吸引更多年轻旅客关注和打卡。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博物馆展出的形式越来越灵活,旅客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体验越来越好。如注重智慧机场建设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用心打造了“天府迷你博物馆”,通过多媒体放映厅的形式,以各类科技展为载体,通过沉浸式观影空间,让观众直观体验和感受天府文化之美。当然,机场博物馆还可以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购买有文化、有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方便旅客将美好的记忆带回家,而且也增加了机场的非航收入。
机场里的博物馆也许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收益,但能给旅客提供非同寻常的出行体验,而这或许能成为机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旅客青睐的一个加分项。各机场不妨多花点儿心思,打造让人印象深刻、与众不同的博物馆。(《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高雅娜)